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无序开发造成生态危机 宁夏贺兰山立“愚公志”还绿色本质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 正文

无序开发造成生态危机 宁夏贺兰山立“愚公志”还绿色本质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2-05-20 20:43

  宁夏作为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一座由北至南绵延220多公里的山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贺兰山,不仅阻挡了腾格里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的东进,与毛乌素沙地在宁夏聚合,还有力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侵袭,孕育了富饶美丽的宁夏平原。

  造福不仅于此。因蕴藏着“世界煤王”太西煤在内的富集资源,贺兰山在给人类持续释放红利的同时,也遭遇了剧烈干扰。野蛮无序地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使这座宝山伤痕累累。

  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宁夏痛定思痛之后,打响了一场已历时5年多的“保卫战”,退出人类活动,持续修复生态,贺兰山日渐“康复”,人类正在把贺兰山还于自然……

  无序开发造成生态危机

  位于宁夏和内蒙古交界处的贺兰山,1988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具有温带、干旱、森林等多个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也被称为“中国西北地区动植物基因宝库”。

  山上富饶,山下的矿产资源同样丰富。特别是位于贺兰山脉腹地的汝箕沟矿区,蕴藏着世界珍稀的优质煤种——太西煤。因具有燃烧后发热量大、无烟无硫等特点,被称为“太西乌金”“世界煤王”。

  丰富的煤炭资源像粮仓一样,不仅支撑了宁夏的第一吨钢、第一度电,也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作为国家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贺兰山煤炭、硅石资源陆续开挖开采,还因此形成了石嘴山这座新型工业城市。60多年来,贺兰山矿区先后采挖了6亿多吨煤炭资源。鼎盛时期,有近千家涉煤企业驻扎在山里。

  然而,无序开采、粗放式的发展,生态红线和环境底线一次次被冲破。长时期、大规模的资源开发,给贺兰山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扰动和破坏。山峰变成沟壑、渣石堆积成山、沟道污水横流……开肠破肚式的煤炭采掘,曾经让贺兰山满目疮痍、伤痕累累。

  石嘴山市平罗县崇岗煤炭集中区,贺兰山下一片15.8平方公里的区域,曾是西北最大的煤炭集散市场。兴旺时,这里煤炭经营户超千家,每天进出3500辆运煤车,年煤炭交易量达2000万吨。

  可就是这个地方,一度被当地群众称为“黑三角”:煤炭露天堆放、粉尘污染严重,一些村民甚至将耕地、宅基地出租给煤厂,环境被肆意破坏,久而久之成了贺兰山的一道“疮疤”。

  这样的“疮疤”,贺兰山脉何止有一道。为了煤炭开采,保护区内挖“天窗”,长此以往,生态安全屏障也会出现“缺口”,摁下“停止键”势在必行。

  壮士断腕告别粗放发展

  2017年,宁夏正式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作为贺兰山环境整治的重点区域,石嘴山段点多、线长、面广、量大,整治点散落在保护区1200多平方公里,治理过程困难重重。“采矿坑最深谷达120米、沟长最长达5.7公里、治理区域最大达25平方公里。”石嘴山市副市长杨志国说,同时还牵扯历次矿山企业整治遗留的历史问题,涉及4000多名职工安置,部分企业经济矛盾、诉讼纠纷突出。

  猛药去疴才能彻底整改,刮骨疗伤方可祛除“病痛”。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只有决心坚定、攻坚克难,才能根本扭转污染重、损失大的贺兰山生态环境状况。

  587家企业全部停产整改、大幅缩减规划面积、提高企业入驻标准……“关停整治后,目前集中区压缩至7平方公里,只保留了103家涉煤企业,并全部采取封闭式管理。”原平罗县煤炭集中区服务中心主任达江峰说,腾退出的空地一部分进行生态修复治理,一部分预留作为工业用地。

  崇岗煤炭集中加工区“散乱污”企业被关停取缔,是贺兰山生态保卫战过程中整治退出工矿企业、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侵扰的一个缩影。两年内,宁夏对自然保护区内169处人类活动点完成专项治理,矿业权全部退出,保护区内实施封育保育。在此基础上,2019年宁夏又实施了保护区外围综合治理,对煤矿、渣堆、非煤矿山及煤炭集中加工区等45处治理点进行集中整治,所有露天煤矿关闭退出。

  “5年来,宁夏先后投入各类资金近150亿元,治理修复面积40.5万亩,退出煤炭产能1600万吨,贺兰山老旧矿区‘黑乱差’状况彻底改观,重点区域‘散乱污’现象根本扭转。”宁夏自然资源厅囯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崔奇鹏说。

  曾经“风吹煤尘起,漫天黑沙扬”的崇岗煤炭集中区,如今生长着十几万棵树木,一座座现代化储煤仓排列规整;曾经散乱分布着50家煤炭企业、露天开采形成5处大型矿坑的大磴沟内,如今桃花竞相开放;曾经年产2000多万吨煤炭的“塞上煤都”,产煤已不足200万吨……

  如今,贺兰山200平方公里挖煤采石造成的历史“疮疤”逐渐愈合,自然保护区内外损害生态环境的点位全部完成整治,不堪重负的大山有了喘息之机。

  “关停取缔”效果立竿见影

  “停产整改”“关停取缔”等措施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但复杂生态系统的修复却不能一蹴而就。只有保持耐心和定力,谋划长远,干在当下,方可破解难题为贺兰山增绿。

  针对大部分治理区域海拔较高、土层浅薄、降雨量少等实际,从2021年起,宁夏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念,对贺兰山进行系统保护修复治理,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必要的人工干预措施促进自然恢复,修复治理生态环境破损问题,逐步恢复贺兰山自然生态功能。

  当前,贺兰山保护修复建设正在纵深推进,生态系统顺向发展。宁夏治理修复面积34万亩,完成封山育林2万亩,建设沿山林廊、农田林网、经济林带45万亩,“七大生态系统”逐步形成。

  “对贺兰山的生态修复不能作为阶段性工作完成,而是要持续推进,到底该怎么治才能保证保护区的完整性、生态的系统性,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崔奇鹏说。

  尊重自然、分析生态本底,并且科学治理,有针对性的补短板,是宁夏努力的方向。为整体提升贺兰山生态功能,宁夏专门编制了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对贺兰山生态环境实施系统治理。按照分区分类分级保护治理的思路,分“自然保护区、生态关联区、生态延伸区”三个圈层,依次构建生态“绿屏”、生态“绿带”和生态“绿网”。

  石嘴山市作为贺兰山环境整治重点区域,又提出“立下愚公志、绿化贺兰山”,推动生态修复提档升级。“围绕贺兰山石炭井沟8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区,石嘴山市组织百余家单位启动了贺兰山分片包植增绿活动,今年计划植树1.2万亩。”石嘴山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吴韶山说,从贺兰山矿区关停整治,到贺兰山内外一体化生态修复,再到贺兰山治理成果系统提升,我们坚信通过不懈努力,一定能让贺兰山重现绿色生机。

  贺兰山有了眉清目秀的新气质。2021年6月,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被列入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推荐的10个中国特色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之一公开发布。(记者 于瑶 银川报道)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