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钱三强:从牛到爱》——科学家精神的生动诠释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岛> 要闻 > 正文

《钱三强:从牛到爱》——科学家精神的生动诠释

来源:大众日报2025-05-13 17:03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科学家们宛如一颗颗璀璨星辰,凭借其非凡智慧与不懈探索,照亮历史和时代的苍穹。其中,我国原子能事业奠基者之一——钱三强的名字无疑闪耀着独特的星辉。高洪雷、于雁的长篇报告文学《钱三强:从牛到爱》(青海人民出版社),用细腻笔触引领我们踏入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聆听钱三强在科学探索与民族命运的澎湃交响中,奏响震撼灵魂的华章。这部作品不仅是对钱三强人生旅程的忠实记录,更是对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深度挖掘与精彩呈现。

  作品贯穿一条鲜明的精神主线——“从牛到爱”。这4个字,是钱三强即将入读清华大学时,父亲钱玄同亲笔手书。它们承载着父亲的拳拳期许,蕴藏着钱三强毕生奋斗的真谛。“学物理,就要向牛顿和爱因斯坦学习,做出成就来,这是其一;其二,学习就要像牛那样苦干,渐入佳境后,就会爱上这门学科。”父亲的谆谆教诲成了钱三强的座右铭,激励他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牛年诞生的钱三强似乎天然携带老黄牛般坚毅、执着的基因,这一特质贯穿其学术生涯,成为他披荆斩棘的利刃。

  回溯清华园的青春岁月,钱三强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全身心沉浸于科学研究的天地。实验室仿若他的第二个“家”,同学们常常见到他俯身专注吹制玻璃仪器时,晶莹的汗珠悄然滚落。在此过程中,他的双手愈发灵巧,更培育出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远渡重洋、踏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钱三强迎来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开展原子核裂变实验时,因为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观测、姿势固定僵化,导致周身各部位酸胀刺痛。他开玩笑说:“这确实是一种需要一点毅力的工作。”

  钱三强与妻子何泽慧携手发现铀核三分裂现象,仿若在科学界投下重磅炸弹,举世皆惊。这一开创性突破,为核物理学大厦添上关键一砖,也展现了他追求真理的执着、勇于创新的果敢。不少西方国家的报刊报道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

  彼时,华夏大地烽火连天,远在巴黎的钱三强收到一封跨洋家书,父亲钱玄同“绝不任伪职”的铮铮誓言,震碎实验室的静谧,在他心底掀起惊涛骇浪。祖国的苦难,深深刺痛他的内心。“每观测一次原子裂变,就想起故土在战火中的崩裂……”日记中的泣血文字,道尽他内心的煎熬。

  个人命运与家国兴衰紧密相连。怀着建设祖国的愿望,1948年5月,钱三强夫妇抱着刚刚半岁的女儿告别老师,踏上归乡路。行李箱内,装满珍贵的核物理资料与从巴黎旧货市场淘来的实验零件。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钱三强以行动为这句箴言写下生动注脚。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了中国科学院的组建工作,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蕴含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我们当继承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勇攀科技高峰,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中继续创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奇迹。

  (李恒昌)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