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隆重举行,这场盛大的庆典通过电视屏幕,传至千家万户。在鄂托克旗,82岁的老兵魏恩克早早地换上军装端坐在电视机前,眼神中满是期待。
当整齐的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先进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魏恩克的思绪被拉回到了60年前。1965年,魏恩克跟随文艺队在北京待了45天,正是这段时间,他有幸观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20周年阅兵仪式。
图中标记的是年轻的魏恩克
“那时候我坐在天安门广场右面的观礼台,第一次近距离看阅兵,心情特别激动。”魏恩克回忆道,眼中闪烁着光芒,“看到主席的时候,我们好多人都激动得哭了。”那是一个令他终生难忘的时刻,毛主席的风采、阅兵的庄严,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后来,魏恩克还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时再次见到了毛主席。“大家正在化妆,突然都往外走,我就跟着出去,看到陆、海、空部队整齐排列,主席就这么进来了。”魏恩克指着墙上与毛主席的合影,自豪地说。
如今,再次观看阅兵,魏恩克感慨万千。“你看现在的阅兵,武器装备多先进啊,国家的科技越来越强了。”魏恩克激动地说,“以前我们哪有这么好的装备,现在根本没有哪个国家敢随意欺压咱们中国。”看着电视里那一幕幕壮观的场景,魏恩克的脸上洋溢着骄傲与自豪,“真骄傲自己是中国人,真庆幸自己当过兵。”
在部队期间,魏恩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1964年3月,他参加了一次国家保密任务。“当时什么都不知道,就跟着去了外地,一去就是两个月。”魏恩克说,“回来后团里开会才知道,我们是护送一位领导前往那里执行安全保障工作。”那段保密的日子,虽然艰苦,但魏恩克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能为国家的重要任务贡献力量,他感到无比光荣。
退伍后,魏恩克转业到阿拉善盟的盐场工作了十年,之后又回到家乡鄂托克旗,在影剧院工作了十年。退休后,他和老伴依然活跃在各类文艺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军队的优良传统和红色精神。
魏恩克的故事,是无数老兵的缩影。他们经历了国家的艰难岁月,也见证了国家的日益强大。从当年简陋的装备到如今先进的武器,从曾经的积贫积弱到现在的繁荣昌盛,魏恩克感慨于国家的巨大变迁,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我活了这八十多年,亲眼见着国家从穷到富、从弱到强,心里比谁都清楚:往后啊,咱们国家定会一步一个脚印,在复兴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强!”
记者宋丹丹 毕希日乐图
编辑| 额尼日乐
初审 |赛音毕力格
审核|王 飞
终审| 杨军林
来源:鄂托克旗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