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贯彻落实青海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八个新高地”战略部署,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委托国家林草局发展研究中心日前编制印发《青海省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林草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3月9日,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行动方案》的编制情况和具体内容进行解读。
据介绍,2021年8月,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开展青海省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林草行动方案研究,启动了前期工作。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兰州大学等多家研究单位,组织近30名研究人员赴青海省黄南州、果洛州和海西州等地调研,撰写形成报告初稿。经多次修改完善,11月形成《青海省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林草行动方案(送审稿)》。12月2日,邀请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青海大学等单位7位专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通过论证。《行动方案》近日已印发青海各林草部门、局属各单位实施。
《行动方案》包含5千余字的摘要和3万5千字的正文,报告正文共10个章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基本内涵、战略意义、目标定位、使命担当、总体要求五个方面,深入剖析提升林草行动的政治站位;第二部分根据林草部门的职能职责,从建立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国家公园示范省、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展开,结合基层实际,提出新高地建设的各项具体行动;第三部分制定夯实基础条件、强化责任落实、完善评价考核、加强科技支撑、做实人力保障、拓展资金渠道、搭建合作平台等7条保障措施,确保各项林草行动落到实处。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5年,青海“三江之源”“中华水塔”肩负的重要生态安全使命将得到巩固加强,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源源不断提供清洁、丰沛的水源,冰川雪山等水资源储量得到全面保护,水土流失、冰川退化、冻土消融等威胁生态安全屏障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生态服务功能将得到显著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5300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8.5%,湿地保有量不少于510万公顷;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不少于40%;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35万公顷。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蔡佩云表示,《行动方案》把握新发展阶段特征、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找准了林草部门在生态文明新高地建设中的定位,紧密结合林草实际,落实建设国家公园集群、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保护地球第三极等践行“国之大者”各项任务,组织开展林草新高地建设行动,凸显林草特色,展现林草担当和智慧,努力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作出应有贡献。
“青海在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占据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双碳’战略作用、生态资源、水资源和国土安全地位更加重要。”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张奎指出,青海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彰显了中国保护生态引领全球生态文明进程的坚定决心,必将有力促进重大国家战略在青海的顺利实施,对推进新时代青海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以及青海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王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