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39年难舍铁路情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9-02 21:21

  早上7点,跟往常一样,青藏集团公司西宁车辆段马云提前1个小时来到单位,这是他雷打不动的工作习惯,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过后,他就要告别39年的铁路生涯,正式退休。

  1983年12月,马云踏进青藏铁路,从货车车辆钳工到客车空调机工、发电车乘务员、质检员、车队长,39年的时间里,他从一个满心忐忑的车辆学徒成长为客车车电的“全能王”,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懵懂小伙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每一步他都走得极其笃定踏实。

  换上工作服,戴好作业帽,马云用手指仔细擦了擦胸前金黄色的铭牌。相比39年前初次穿上铁路服时的激动,今天,他的内心多了几分感慨和留恋。收拾完毕后,他来到应急指挥中心,仔细向当班人员询问昨天客车运行情况,并将重点故障的处理情况一一记录下来。

  10时,马云将编写的快速查找电气故障的七种判断方法、空调机组“看、闻、摸、听、测”五字检修法和《青藏发电车应急故障手册》等教材发送到乘务员学习群中。从年初开始,他就着手对近年来车辆常发、易发的电器故障进行梳理和归纳,对相关应急预案进行完善交给班组职工,通过他编发的图表和检查应急流程图,乘务员可快速查出故障所在,高效解决途中突发车辆故障。

  吃过午饭,马云开始收拾自己的衣柜,里面除了几件泛白的工作服,就是一大摞沾满油渍的日记本和大小不一的图纸。从绿皮车、空调车到动车组列车,每一车型的电器图纸他都细心收藏。大大小小的笔记本,记满了他39年来遇到的各类故障处理方法。“这些笔记本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被青海省工会博物馆收藏呢。”马云语气中带着自豪。

  “我的手机24小时从不关机,最多一天能接五六十个电话。”在马云工作的30多年里,“天路远程遥控器”的大名早已闻名全路。无论白昼深夜,乘务员在值乘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都会打电话请教马云,每次他都有求必应,远程指挥乘务员步步排查处理故障。

  “马师傅的大脑就是一个‘活电路图’,不管是发电车还是空调系统的难题,在他这里都能迎刃而解,没有啥能难倒他的。”调度科技术员孙杰说。

  粗略统计,39年里,马云拆卸过的零件超过60万个,经手检查过的车辆有20万辆,处理的重点故障达6000多件,帮助兄弟路局解决疑难问题300余件,帮助厂家解决技术难题100余件。退休之际,一些技术厂家纷纷抛出橄榄枝,想高薪聘请他,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退休之后,他依然要远程指导年轻职工。

  14点,马云来到以他名字命名的“马云劳模工作室” ,察看最新的技术攻关成果。自2016年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解决现场疑难问题50余件,车轮车床防护装置改造、青藏客车逆变器卡板试验小车、动车组半永久车钩渡板开启辅助工具等技术攻关成果,在实际运用中效果良好,不仅节支降耗,还大大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这个保险容量过大,你再确认一下。”“这个地方加装一个空气开关,保护作用更好。”观察片刻,马云一一向工作室成员指出不足。今年暑运前夕,他还结合旅客列车现场存在的技术难题,为工作室成员制定了几个攻关课题。

  16点,马云来到检修运用大库,背上工具包登上旅客列车,给青工讲解车辆绝缘不良的处理方法。从第一次带徒至今,他带过的徒弟已超过500人,许多徒弟都成了全段的技术骨干,其中8名已走上管理岗位。

  17点30分,马云拨通了在青藏集团公司格尔木车务段工作的女儿的电话,“今天下班,老爸就要离开工作岗位退休了,我手中的接力棒就交给你了,我这一生选择铁路无怨无悔,希望你踏实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马云鼓励女儿。

  18时10分,走出西宁车辆段大门时,马云转过身,深情凝望着这个自己奋斗了39年的地方。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 王雯静 通讯员赵风斌 姚江红 魏雪平)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