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5区3市携手上榜!2022百强区、百强县出炉,青岛“双丰收”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岛> 要闻 > 正文

5区3市携手上榜!2022百强区、百强县出炉,青岛“双丰收”

来源:青报观象山2022-07-22 16:36

  青岛的区、市,再一次展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和强劲的竞争力。

  7月20日,工信部所属的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青岛的3个县级市再次全部入围百强。其中,胶州市位列第17、平度市位列第55、莱西市位列第69。

  日前,壹城经济咨询中心(壹城智库)发布《中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青岛5个市辖区上榜2022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直辖市以及副省级城市市辖区)。其中,黄岛区位列第14,市南区位列第43,城阳区位列第59,崂山区位列第79,即墨区位列第84。

  城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单元和动能引擎。百强区是中国城区的佼佼者。青岛现有7个区,此番有5个区上榜全国百强,表明青岛城区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县域经济作为一个功能比较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点,又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点,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作用关键。百强县是县域经济的排头兵。青岛现有3个县级市,此番全部上榜全国百强,说明青岛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区市强,则青岛强。青岛经济实力能够始终位居全国前列,关键在于各区市实力不断增强;青岛要在全国争先进位,关键要靠各区市力争上游。

  在新的城市目标愿景指引下,青岛各区市领到新的任务,确立新的路径,开启新的征程。

  当前,各种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青岛经济运行同样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各区市要立足自身实际,开动脑筋,找准发力点,展现新的作为,作出新的贡献。

  01

  城区板块,提质增效

  城区是城镇化的产物,其底层逻辑是通过要素集聚提高发展的经济性、居住生活的便利性。

  市辖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空间单元,通过各类要素的集中和汇聚,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977个市辖区国土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6.5亿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8万亿元。

  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市辖区213个,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深圳市南山区、上海市黄埔区、深圳市福田区、广州市天河区、北京市东城区、天津市滨海新区位列十强。

  从各城市全部市辖区的上榜比例来看,广州、南京、上海、宁波、深圳、成都、青岛、杭州等8个城市表现不俗,超过半数以上市辖区进入百强,这表明这些城市市辖区之间发展的协调性更强。天津、重庆、大连、沈阳4个城市的上榜比例最低,不足20%,表明这些城市的市辖区发展特色和优势还不突出,发展质量有待提升。长春、哈尔滨受地理区位和产业转型的影响,没有市辖区上榜。

  其中,青岛7个市辖区有5个进入百强,比重为71%。黄岛区位列第14,是山东上榜市辖区中排名最靠前的。同时,市南区、城阳区、崂山区、即墨区也上榜,分列第43位、59位、79位、84位。

  青岛市辖区总体实力已经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从沿海一线展开,到沿湾发展,再到环湾发展,青岛主城区不断延展,市辖区逐步扩大,形成了今天七区的格局。目前,青岛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城镇化率达77.2%,跻身特大城市行列。

  作为城市的基本空间单元,市辖区是青岛的发展要素的重要集聚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核心引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力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加凸显,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

  当前,与全国一样,青岛城镇化也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市辖区面临新的调整、新的任务。其中,最为核心和迫切的任务,是通过集约发展、内涵式发展,加快提质增效。

  青岛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环湾引领、组团布局、蓝绿交融、网络支撑”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促进各类要素高效流动和集聚,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提升环湾都市区的经济高度、人口密度、创新浓度和辐射强度,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打造世界一流湾区。

  市辖区的目标任务很明确:东部区域的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四区要加快内涵式发展,塑造时尚魅力核心区;西部区域的西海岸新区要强化功能,塑造综合实力展示区;北部区域的城阳、即墨两区要增强产业和人口承载力,塑造产业活力示范区,形成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

  沿着这一路径,向着既定目标,青岛市辖区将进一步放大特色优势,补齐短板弱项,功能品质和能级都将再上一个台阶,青岛也将随之迭代。

  02

  县域板块,加紧“补课”

  郡县治,天下安。

  中国是从农业国一步步走向工业国的,县域,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根所在,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发展升级的支撑。以县际竞争为代表的地区间竞争,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力量。

  今天,县域经济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有效举措,是夯实产业基础再造底座的重要支撑,是促消费、稳投资的有力抓手,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引擎,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从全国1800多个县域中脱颖而出,百强县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2021年,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0%的土地、7.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9.94%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0%的土地,11.0%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百强县人均GDP达到12.9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达到44333元。

  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城市群为基础,当前“千亿县”形成了六大典型发展模式——

  一是以昆山市、江阴市、慈溪市、义乌市等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创新驱动主导模式;二是以晋江市、南安市等为代表的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产业集群驱动主导模式;三是以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为代表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融合驱动主导模式;四是以龙口市、胶州市为代表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模式;五是以神木市、准格尔旗为代表的呼包鄂榆城市群资源驱动主导模式;六是以仁怀市为代表的核心企业驱动主导模式。

  从区域分布看,2022年,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5席,中部地区占22席、西部地区占10席,东北地区占3席。江苏省、浙江省及山东省领先,分别占25席、18席和13席。

  其中,青岛市3个县级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全部上榜,占全省近四分之一,分列第17、第55、第69位。

  从全域看,县域仍是青岛发展的短板和弱项。2021年,三市GDP总和为2903亿元、仅占全市五分之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2亿元、为全市的六分之一。尤其是平度、莱西两市用占全市42%的土地面积、19%的人口贡献了10%的GDP、9%的财政收入,空间潜力很大。

  城市发展有先后,产业发展有梯度,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眼下,青岛县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和人口承载力不强,集聚度集约化水平不高。

  这是短板弱项,也是空间潜力,要加快“补课式”发展。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给出的发展指引是:增强胶州的产业和人口承载力,塑造产业活力示范区,形成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推动平度、莱西建设综合性节点城市、实现突破发展,联动形成协同发展新格局。

  03

  城乡融合,全市“一盘棋”

  城乡二元制客观上造成了城乡的分离、甚至阻隔,影响要素的高效流动和经济的畅通循环。

  谋划未来的发展,不能再城是城、乡是乡,而应当城乡融合,全市“一盘棋”。

  城有城的优势,比如人才、资金、技术;乡有乡的特色,比如土地、生态、容量。

  随着城镇化的深化,城区人口和产业的“溢出”势不可挡,这是客观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城区的必然选择。

  刚刚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要求,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积极破解“大城市病”,推动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这样做的目的是腾出手来,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率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提高综合能级与国际竞争力。

  胶州城市功能空间优化示意图

  而大中城市一个重要任务是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承接符合自身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的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推动制造业差异化定位、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专业服务中心,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

  当前,青岛在产业布局上,引导先进制造业有序向北集聚成群,正是顺应这一趋势和要求。

  平度市城乡布局示意图

  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的基本方略。青岛城乡差异明显,城乡融合必要而迫切。青岛市即墨区和平度市、莱西市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是青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契机。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三个新突破”之一的“在建设人民城市上实现新突破”的重要内涵,并对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等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下步,应当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突破口,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逐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县城应当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

  莱西市新型城乡体系

  刚刚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顺应县城人口流动趋势,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弱项,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要。

  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青岛3个县级市发展基础好,人口众多,其中,平度市、胶州市常住人口突破一百万,跻身Ⅱ型大城市行列,在新一轮城镇化中有实力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城市的迭代,是空间的腾挪,更是生产生活方式的进化。向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方向,不断优化路径选择,青岛的明天,将会是我们期待的样子。

  作者|观象君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