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荒地变良田 迎来丰收年
——抓“六保”促“六稳”一线见闻⑤
“以前,我们这儿的田间道路低洼不平,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到田里收玉米只能把玉米装进袋子,靠人力扛出来。”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总堡乡台尔哇村党支部书记李海云高兴地说:“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前的泥泞不见了,种植玉米的收成也将大大增加。”
一家几亩地、田分八九块、机械进不去、费时又费力、收入上不去——这是过去总堡乡农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民和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青海日报记者 王湘琳 陆广涛 摄
11月27日,记者站在总堡乡周边的山头上看到,10多台挖掘机在多个自然村同时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作业。
民和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高标准农田办公室主任李占才说,自今年9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项目施工以来,作业队伍开足马力,现已完成土地平整1600公顷,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6.6公顷,项目计划于12月底全面完工。
如今,撂荒地变成了“高产田”,村民不但获得了土地流转费,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通过整合土地,现在的地好种多了,耕种、施肥、收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村民除了种庄稼,还能抽空打零工,收入比原来增加很多。”李海云说。
此外,由于项目区统筹规划实施集中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既提高了田间道路通达度,完善了农田排灌系统等基础设施,还呈现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新貌。
总堡乡的改变是青海省东部农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生动画面。
山大沟深、土地干旱……高原农区地形地貌让耕种变得更加不易。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农业生产条件有限的地方,如今建起了一片片高标准的农田,生动诠释了在高原地区如何把“藏粮于地”落到实处。
仓廪实,天下安。
近年来,青海省深入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打造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新高,截至9月底,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6280公顷,完成81.4%;已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593公顷,占年度任务量的97.3%。今年各类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68180公顷,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02000公顷,增加12000公顷,预计总产达到109万吨,保障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农民稳定增收。
记者在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第四季度全省各级农技推广人员将继续深入生产一线,大力开展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整合示范应用,完成种养能手等各类高素质农牧民培训,推广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加强监测预警,开展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将部分地区发生较重的玉米黏虫、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危害程度降到了最低。
同时聚焦牦牛、藏羊、青稞、饲草和高原蔬菜5个优势特色产业,选择牦牛高效养殖、饲草优质高效种植、蔬菜绿色高效生产等5项技术,推广农牧业优质绿色高效技术,助力优势特色产业向现代化迈进。
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稳住“三农”基本盘,保障粮食安全,对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全省将加大力度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蔬菜大县奖补政策,推广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对摸排的撂荒地,在2022年春播时全部恢复耕种,稳定粮食生产,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青海日报记者 王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