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发布会现场。韩云玲摄
10月17日,通辽市召开整市推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测产验收结果发布会,正式宣布整市推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1032万亩,首次实现200万亩规模“吨粮田”,在全国粮食主产区树立单产提升新标杆,交出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高聚林发布测产结果。韩云玲摄
为确保测产结果真实可靠,自9月20日起,通辽市历时一个月开展多维度测产验证。市级派驻8个工作队68人,旗县组建72个测产小组400余人,对8个旗县98个苏木镇场的2669个地块完成15985个样点理论测产;10月4日起,邀请中国农业大学等24家单位的59位行业专家及400余名本地专家,对“吨粮田”候选地块人工抽查复测,对1032万亩示范区全生育期监测,结合多技术手段推算验证。
专家团队在木里图镇李家围子村开展测产。韩云玲摄
测产结果显示,实测的208.02万亩示范区加权平均亩产达1018.25公斤,科左中旗、科尔沁区、开鲁县、奈曼旗4个旗县“吨粮田”面积均超40万亩,奈曼旗义隆永镇首创10万亩“吨粮田”,亩产1045.84公斤。常规地块中,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最高亩产分别达1212.71公斤、1304.6公斤、1265.06公斤;沙地地块也创下百亩田亩产1236.79公斤等东北春玉米区高产纪录。
专家团队在科尔沁区半截店区测产。韩云玲摄
这一突破得益于通辽市以“玉米密植精准调控”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及“科技+示范+服务”推广机制。目前,通辽市正从“粮食大市”向“粮食强市”转变,为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供可复制的“通辽模式”。
记者/韩云玲 编辑/许红霞 校对/孙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