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5区3市携手上榜!2022百强区、百强县出炉,青岛“双丰收”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岛> 要闻 > 正文

5区3市携手上榜!2022百强区、百强县出炉,青岛“双丰收”

来源:青报观象山2022-07-22 16:36

  青岛的区、市,再一次展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和强劲的竞争力。

  7月20日,工信部所属的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青岛的3个县级市再次全部入围百强。其中,胶州市位列第17、平度市位列第55、莱西市位列第69。

  日前,壹城经济咨询中心(壹城智库)发布《中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青岛5个市辖区上榜2022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直辖市以及副省级城市市辖区)。其中,黄岛区位列第14,市南区位列第43,城阳区位列第59,崂山区位列第79,即墨区位列第84。

  城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单元和动能引擎。百强区是中国城区的佼佼者。青岛现有7个区,此番有5个区上榜全国百强,表明青岛城区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县域经济作为一个功能比较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点,又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点,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作用关键。百强县是县域经济的排头兵。青岛现有3个县级市,此番全部上榜全国百强,说明青岛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区市强,则青岛强。青岛经济实力能够始终位居全国前列,关键在于各区市实力不断增强;青岛要在全国争先进位,关键要靠各区市力争上游。

  在新的城市目标愿景指引下,青岛各区市领到新的任务,确立新的路径,开启新的征程。

  当前,各种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青岛经济运行同样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各区市要立足自身实际,开动脑筋,找准发力点,展现新的作为,作出新的贡献。

  01

  城区板块,提质增效

  城区是城镇化的产物,其底层逻辑是通过要素集聚提高发展的经济性、居住生活的便利性。

  市辖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空间单元,通过各类要素的集中和汇聚,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977个市辖区国土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6.5亿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8万亿元。

  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市辖区213个,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深圳市南山区、上海市黄埔区、深圳市福田区、广州市天河区、北京市东城区、天津市滨海新区位列十强。

  从各城市全部市辖区的上榜比例来看,广州、南京、上海、宁波、深圳、成都、青岛、杭州等8个城市表现不俗,超过半数以上市辖区进入百强,这表明这些城市市辖区之间发展的协调性更强。天津、重庆、大连、沈阳4个城市的上榜比例最低,不足20%,表明这些城市的市辖区发展特色和优势还不突出,发展质量有待提升。长春、哈尔滨受地理区位和产业转型的影响,没有市辖区上榜。

  其中,青岛7个市辖区有5个进入百强,比重为71%。黄岛区位列第14,是山东上榜市辖区中排名最靠前的。同时,市南区、城阳区、崂山区、即墨区也上榜,分列第43位、59位、79位、84位。

  青岛市辖区总体实力已经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从沿海一线展开,到沿湾发展,再到环湾发展,青岛主城区不断延展,市辖区逐步扩大,形成了今天七区的格局。目前,青岛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城镇化率达77.2%,跻身特大城市行列。

  作为城市的基本空间单元,市辖区是青岛的发展要素的重要集聚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核心引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力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加凸显,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

  当前,与全国一样,青岛城镇化也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市辖区面临新的调整、新的任务。其中,最为核心和迫切的任务,是通过集约发展、内涵式发展,加快提质增效。

  青岛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环湾引领、组团布局、蓝绿交融、网络支撑”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促进各类要素高效流动和集聚,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提升环湾都市区的经济高度、人口密度、创新浓度和辐射强度,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打造世界一流湾区。

  市辖区的目标任务很明确:东部区域的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四区要加快内涵式发展,塑造时尚魅力核心区;西部区域的西海岸新区要强化功能,塑造综合实力展示区;北部区域的城阳、即墨两区要增强产业和人口承载力,塑造产业活力示范区,形成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

  沿着这一路径,向着既定目标,青岛市辖区将进一步放大特色优势,补齐短板弱项,功能品质和能级都将再上一个台阶,青岛也将随之迭代。

  02

  县域板块,加紧“补课”

  郡县治,天下安。

  中国是从农业国一步步走向工业国的,县域,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根所在,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发展升级的支撑。以县际竞争为代表的地区间竞争,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力量。

  今天,县域经济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有效举措,是夯实产业基础再造底座的重要支撑,是促消费、稳投资的有力抓手,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引擎,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从全国1800多个县域中脱颖而出,百强县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2021年,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0%的土地、7.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9.94%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0%的土地,11.0%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百强县人均GDP达到12.9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达到44333元。

  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城市群为基础,当前“千亿县”形成了六大典型发展模式——

  一是以昆山市、江阴市、慈溪市、义乌市等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创新驱动主导模式;二是以晋江市、南安市等为代表的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产业集群驱动主导模式;三是以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为代表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融合驱动主导模式;四是以龙口市、胶州市为代表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模式;五是以神木市、准格尔旗为代表的呼包鄂榆城市群资源驱动主导模式;六是以仁怀市为代表的核心企业驱动主导模式。

  从区域分布看,2022年,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5席,中部地区占22席、西部地区占10席,东北地区占3席。江苏省、浙江省及山东省领先,分别占25席、18席和13席。

  其中,青岛市3个县级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全部上榜,占全省近四分之一,分列第17、第55、第69位。

  从全域看,县域仍是青岛发展的短板和弱项。2021年,三市GDP总和为2903亿元、仅占全市五分之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2亿元、为全市的六分之一。尤其是平度、莱西两市用占全市42%的土地面积、19%的人口贡献了10%的GDP、9%的财政收入,空间潜力很大。

  城市发展有先后,产业发展有梯度,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眼下,青岛县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和人口承载力不强,集聚度集约化水平不高。

  这是短板弱项,也是空间潜力,要加快“补课式”发展。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给出的发展指引是:增强胶州的产业和人口承载力,塑造产业活力示范区,形成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推动平度、莱西建设综合性节点城市、实现突破发展,联动形成协同发展新格局。

  03

  城乡融合,全市“一盘棋”

  城乡二元制客观上造成了城乡的分离、甚至阻隔,影响要素的高效流动和经济的畅通循环。

  谋划未来的发展,不能再城是城、乡是乡,而应当城乡融合,全市“一盘棋”。

  城有城的优势,比如人才、资金、技术;乡有乡的特色,比如土地、生态、容量。

  随着城镇化的深化,城区人口和产业的“溢出”势不可挡,这是客观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城区的必然选择。

  刚刚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要求,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积极破解“大城市病”,推动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这样做的目的是腾出手来,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率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提高综合能级与国际竞争力。

  胶州城市功能空间优化示意图

  而大中城市一个重要任务是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承接符合自身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的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推动制造业差异化定位、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专业服务中心,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

  当前,青岛在产业布局上,引导先进制造业有序向北集聚成群,正是顺应这一趋势和要求。

  平度市城乡布局示意图

  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的基本方略。青岛城乡差异明显,城乡融合必要而迫切。青岛市即墨区和平度市、莱西市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是青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契机。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三个新突破”之一的“在建设人民城市上实现新突破”的重要内涵,并对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等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下步,应当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突破口,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逐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县城应当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

  莱西市新型城乡体系

  刚刚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顺应县城人口流动趋势,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弱项,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要。

  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青岛3个县级市发展基础好,人口众多,其中,平度市、胶州市常住人口突破一百万,跻身Ⅱ型大城市行列,在新一轮城镇化中有实力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城市的迭代,是空间的腾挪,更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进化。向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方向,不断优化路径选择,青岛的明天,将会是我们期待的样子。

  作者|观象君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非遗月”处处有“非遗”

  • 江苏南通:“第二现场”观赛区 城市“全域”看“苏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