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正在阅读:光明日报关注宁夏 | 这里的文学何以硕果频出?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曾震宇]

光明日报关注宁夏 | 这里的文学何以硕果频出?

来源:光明日报2019-12-11 10:07

24小时热图
  • 云南屏边:“绣”出致富路

  • 上海历史博物馆馆藏银器展首尔开幕

  • 杭温铁路首列长轨安全进场

  • 河南上蔡:抓住晴好天气抢收小麦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

微信图片_20191210102654.jpg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两张一戈”(张贤亮、张武、戈悟觉),到新世纪前后的“三棵树”和“新三棵树”,再到郭文斌、季栋梁、李进祥、马金莲、赵华等一批文学新锐近年屡获国家级文学大奖,宁夏文学界生机勃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进入新时代,宁夏文学的崛起,构成一道独特的新景观,为读者提供一个感知宁夏的精神窗口,给中国文坛带来有益的启示。

  从《绿化树》到“三棵树”,再到“文学林”

  宁夏大学副校长、评论家郎伟对宁夏文学的发展进行了长期研究和持续观察,他认为文学领军人物的出现,是带动创作风气的“原能力”。

  “20世纪50年代末,张贤亮来到银川。对宁夏文学事业而言,张贤亮的到来实在是一种难得的馈赠。”郎伟说。80年代后,张贤亮从宁夏出发,逐步走向中国和世界文坛,其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的《灵与肉》《肖尔布拉克》《绿化树》,以及《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小说中国》等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他本人也在此前一片荒芜的宁夏文学中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作为我国新时期以来的重要作家,张贤亮的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9部作品被搬上荧屏,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随后,宁夏文学开始在中国文坛产生品牌效应。张武、戈悟觉等作家又推出一批精品力作。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宁夏青年作家开始成长起来,陈继明、石舒清、金瓯以令人瞩目的文学成绩被称为宁夏“三棵树”。21世纪初,又有季栋梁、漠月、张学东被称为“新三棵树”,然后逐渐成林,形成宁夏青年作家群、西海固作家群、宁夏诗人群等。宁夏文学异军突起,成为中国西部文学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文学创作进入丰产期,连续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国儿童文学奖等重要奖项,10余部作品入选中国作协“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民族文学之星丛书”,40多部作品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呈现出万木同春、千帆竞发的局面。宁夏作家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日、德、希腊、蒙古等多种文字,在30多个国家出版发行。

  “宁夏作家石舒清的短篇小说《清水里的刀子》让我的人生观、生命观受到很大震撼。”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叶梅说,“从石舒清的作品里可以感觉到应该怎样看待生命,看待未来。我是土家族,这个民族对生死是很达观的,亡人上路是载歌载舞的,不是悲泣的。而回族对生命沉静和安详的态度,让我从中受到了启迪。”

  “宁夏的郭文斌是一位‘话题式’作家,他所引出的话题值得批评家和文学史家关注,比如小说的民间文学资源借鉴,比如‘安详诗学’和‘农历精神’,比如跨越了文学、教育与公益几个领域的大文学追求和因之形成的特有的传播现象。”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韩春萍说,郭文斌有非常强烈的“问题意识”,他以一个作家的身份为当代人的“文化断根焦虑”问症,十几年来的文学创作,紧紧围绕于此,形成一种“文化寻根”的文学新样式和新的文学潮流。

  “西部诗人写诗,一般会比较沉重。宁夏诗人杨森君采取的是减法,把人文色彩尽量淡化,突出生命本身的呈现。单永珍的诗则与现实结合紧密,他写当下和日常生活,很有一番韵味。马占祥的诗在修辞、形式感方面比较强。”《诗刊》主编李少君说。

  文学是这块土地上的最好庄稼

  2014年以来,宁夏作家几乎获得过所有全国文学大奖,从传统文学到网络文学,全面开花、硕果累累。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宁夏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是文学宝贵的粮仓,文学是这块贫瘠土地上的最好庄稼。”2016年5月13日,铁凝将中国作协举办的“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的首课,放在了宁夏西吉县。此前,西吉县挂牌首个“中国文学之乡”。从这里,已经走出了郭文斌、马金莲两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一个小省区,文学格局却不小,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差?——苦难造就文学。”在谈到宁夏文学现象时,《北京文学》执行主编杨晓升说,“文学创作是个体色彩非常强的精神劳动,作家需要有独特、真切的体验,甚至是刻骨铭心的体验,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够有这种体验。”《北京文学》对宁夏作家的关注度相当高,可谓情有独钟,发表了他们的大量优秀作品。

  《文艺报》总编辑、评论家梁鸿鹰说:“文学最不嫌贫爱富,文学偏爱生活在贫瘠土地上内心安静的人,宁夏这片土地上有相当一部分人把文学当作自己的信仰,当作自己的生命,当作自己跟这个世界联系的方式。”21世纪初,鉴于宁夏青年作家取得的成绩,《文艺报》曾经连续4次在头版醒目位置,以《宁夏的新生代就是不一样》《看宁夏文苑那一片葱郁之林》等为题,给予深度报道。

  造就中国文学的“宁夏景观”,除了历史因素、文化传统外,还有滋养其发展繁荣的现实土壤。宁夏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崔晓华说:“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中国作协给予宁夏大力支持,2018年专门在北京召开‘中国文学的宁夏现象’研讨会。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文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重点文艺扶持和优秀作品奖励机制不断完善。”

  从2012年开始,宁夏每两年对获得全国性奖项文化作品进行一次表彰奖励;自2013年开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一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优秀文艺项目。宁夏在“塞上英才”评选、人才培养项目申报等方面,全面覆盖并向文学人才倾斜。作家群体比较集中的固原市,还在北京的鲁迅文学院举办西海固作家研修班,开创了鲁迅文学院为一个市专门开办研修班的先河。该市还实施了“1+x”培养模式,一个成熟的作家选择3至5名文学新人,进行指导培养。

  “宁夏有着重视文学和关怀作家的传统,有非常好的传帮带传统,有抱团精神和家国情怀。”宁夏作协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郭文斌讲了个故事:宁夏贺兰县有一位青年诗人,叫保剑君,是一名“的哥”,曾获得过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最美银川人等荣誉。2017年保剑君因病去世,留下身患残疾的妻子和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得知这一情况后,宁夏有200多名作家给保剑君家人捐款资助,自治区文联和作协筹资为他出版了个人文集。在宁夏作家身上,不仅凝聚着文学的力量,更彰显着道德的力量。

  “宁夏文学的生长和壮大,离不开宁夏几家文学刊物编辑们的默默奉献。”郎伟说。长期以来,《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刊物的编辑满怀一腔热情、奉献此生心血,兢兢业业、沙里淘金。没有文学编辑为他人作嫁衣的坚韧付出,就不会有宁夏文学的辉煌成就。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所说:“已经创刊60年的《朔方》,不仅是宁夏文学的一面镜子,也是中国文学的一面镜子,是文学重镇,一代代宁夏作家由此起飞。”

  宁夏文学的辨识度不断锐化

  “宁夏是文学的金矿,文学是宁夏的GDP,宁夏文学有它独特的地域特征、民族特征、审美特征,以及宁夏作家成长的特征。”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评论家李一鸣说。

  “发现衡量一个区域性或者地方性文学现象流派或者群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有没有树立起一个非常鲜明的形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评论家刘大先认为,“我觉得中国文学的‘宁夏现象’有目共睹。提到宁夏文学,我们会想到西海固的黄土,想到贺兰山的岩石,想到圣洁的精神、坚忍的力量。这些,构成了‘宁夏现象’的共通性和普遍性。”

  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文学自成一格,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构成宁夏文学辨识度的独特风格,到底是什么?

  有一种共识是:宁夏作家的成长,像埋头泥土、耕耘劳作的农人,背负沉重的生活,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奋力跋涉着,他们低调谦恭,用生活美和人性美歌唱。苦难产生的文学就像苦菜花一样,根是苦的,花是香甜的,它带给人们的是明亮,是希望,是感动。

  “宁夏文学是一股清流,是一种气象,是一片风景,它给中国文坛带来的不仅是喜悦,更多的是启示。”叶梅说。在谈到马金莲时,她这样回顾:“我到过宁夏作家马金莲的家,小桌子上摆着一个小砧板,上面切着土豆片,炭火烧着土豆。她说她是两个娃娃的妈,一边做饭,一边写作。后来我们民族文学办班,她每次开始都答应,但几乎都没有来,因为她没有时间。我发现宁夏的作家普遍都对生活真挚而冷静,低调而谦恭,用人性的良善书写和呼唤。”

  将生命融入文学,把心血和智慧奉献给文学,宁夏作家们深知,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是脚下这片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华大地,以及植根于他们生命的既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又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传统,给予他们书写的力量,成就独特的宁夏文学新景观。(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本报通讯员 何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