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个牧民作家在祁连山下的自然书写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一个牧民作家在祁连山下的自然书写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9-02 21:20

  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在北京揭晓,7个奖项共35篇(部)作品获奖。其中,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牧民作家索南才让凭借《荒原上》获得中篇小说奖,这是青海本土作家首次获得鲁迅文学奖。

  “东风吼了一晚上,毡包的骨架吱吱呀呀地跟着叫唤。骤然换了又冰又干的空气,我难以适应,战战兢兢地睡不踏实。到了早晨,大地白净一片,让人觉得来到这里,显眼地踩踏在这片雪原上是犯罪……”在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文学读书小组成员的现场诵读中,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文学签约作家索南才让创作分享会拉开帷幕。

  会上,索南才让分享了《荒原上》的创作历程,“这本书从2008年第一次手稿到2020年在《收获》杂志上发表,我已经记不清修改过多少次了,创作和投稿过程中受到过很多人的质疑,也曾一度陷入自我怀疑,但我从没有想过弃稿,在北京雕塑公司宿舍的小卫生间里,在鲁迅文学院进修的那段时间里,在我的牧场中,我与这本书磨合了10余年。”

  “这是‘80后’青年作家笔下平凡的故事,作者从祁连山草原流转到城市里,再从城市中回归草原,故事越来越丰满,这是不同于主流创作的‘表格之外’的故事。”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刘大伟赞叹。

  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协会会长葛文荣说,“鲍永清、李善元老师为首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签约摄影师在生态摄影上让我们看到了青海生态摄影创作的方向,龙仁青、索南才让在祁连山下的真实书写为青海自然文学作家揭开了自然文学希望的曙光。祁连山是自然文学作家的新大陆,需要我们用自然文学的笔触去认知、描述、赞美这片热土。”

  青海省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梅卓表示,鲁迅文学奖是青海中篇小说取得的最好成绩,包括此前这本书在《收获》杂志刊载,同样也是前所未有的成绩,希望可以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搭建平台,助推青海生态文学事业繁荣发展,见证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

  “此次鲁迅文学奖提名是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文学创作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对于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本书通过记述祁连山草原深处当代牧民的真实生活,展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给传统牧民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以及精神品质带来的冲击和改变,是祁连山下朴素生态观的集中体现。”青海省林草局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副局长邓尔平说,“省林草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将持续优化自然文学创作平台,不断完善自然文学签约作家管理机制,为签约作家们提供更优质的创作环境、更便利的创作条件、更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也希望作家们可以笔耕不辍,留下最美丽、最灵动的文字,为繁荣生态文学发展,宣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了解,近年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充分重视自然文学引领作用,建立了国家公园自然文学作家队伍,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生态体验及采风活动,自然文学创作呈现活跃兴盛的良好势头,产生了大量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下一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将不断搭建平台,壮大自然文学签约作家队伍,组织更多作家开展交流座谈,深入生态文明建设一线调研采风,聚焦生态亮点、科研重点、文化看点,为波澜壮阔的生态文明建设留下真实的历史记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 王雯静)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多种活动迎接世界环境日

  • 印度列车脱轨相撞事故现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6月4日清晨,万众期待中,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如约绽放,守护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着陆,“圆梦乘组”在完成6个月的飞行后平安“回家”。
2023-06-05 04:05
现代科技发展使人类交往实践日渐复杂,也使主体活动后果的深远性愈益凸现。
2023-06-05 05: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023-06-05 04:15
提起元宇宙,大家最直观的感知,或许还是一个只能在视觉上模拟真实世界的VR眼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古老的东方手工技艺“折纸”,率先实现了从虚拟到真实的关键突破。
2023-06-05 04:05
4日上午,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科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
2023-06-05 04:0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3-06-05 04:05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