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15日至21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内蒙古自治区活动在全区范围内火热开展。
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蒙古马杯”网络安全竞赛暨自治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上智慧碰撞,网络安全互动体验展、六大主题日各具特色……今年网络安全宣传周,聚焦“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主题,全区上下通过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能。
从机关到社区,从校园到牧区……一场场形式新颖的活动,让网络安全知识变得可感可触,凝聚起全民共建网络空间安全防线的强大合力。
多元协同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本次宣传周活动中,构建起多方参与、协同联动的“大网安”宣传格局,形成由全区网信系统发动,政府部门、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协同,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强大合力与浓厚氛围。
启动仪式上,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4地网信部门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区域网络安全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
人才培养是网络安全的基石。宣传周期间,“蒙古马杯”网络安全竞赛暨自治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同期开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挖掘和培养自治区实战型网络安全人才。网络强国宣讲员、“网络法律明白人”宣讲大赛决赛中,19支代表队的参赛选手立足岗位实际,通过多元视角展现落实网络强国的生动实践和推进网络安全等法律法规的创新探索,呈现了一场有思想高度、专业深度与情感温度的宣讲。
7天时间里,全区各党政机关和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103个旗县区逐项分解规定动作,精心设定自选动作,高质高效开展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一场学好用好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热潮。
聚焦需求 分众传播入脑入心
本届宣传周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分众化、接地气的主题活动,让网络安全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9月19日,由自治区团委主办的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日主题活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青少年在行动”主题团课在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学举行,百余名中学生参与。专业的知识讲座揭开了网络陷阱的伪装,紧张刺激的情景模拟让同学们看清诈骗套路,趣味互动问答巩固所学知识。系列活动环环相扣,寓教于乐,帮助学生们将抽象的安全风险转化为直观认知。
校园日,自治区教育厅以“辅导员圆桌派”和网络安全微视频为载体,运用青少年喜爱的“网言网语”,增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电信日,自治区通信管理局联合电信企业通过真实案例普及反诈知识,推动形成“全链条防控、广覆盖宣传、全行业共治”的反诈新机制。法治日,自治区公安厅通过新闻发布会通报“净网”“护网”行动成果与典型案例,有力震慑了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金融日则进一步拓展宣传覆盖面,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开展“守住钱袋子”专题宣传,增强公众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此外,自治区总工会和妇联共同发力,在社区与工会驿站组织个人信息保护宣传,并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广大职工和妇女积极践行“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做网络空间的守护者。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触角的精准传播,切实提升了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进一步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创新形式 沉浸体验提升实效
今年的宣传周活动,各类新颖有趣的“妙招”纷纷亮相,让网络安全知识在沉浸式体验中看懂记牢。
呼和浩特市通过多地标亮灯、公共交通全覆盖等形式,将网络安全意识融入城市脉络。包头市青山区编排的反诈情景剧《二舅妈的“反诈联盟”》,用家常剧情戳破诈骗套路。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把网络安全知识融入扎恩达勒、哈尼卡等民族曲艺和艺术形象,将网络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别开生面的“网络安全送服务·守护群众幸福线”活动创新打造“沉浸式市集”体验场景,融合舞台展演、互动体验、政策咨询与普法宣传等多元形式,让农牧民群众在轻松氛围中学习识别诈骗手段、强化防护意识。
生动的案例剖析、易懂的科普视频、有趣的知识问答……全区各地通过线下互动与线上传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活动6300余场次,调动户外电子屏6000余块,发送网络安全主题公益短信1.06亿条,提醒全民关注网络安全。
随着宣传周落下帷幕,网络安全意识已深深植根于内蒙古各族群众心间。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常态化推进网络安全宣传教育,为筑牢祖国北疆网络安全稳定屏障提供有力支撑。(记者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