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鄂托克旗八百多平方公里的林区上空,一场静默的数字化变革正在重塑生态保护的每一个环节。随着"空天地智能一体化管护系统"全面投入使用,这里的森林防护已进入"智慧大脑"新时代。
在鄂托克旗林草局的办公室里,综合业务股负责人呼斯勒图的工作日常,是从唤醒墙上的巨大电子屏幕开始的。

“过去我们管护森林,像是‘盲人摸象’,靠报表、靠电话、靠汇报。现在,我们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实现了从‘人海战术’到‘智慧调度’的根本转变。”呼斯勒图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平台,一边介绍。
系统界面上,鄂托克旗的森林、草原分布一目了然。监测范围从最西边的乌大沙至最东边的木凯淖尔,28个智能监测杆如同忠诚的“数字哨兵”,遍布全旗12.83万亩重点林区,监测覆盖率现已提升至80%以上,基本实现全区域覆盖。

据了解,智能监测杆不仅能够精准识别早期火情,还可有效管理违法放牧、盗伐林木、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即使在夜间,热成像功能仍可实时捕捉异常热源,确保全天候监控无死角。一旦识别风险,系统会在10秒内自动推送告警,并支持实时视频调阅,画面清晰、响应迅速。
屏幕的另一侧,是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大数据应用系统的界面。全旗321名生态护林员的巡护轨迹、管护区、实时位置和人员详情清晰呈现。

“这位是护林员阿明布克,他今天的巡护轨迹已经覆盖了2km,完成了每日规定的巡护任务。”呼斯勒图介绍,这套系统让他能精准掌握每一位护林员的在岗情况、行动路径和任务执行效果。“过去,我们很难量化评估每个人的工作。现在,系统会自动统计巡护里程、时长和事件上报数量。比如,上个月全旗护林员在线总时长达10130小时,有效巡护里程累计74371km,这些数据一目了然。”

当视频监控系统发现异常,指挥中心不仅能直接调度最近的护林员前往处置,还能通过系统核查该护林员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响应并完成任务,形成了“天眼看、平台管、人到位”的闭环管理。
两大系统的融合,让呼斯勒图从以往忙于接打电话、汇总信息的“调度员”,升级为依托数据进行科学决策的“指挥员”。

坐在这个“数字驾驶舱”里,呼斯勒图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但心里也更踏实了。科技的力量,正让鄂托克旗的每一片绿色,都处在精准、高效、现代化的守护之中。

鄂托克旗林业和草原局综合业务股股长 呼斯勒图
过去,我们主要依靠护林员的一双脚和一双眼睛,管理效率有限。现在,我们构建了一套“空天地”一体化的智能管护体系,可以说是完成了一次全方位的升级,为我们守护好鄂托克旗这片绿水青山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科技支撑。

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林草高级工程师 陈培兵
鄂尔多斯市林草局首先在鄂托克旗林草局推广林草感知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管护体系,目前,鄂托克旗系统已初步建成,效果显著,今后还要增加相关模块,不断完善系统建设,为森林保护、森林经营、林木监测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模块,之后还要在全市范围进行推广。
记者 阿拉腾苏和 韦一(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