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铺展高原山水田园乡村画卷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李伯玺]

铺展高原山水田园乡村画卷

来源:青海日报2021-09-16 15:52

24小时热图
  • 六百岁的昆曲,今天怎样了?

  • @高考考生 这8个误区不要踩

  • 龙门石窟:千年石刻艺术引游客

  • 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在福建厦门举行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长江生态保护、噪声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成果入选。
2023-06-06 02:40
“专精特新”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招商热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2023-06-06 02:40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3-06-06 02:25
抬起针管,小心翼翼地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准确落在一件出土兵马俑的眼角。瞬间,兵马俑灰暗的眼睛,变得乌黑发亮。
2023-06-06 02:25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6月4日清晨,万众期待中,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如约绽放,守护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着陆,“圆梦乘组”在完成6个月的飞行后平安“回家”。
2023-06-05 04:05
现代科技发展使人类交往实践日渐复杂,也使主体活动后果的深远性愈益凸现。
2023-06-05 05: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023-06-05 04:15
提起元宇宙,大家最直观的感知,或许还是一个只能在视觉上模拟真实世界的VR眼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古老的东方手工技艺“折纸”,率先实现了从虚拟到真实的关键突破。
2023-06-05 04:05
4日上午,中国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由中科院牵头负责的空间应用系统。
2023-06-05 04:0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3-06-05 04:05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加载更多

  9月14日,记者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贺尔加村村民朱联产的便民采摘园,看见一个个白里透红的水蜜桃挂在枝头,令人喜爱。朱联产说,今年桃子产量可以达到7.5万公斤左右,预计年收入至少10万元以上,今年又引进了黄桃、黄蟠桃等新品种,以增加收益。现在,除了为当地群众每年支付17500元的土地流转费之外,还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到栽树、施肥、疏花疏果等环节,一天为他们支付100元的工资,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让乡亲们增收。青海日报记者栾雨嘉 洪玉杰 摄

  8月20日,记者走进海东市平安区古城回族乡木场村的一家中草药企业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碌的分拣着刚刚收获的党参,而这些戴着围巾和口罩的工人大部分是本地的村民。乡党委书记告诉记者,脱贫户的村民在厂里打一天工可以挣150元。

  不仅如此,村集体通过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党参、当归、黄芪等中药材,并做药材的收购、加工和销售,农户则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入股合作社,进行分红。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履铿锵。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公布……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省财政参照中央做法明确将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调整优化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省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相关部门出台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以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

  让产业振兴未来可期

  初秋时节,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新街回族乡陆切村高原夏菜种植基地一派忙碌景象,近百名村民分散在田间地头,头茬红笋装车,二茬试种贡菜、间苗、浇水……乡党委组织委员董瑜说:“这里生产的优质高原夏菜——红笋受到省内外市场和消费者青睐。但大面积种植红笋,存在产业品种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

  “头茬红笋抢收完毕后,我们抢抓有利时机,试种了1.33余公顷的贡菜。现在已经出苗且长势喜人,10月份就能上市了。如果收益好的话,我们计划来年一半种植红笋一半种植贡菜。”陆切村村委会主任韩金成欣喜地说。

  眼下,正值赤松茸上市的季节。记者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总堡垣万亩设施农业基地看到,300多栋赤松茸大棚喜获丰收,满棚菇香,采摘正忙,务工妇女正在娴熟地分拣菌菇,这些都是分拣后空运发往北上广高端消费市场的精品赤松茸鲜菇,每公斤市场价都在30元以上。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今年,我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2万公顷),确保粮食保产稳供,并抓好杂交油菜、马铃薯、林草等新品种培育,强化良种良法良技配套,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

  此外,门源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海东市乐都区高店镇、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乡等地分别入选2021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未来可期,全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将不断加快。

  美丽乡村,

  让美好家园宜业宜居

  “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生活,你向往吗?

  鸟鸣声声,满山青翠,潺潺河流,穿梭而过。这是平安区古城回族乡石碑村的真实写照。

  乡村美起来,旅游旺起来。在石碑村花海景区,高空自行车、彩虹滑草、旋转木马等“网红”项目引来游客们的围观“打卡”。5月以来,累计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营业收入达300万元。

  据统计,石碑村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来,已累计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70余人。“生态+旅游”已成为该村的独特优势。

  “村庄道路宽敞整洁,鲜花苗木遍布庭院,看着舒心,住着舒服!”傍晚时分,民宿的游客惬意的在村道间散步。

  放眼河湟两岸,农村道路、乡村物流体系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一半,几乎每个村庄都开展了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高原夏日的凉爽,激荡起青海各地群众“浪山”的热情,在广袤的农村,一条条乡村旅游产业路正蜿蜒铺开,家家户户院墙内熟了的桃子、李子挂满枝头;房前屋后的格桑花开得正艳,一排排农家小院炊烟袅袅……景美、人富,是最温暖的底色,最浓郁的乡愁。

  创业创新,

  让农民生活更加富足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围绕农民增收持续发力,据统计,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其中,创业创新成为农民收入新增长点,涌现出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效应明显的创业创新主体,丰富了乡村产业类型,打造了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2017年,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镇阿乙亥村村民马文明,凭着对特色农业的喜爱,从张掖引进2000株红心火龙果开始尝试“南果北种”。

  眼下,大棚里一个个熟透的火龙果挂满枝头,一串串青红相间的葡萄散发着果香。柠檬、木瓜、番石榴、猕猴桃、百香果……在马文明的试验大棚里,种满了高原上不曾见过的各种水果,吸引着周边县城的农民纷纷向他“取经”。

  如今,这个瓜果飘香的农场通过举办休闲采摘体验等推广活动,实现了从单一蔬果种植到以休闲农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的转变,成为当地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采摘、蔬果供应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家庭农场,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加快建设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农村创业创新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成效良好。同时,引导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创办农牧民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目前全省已扶持和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10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