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海杂多昂赛:怒流而下澜沧江 壮美风光无限好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青海杂多昂赛:怒流而下澜沧江 壮美风光无限好

来源:三江源报2022-08-09 22:04

  青山古柏苍翠欲滴,赤色丹霞起伏连绵。

  在这里,可以看到青藏高原发育最完整的白垩纪丹霞地质景观,它或由近水平巨厚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等原因形成。眼前这处“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陡崖等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

  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境内的昂赛大峡谷,属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境内分布有高寒针叶林、高寒草甸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

  怒流而下的澜沧江在山谷间百转千回,滋养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孕育出一方野生动物的天堂。

  昂赛大峡谷位于玉树州杂多县东南部的昂赛乡,平均海拔4000米,可利用草场面积125.6万亩,森林面积30.03万亩。

  昂赛乡自然风光秀丽,小气候优越,高而不寒,有“杂多小江南”之称,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五个乡之一。有丹霞地貌、森林草原、峡谷流水、野生动物和人文宗教,拥有格吉部落古经堂、古岩画、千年白塔、格萨尔王时期的森阿赛遗址等人文景观。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又一个物种极为丰富、环境极为优美的旅游基地、科研基地,是珍稀物种雪豹、金钱豹、藏野猪等的繁衍栖息地,尤其是近年来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珍稀动物水獭成群出现在峡谷内。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杂多县昂赛乡受到各方高度关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赴青海考察时,与杂多县和昂赛乡基层干部视频连线进行了交流,总书记亲切地询问了雪豹保护和生态保护的情况。

  昂赛大峡谷有青藏高原发育最完整的白垩纪时期丹霞地貌和古遗址遗迹,是国内外众多高端自然体验式漂流、科考研学旅行和高原徒步旅游的目的地,被称为“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中国黄石公园”。茏茏的崖柏,变化多端的丹霞地貌形态,纯净的蓝天白云,放眼眺望,似乎进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里面,沿途满山的西藏柏树林和香气扑鼻的野花让所有来参观的旅行者都沉醉在其中。

  2017年以来,昂赛乡开展了雪豹观察特许经营项目,提前规划好访客体验的路线,每个自然体验团控制在3-4人,且需提前在“大猫谷”网站上预约。村里面22户牧民家庭被选拨确定为接待家庭,这些牧民家庭经过培训后,为体验者提供食宿,并担任司机和向导,生态体验项目带来的收益的45%属于接待家庭,45%属于村集体收益,10%用于野生动物保护基金。除了雪豹观察生态体验项目,另一个特许经营项目河流体验漂流项目更是让人们借助人类最原始的方法和自然的力量,在漂流中感受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荒野之美、震撼之美。

  2022年8月4日,“江源玉树·宝地杂多”澜沧江源生态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暨第三届昂赛自然观察节,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新城区黑帐篷营地拉开帷幕。

  据介绍,从2016年首届自然观察节、2018年第二届自然观察节以来,各方时隔四年再度相聚杂多、相聚昂赛峡谷,记录生态、观察自然、推介杂多。当地将用好这一生态交流合作的国际性、专业化平台,共话生态环境保护、共谋生态价值转化、共商生态合作共赢。

  “江源玉树·宝地杂多”澜沧江源生态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的开展,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生动展现“江源宝地”“澜沧杂多”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人文交流、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自然风光、人文风俗和丰厚的民俗文化资源。此次活动期间还将举行《欢乐大林卡》第五季、“同饮一江水、光影耀澜湄”2022澜湄国际影像周等活动。

  三江源报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中国|美丽的河套灌区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不断加速突破并重塑着农业新格局。
2025-05-29 08:51
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行业发展。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形成100个以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2025-05-29 08:50
生物正交反应,是指可以在生物体内发生,但又和正常生物过程互不干扰的化学反应。
2025-05-29 08:48
围绕计量测试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集中重点单位、强化协同创新,大力推进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攻关。
2025-05-29 08:47
研究发现,温室内的湿度变化首先为病原菌孢子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025-05-29 08:21
睡前只需服用一粒药丸就能不再佩戴笨重面罩入睡,这对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来说,可能即将梦想成真。
2025-05-28 09:3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6日消息称,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AI)模型o3,在接收到明确的关机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主动干预其自动关机机制。
2025-05-28 09:24
记者5月26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要茂盛团队研发了空气毒性活体监测系统(以下简称ATMS),实现了对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有望为优化空气污染控制策略和公众健康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2025-05-28 09:24
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是粮食流通领域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粮食科研人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研发系列粮食仓储技术成果,在粮食仓储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2025-05-28 09:19
数据显示,地球陆地上可开采锂资源仅约2200万吨,海水中却蕴藏2300亿吨锂。然而,高效、绿色的海水提锂技术被视作科研界难啃的“硬骨头”。
2025-05-28 09:18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