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服务中心大局,助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岛> 要闻 > 正文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服务中心大局,助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新闻2023-08-03 10:08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大的职责所在。去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提升作风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守正创新、履职尽责,为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围绕中心大局谋事干事

  深刻把握人大“四个机关”定位要求,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到全市大局中谋划推进,主动作为、敢为善为,推动全市发展目标任务落实见效。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持人大的政治机关属性,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重要会议、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按照市委要求推进工作落实。坚持党管干部与依法任免相统一。依法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使提名推荐人选通过法定程序全部高票当选。聚焦市委关心、政府关注、群众关切,深入开展“小切口、大视野、高质量”调研,为市委决策提供参考,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去年以来,共向市委提报调研成果51篇,市委主要领导批转33篇。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服务中心大局,助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深化民主立法,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群众意见建议。

  坚决做到“市委有部署,人大有行动”。积极投身振兴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按照市委部署,承担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化工、科技服务、精密仪器仪表、会展5条产业链建设的推进任务。通过调研、视察、询问等多形式多途径,抓龙头带动、抓矛盾疏导、抓项目支撑,支持13家链主企业发挥带动作用,解决困难问题63个,引进项目25个、总投资684亿元,内引外促,产业链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度参与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组织9个代表小组多次集中视察,推动解决难点问题43个,促进攻坚行动提质提速。全力推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开展视察调研和现场办公50余次,使规划审批、房屋征收、更新改造、业态植入等工作加快突破,老城区旧貌换新颜,在今年召开的省旅游发展大会上作为重要观摩路线,受到广泛好评,为城市旅游增添了靓色。

  以“一线意识、一线姿态、一线干劲”锤炼作风能力。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机关倡树“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组织“摘星夺旗”擂台赛,锻造人大“实干家”队伍,凝聚起上上下下站位一线、加压奋进、勇争一流的昂扬斗志,形成说干就干,干就干实、干就干好、干就快干、干就干成的浓厚氛围。组建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7支志愿服务队参与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安排机关70%的干部职工下沉社区参加抗疫行动,在大战大考、一线火线中锻炼队伍、提升能力、发挥作用,以实干实绩践行人大使命职责、服务中心大局。

  守正创新履职尽责,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紧盯城市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因素,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通过加强和改进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等工作,以高效能履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岛实践。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服务中心大局,助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服务中心大局,助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提出“高品质保护提升太平山中央公园和浮山森林公园议案”并加强督办,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变为现实。

  以“小快灵”立法引领推动重大改革实施。紧扣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广泛征集有关方面的立法建议,按照因需、应时、统筹、有序的原则,制定五年立法规划。坚持从全市正在推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城市管理、教育等问题入手,立足“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制定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条例、停车场条例、违法建设治理条例,加快集中破解城市治理难题,为留住城市记忆、传承城市文脉、实现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提供持久性的法律保障。其中,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条例在副省级城市中属于首部,违法建设治理条例在全省为首部。修订《青岛市教育督导条例》,通过法治方式解决教育督导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规范和引导教育督导依法科学有效实施。深化民主立法、开门立法,充分发挥国家、省、市三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吸纳民意、汇聚民智,收集立法意见建议350余条,有12条被全国人大立法采纳。

  以“高质效”监督促进重大问题解决。加大专题询问频次力度,去年以来,围绕改善营商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开展了6次专题询问,做到既指问题又提对策,把询问会开成工作研讨会、开成问题分析会,聚智聚力破解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突出询问跟踪问效,持续做好政府部门意见答复的进一步监督落实,扎实做好专题询问的“后半篇文章”。采用综合手段强化监督效果,运用听审报告、执法检查、调研视察等手段,加大对财经运行、公共法律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监督,自2018年以来对营商环境工作实现“六连督”。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建立代表建议与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衔接机制,发动200余名代表参与公益诉讼监督,有力推动了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的效率和质量。

  以重大事项决定保障重大部署落地见效。围绕如何应对疫情冲击、克服经济下行,研究助力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措施,作出重大事项决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作出设立“青岛企业家日”“青岛品牌日”“青岛工匠日”的决定,树立起尊重企业家尊重劳动者、品牌兴市品牌强市的鲜明导向,激发营造振兴实业的风气,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注入活力。着眼传承城市文脉,推动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湾区城市建设,作出加强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的决议,为保护好利用好全市红色文化资源、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了制度遵循。

  以持续督办议案促进民生改善。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高品质保护提升太平山中央公园和浮山森林公园”“实施爱老助老五项行动”两项议案,打破了多年来没有形成人代会议案的局面。围绕议案办理,持续开展监督,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50多次深入“两山”一线开展现场督导,推动太平山、浮山环山绿道全线贯通,“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为现实,公园绿道已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打卡地,并以此为牵引带动全市60个山头公园加快了整治提升步伐;组织三个专门委员会、市区两级人大、三级人大代表协同联动,加快推进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和口袋公园适老化改造,深入开展示范性助老食堂建设和老年教育文化“五大工程”,老年人居家照护难、买菜做饭难、上下楼难、休闲健身场所不足、学习娱乐场所不足等问题正逐步破解,普惠性公共服务明显增加。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献计出力

  立足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的特点优势,组织发动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用行动诠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创新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六项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动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投入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民办实事等工作中,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贡献代表智慧和代表力量。广大代表牢记使命、实干担当,参与促进招引项目291个,推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85个,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7645件。

  着力提高代表建议提出和办理质量。坚持把代表建议工作作为凝聚发挥代表智慧力量、促进全市重点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围绕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建立全链条质量控制体系,在精准选题和对策措施上下功夫,代表在市人代会上提出的1318件建议,件件有依据,事事可落实。围绕代表建议“办理高质量”,从重满意率向重办结率和落实率转变,建立“大督办”工作机制,实行常委会重点督办、专委会归口督办、工作机构一对一督办、代表全程督办,建议办理落实率实现“两连升”,由2020年的60.6%、2021年81.09%,提高到去年的91.57%,历史上首次突破90%。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服务中心大局,助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人大代表在代表联络“家站点”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拓宽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制定代表基层联络平台建设三年规划和指导规范,按照“八有四公开”标准建成代表联络“家站点”778个,覆盖全市所有镇(街),同步开通“代表履职通”线上联络平台,初步形成了代表联系群众的线上线下立体网络。一年多来,组织全市6500名市、区(市)、镇三级人大代表通过到站、进家、入点、上网,接待联系群众3万多人次,以“直通车”方式向市委提报建议13件,依法向市政府转交办理446件,推动解决民生问题5000余个,做到了哪里有社会关切,哪里就有人大代表声音,哪里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哪里就有人大代表的身影。

[ 责编:李昱莹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天津戏剧节开幕

  • 服贸会上的文旅“新”体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