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同学们,假设我们现在穿越到了唐朝……”在首届“鄂托克人才节”系列活动之“十百千”强师工程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现场,一位参赛教师的生动话语,瞬间将课堂化作历史长廊。
参赛者们各展所长,用情景剧重现历史风云、以互动游戏拆解数学公式、借助虚拟实验揭秘物理原理,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幽默的课堂语言,充分展现出鄂托克旗教师队伍的专业风采。这场为期7天的赛事,通过选拔“十百千”领航教师和卓越教师,为当地教育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鄂托克旗锚定“一心一意办好鄂托克教育”目标,以“两年夯基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上台阶,六年大见成效”为奋斗路径,通过实施教育发展“十件事”,在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上实现双突破。
“十百千”强师工程仅是鄂托克旗教师队伍建设的冰山一角。鄂托克旗聘请顾明远担任总顾问、王殿军担任总督学,深入实施“十百千”强师工程,遴选11名领航教师、107名卓越教师、890名骨干教师。依托北师大“百千万”计划和人民德育“百城万校行动”搭建培养体系,并出台24项配套制度推进改革。通过调整教师岗位比例、新增高级岗位、推行“县管校聘”分流6名教师,以及绩效工资改革向一线倾斜(最大年差距达2万元)等举措,全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教师队伍的优化,直接转化为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从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到推动整体教育改革,鄂托克旗以全方位的举措,将优质师资力量切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成果。如今,在鄂托克旗的校园里,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程不断上演,一批批学子在知识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染色体的变化就藏在这张卡纸里!大家跟着我一起折叠、翻转……”在鄂托克旗第一中学的生物课堂上,北京大学毕业的范双荣老师手持自制教具,将晦涩的生物学知识转化为趣味十足的动手实践。
“这里的学生就像草原上蓬勃生长的花朵,对知识充满渴望,态度积极向上。”她感慨道,“他们身上有蒙古马一样的坚毅——遇到难题主动提问、积极讨论,直到彻底弄懂。”
像范双荣老师这样,以创新教学点亮学生求知之路的教师,在鄂托克旗还有许多。他们或是用前沿理念革新课堂,或是用温暖关怀陪伴成长,共同汇聚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让优质教育在鄂托克旗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提升教学质量的整体布局上,鄂托克旗积极引进清华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成立两个“清北班”,12科纯清北教师的派驻,为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鄂托克旗与7所高校合作引进资源,成功举办全国课改名校精品课巡展活动,进一步拓宽教育视野。
亮眼的成绩单见证着教育改革的丰硕成果:2025年高考,鄂托克旗文科最高分达570分,较以往提升38分;本科升学率达68.66% ,提升6.36%;文理科第一名均被211院校录取。中考成绩同样出色,市一中上线57人,600分以上106人,全旗第1名位列全市第5。
鄂托克旗第一中学生物老师 范双荣
我毕业于北京大学,今年已是我来到鄂托克旗的第二年。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我将复杂的生物知识化繁为简,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同学们更清晰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利用卡纸制作教具,生动展示染色体变化过程,让细胞分裂等抽象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同时,我特别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并通过批注与他们单独沟通,力求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助力每位学生成长。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鄂托克旗第一中学校长 余京智
在办学模式创新方面,我校依托合作平台,深度链接清华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专家团队与教学模式,以“师资再造+生源再造+机制重构”为核心,坚守“党组织领导、专家学术委员会指导、校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三制”治理机制,落实年度23项举措并动态优化,全面提升办学能力。
从三尺讲台的匠心耕耘,到教育生态的全面革新,鄂托克旗正以坚实的步伐、创新的实践,奋力书写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未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将继续以强师提质为笔,以改革创新为墨,在教育发展的画卷上描绘出更加绚丽的篇章。
记者 王娜 毫日娃
编辑| 额尼日乐
初审 |赛音毕力格
审核|王 飞
终审| 杨军林
来源:鄂托克旗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