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记者区市行 | 青岛李沧: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岛> 要闻 > 正文

记者区市行 | 青岛李沧: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来源:青岛日报2023-01-13 09:02

  记者区市行

  紧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加快建设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在实体经济、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建设等各条战线上展现新气象

  李沧: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李沧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担当、实干争先,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站在2023年的伊始回望2022年,可以看到一幅幅李沧区全力破解制约转型发展难题,在实体经济、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建设等各条战线上加速奔跑的生动画面——这一年,李沧区办理留抵退税27.7亿元,拨付产业发展资金2.1亿元,切实做到助企纾困、赋能增效;持续扩大有效投资,1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计划的163.1%,民间投资增长44.7%,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30%左右;高效利用载体30万平方米,新增产业发展空间55.8万平方米,落地过亿元项目149个、增长273%,总投资额达到448.6亿元……李沧区党员干部以搏击风浪的韧劲,始终保持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劲头,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明显提振,攻坚克难的战斗力显著提升,在实体经济、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建设等各条战线上跑出了“加速度”、展现了新气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李沧区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振兴实体经济上求突破,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做大蛋糕’上持续发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改善民生福祉上求突破,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抢抓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机遇,持续提升城区功能品质,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李沧群众。在提升作风能力上求突破,突出实干实绩导向,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持续锻造‘实干家’干部队伍。”李沧区委书记张友玉表示。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蓄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2年,投资102亿元的人民金服青岛中心和中化云谷项目、投资30亿元的联东U谷青岛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总面积155.7万平方米的医养健康产业园、海洋经济板块等4个产业园区主体完工,百发海水淡化二期、乐圆新能源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建成……

  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李沧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鲜明导向,壮大“3+2+4”现代产业集群。

  在位于李沧区浮山路街道的中化·云谷项目现场,总投资52.12亿元的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这个项目将以数字经济产业为龙头、总部经济为核心,打造青岛市数字经济发展重要载体、数字产业“青岛硅谷”。

  作为区域2022年招引的5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李沧区坚持靠上服务,提速项目建设。“我们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项目现场,实地了解项目建设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主动加强与项目方的沟通联系,建立重点项目月进度计划表,研究出台‘一项目一方案’,及时掌握重点项目进展。”李沧区发改局局长高宁说。

  这是李沧区全力提速项目进度、推动释放投资的一个生动事例。2022年,李沧区牢固树立“投资优先、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开展投资攻坚,1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计划的163.1%,民间投资增长44.7%,充分发挥了重点项目对全社会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

  时下,瑞金路南侧千亩产业园正在进行片区拆迁改造,这个区域将打造成为李沧区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园区,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产业发展重点,引入先进龙头骨干企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空间和载体。目前,产业园已成功落地京城机电、中建嘉业等重点项目。

  作为有着工业基因的主城区,李沧区突出提振工业经济,存量、增量两手抓,夯实实体经济“四梁八柱”。稳住存量支撑,跟踪服务好对工业增长影响较大的重点企业,努力提升贡献度。强化增量提升,大力开展工业产业项目招引,定点跟踪扶持小升规企业,释放增长动能。2022年,新增“四上”企业204家,增长175.7%。

  落地过亿元项目增长273%

  “我们招引的正华供应链项目,已全面开展国际再生资源业务,实现纳税近7000万元。落地的北京国资委下属京城机电项目,研发生产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当月便实现纳税4000万元。”李沧区招商投资促进中心主任王旬柱告诉记者。

  抓招商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李沧区将招商引资作为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一招,通过招商为区域引来一批“增长极”。

  要实现招商引资战略性的突破和创新,关键是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运行良好的保障机制。2022年,李沧区成立了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区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高规格推进招商工作。探索形成了以国有专业化招商公司为抓手,以市场化思维为导向的招商引资新模式,打造10支定向招商专业攻坚团队,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一揽子”扶持政策。

  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招商引资成效显现。信联天地、生命药洲等园区楼宇招商加快推进,签约引进中化海洋科技、福瑞达医美等一批优质项目,集聚黔贵路桥等企业总部5个,高效利用载体30万平方米。出让土地1122.8亩,新增产业发展空间55.8万平方米。落地过亿元项目149个、增长273%,总投资额达到448.6亿元。储备金丰公社等过亿元项目83个,计划总投资760.9亿元。

  营商环境是最大的招商竞争力,招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最有话语权。李沧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成立区企业联合会和企业家协会,吸纳135家优秀企业及其企业家入会。深入实施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为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为优秀人才提供个性化、便捷化服务,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产业生态主导能力的大企业、好企业。

  97个城市更新项目全面开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低效片区承载着李沧区的产业发展和城市改善愿景。三年攻坚行动首年,李沧区97个城市更新项目全面开工,三大低效片区破局起势,超300万平方米的开发工程同时在建。“北客站片区成为青岛TOD综合开发‘一号工程’,完成东西广场地下空间土地收储,东西广场及地下空间项目开工建设;青钢、碱厂片区5条配套道路提前开工,创新“异地修复+分段评估”污染地块修复模式,缩短工期10个月,发展环境显著提升;世博园实施升级改造,景区年客流量超过百万。此外,启动瑞金路两侧占地3000亩的产业园拆迁和建设。”李沧区城市建设管理局局长表示。

  在李沧东部,城市更新建设推动戴家和长涧两个旧村顺利拆迁,李沧东部旧村实现“清零”,25个城中村成为历史记忆。据介绍,在推进旧城旧村改造中,戴家旧村267户仅用2个月全部完成拆除,实现全市首个城中村整村拆迁,并启动安置房建设,长涧旧村提前完成拆迁任务。

  时下的李沧区,正以“内外兼修”的要求,着力提升城区形象,城区功能品质日渐优化。迎真宫路、秀山路等8条未贯通道路全面通车,新增通车里程10.3公里。6个老旧小区、71个楼座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工,惠及居民2700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