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C”位担当——助力青海囊谦抗疫的北京“智囊团”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C”位担当——助力青海囊谦抗疫的北京“智囊团”

来源:三江源报2022-09-06 16:36

  这个夏末初秋,本是收获的季节,但美丽的囊谦与新冠肺炎病毒“不期而遇”。在这场艰难的疫情防控战役中,有这么一支队伍,他们虽不是本地人,但硬是克服了高反缺氧,扛起了抗疫的大旗,开启了“倍速模式”,用“5+2”、“白+黑”,24小时不“打烊”的不懈奋战,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

  他们助力组成了囊谦疫情防控的“最强大脑”,用数据赋能精准防控,用图表规范防控流程,默默为战“疫”贡献着力量……他们就是北京、省、州流行病学调查联合专班驻囊谦的北京10人“智囊团”。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了他们的工作驻地,记录他们工作的日常。

  黎新宇

  他来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地所,是“智囊团”的领队,担任囊谦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项组副组长。主要负责参与、组织新冠疫情的溯源、分析、研判和管控等工作。

  囊谦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团队全面剖析了囊谦疫情防控中各个环节的堵点,梳理了整个疫情处置的框架,因地制宜制定了当地相关防控措施。如何精准施策,让防控流程组织得更严、让防控之网织得更细,是他每天都要解决的问题。

  董帅兵 牛彦麟

  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地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是“智囊团”分析研判组的成员。他们要根据每日的疫情情况,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发现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防控建议。并参与主导绘制和修改了囊谦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调、医废处置、消杀、密接转运、核酸采样、检测、复检、网格化管理等多个流程图。

  来到囊谦以来,他们只能看看窗外的囊谦,每天只能通过窗户欣赏外面的风景,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让他们也能出去感受一下囊谦秋日的美景。

  李伟 尚翠

  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统计中心、北京市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智囊团”信息组的成员。

  他们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数据,并从中抽丝剥茧,剖析每一个病例是如何感染的、感染者又可能将病毒传播给了哪些人,试图从一张张关系网中找出病毒传播的踪迹。

  他们同是90后,都是第一次来囊谦,但参加抗疫以来,他们没有年轻人的娇气和任性,而是显出了成熟与担当的一面。

  张悦 张继涛 满永振 刘高山高志鹏

  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密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石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智囊团”流调组的成员。

  他们是队伍中人员最多的一组,也是工作最繁琐的一组,在每天24小时不断的电话中,语言障碍让他们平时流调难度增大不少,一个问题需要耐心反复地重复好多次才能确认。为了第一时间掌握返囊人员、途经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各类密接或次密接人员的信息,流调员总是会第一时间冲在前面。他们中还有队伍中有人来囊第四天就因高反严重,血压升高,不得已进入囊谦县人民医院治疗。但在住院期间,依然不忘职责,积极参与县医院第一批进入方舱医院医护人员的防控培训工作。

  越是困难之时,越能见证守望相助的血脉亲情,

  越是紧要关头,越能体现京玉情谊的深厚情谊。

  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疫”中,

  一线的战士在直面抗争,

  幕后的英雄在默默坚守,

  北京、青海、玉树、囊谦

  共同奏出了战胜疫情的“最强音”

  虽然身处不同“战场”,但却有着相同的职责和使命,

  他们坚守阵地、甘于奉献,

  凝聚起囊谦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三江源报 记者桑周坚赞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历史博物馆馆藏银器展首尔开幕

  • 杭温铁路首列长轨安全进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