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山做证 金山可期——解码生态工程的通辽实践密码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内蒙古> 时事要闻 > 正文

青山做证 金山可期——解码生态工程的通辽实践密码

来源:通达融媒2025-08-25 21:04

  晨光穿透科左中旗图布信苏木的光伏矩阵,在沙地上投下金色网格。打桩机的轰鸣中科左中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首批55万千瓦项目经理郝巍伟抹了把额头的汗,望着6500根光伏预制桩在沙地扎根:“年底这些板子就能发电,每年能发13亿度绿电,节约标煤36万吨,减少碳排放100万吨;增加税收3600万元,拉动地方生产总值2.6亿元。”这片曾“黄沙遮天日”的土地,如今正上演着“板上发电、板下固沙”的生态奇迹。

  在通辽,这样的蜕变处处可见。作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通辽用47年接续奋斗,让8.9%的森林覆盖率跃升至19.49%,2847万亩沙化土地重披绿装,在八百里瀚海间写下“绿进沙退”的时代答卷。

  沙海播绿:从“三埋两踩一提苗”到“深栽浅埋”

  ​科左后旗的沙丘上,朝克吐蹲在刚栽下的树苗旁,用手丈量埋土深度。这位“深栽浅埋”技术的发明者,裤脚还沾着沙粒:“以前种树是‘春天栽、夏天死、秋天埋’,现在这法子能让成活率从50%提到90%。”他粗糙的手掌抚过树干,树皮上还留着风沙刻下的痕迹。

  这门“土学问”藏着治沙的大智慧。在科尔沁沙地,每一粒沙子都记得过去的模样:“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吃一顿、剩不多。”这首曾经在科尔沁沙地上流传的民谣,就是50多年前内蒙古通辽沙区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在扎鲁特旗查布嘎图苏木乃林嘎查,苇帘覆沙、草方格阻沙的“组合拳”让3万亩流动沙地穿上“网格衫”,通辽市扎鲁特旗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高权波指着远处的草场笑道:“以前风蚀坑吞掉了半块草场,现在优质牧草能没过羊腿。”

  大工程带动大治理的密码藏在数据里:“5820”工程200多万亩造林织就绿色网络,“双千万亩”工程让1000万亩草原重焕生机,“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修复2115万亩生态系统,在奈曼旗常兴穿沙公路两侧,137公里的绿色走廊串起100万亩治理区,驱车行驶在奈曼旗常兴穿沙公路上,两侧的绿树草地如绿色绸缎般铺向远方,偶尔可见野兔、野鸡从草丛中窜出,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沙化严重的区域,裸露的沙斑在风中扩张。

  绿富同兴:从“沙害”到“沙金”的转身

  盛夏时节,走进小街基镇的中科羊草种植基地,结穗的羊草随风摇曳,阵阵草香沁人心脾,吸引游客纷纷前来打卡游玩。养牛大户范颖来看着眼前这一切,感慨万分:“2019年以前,这里都是盐碱地,几乎寸草不生,不敢规模化养殖,怕饲草跟不上。这几年,有了中科羊草,我家的牛也从100来头发展到现在的1200多头了,年底存栏能达到1500头。下一步还打算把羊草基地扩大到10000亩。”

  在通辽,生态账本上的“绿色收益”越来越厚。内蒙古科兴草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赵俊涛算了这样一笔账,“中科羊草每年能收割两茬草、一茬种子,亩均年产干草600公斤、种子15~20公斤。年均亩纯收益1500块钱左右,效益稳定、可观。”6年来,已有48家羊草企业入驻小街基镇,全镇种植中科羊草超6万亩,带动就业千余人,形成了政府主导、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农牧民参与的产业格局,“全国首个中科羊草小镇”的招牌愈发亮眼。

  “塞外红”苹果红透了沙区的秋天。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庆和镇永合屯村,果农们正把红彤彤的果子装箱,发往浙江、广东甚至马来西亚。这个通辽林草所培育的品种,让35万亩沙地变成“花果山”,年产值超6亿元。“以前沙地里种啥啥不成,现在这果子论个卖。”果农王大姐高兴地说。

  生态旅游的账本更令人惊喜。库伦旗银沙湾的沙漠越野、科左后旗大青沟的森林探秘、奈曼旗宝古图的星空露营,全市年沙地生态旅游人数已经超过200万人次。

  长效守护:从“三分治”到“七分管”

  在三北防护林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项目区努古斯台项目区内,绿意盎然的针叶树、樟子松随山坡向远处延伸,目之所及,皆是绿意。科左后旗林草局工作人员取回安放在三北防护林中的红外相机,进行影像留存。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天鹅、狐狸、狍子、野鸭等野生动物在不同时段活动的画面,“2020年以后,狍子、山猫等野生动物从罕见变成了常见。”通辽市科左后旗“双百万亩”综合治沙项目区护林员郭力说。生态友好的背后是通辽法制护航的强有力保障,“三分治、七分管”,通辽市坚持建设与管理双向发力,以完善的法治体系护佑绿水青山。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通辽市沙化土地治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出台了《通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坚决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草湿资源保护严格规范林间种植行为的指导意见》《通辽市毁林毁草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禁垦禁牧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用最严肃的监督执法守护生态颜值。构建党委、政府、纪检监察、公检法司、林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从严执行禁垦禁牧政策,常态化整治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对破坏生态红线、乱开垦、滥放牧和违规占用林草资源等行为下狠手、出重拳。

  智慧管护让沙区有了“千里眼”。科左后旗的林长制智慧平台,用北斗定位追踪每片林地;扎鲁特旗的无人机带着热成像镜头巡航,16公里范围的火情、盗伐尽收眼底。“以前骑马巡逻一天看不了几亩地,现在鼠标一点全掌握。”老护林员的话里满是感慨。

  金色网格在沙地上持续延伸,绿色版图仍在瀚海间拓展。从“沙进人退”到“绿富同兴”,通辽以47年的坚韧,在生态账本上写就平衡密码。当光伏板与草方格共绘蓝图,当林果香与牧歌交织成曲,这片土地正印证:青山永驻,便是金山绵延的永恒注脚。

  记者 杨永娜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麋鹿“回家”40载 从本土灭绝到呦呦鹿鸣

  • 福建福州:林则徐故居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定量评价了地震后河床沙这类粗颗粒沉积物通量及其长期变化,揭示了地震对河床沙的影响远比预期更大更久。
2025-08-25 10:08
23日,在南海中沙海域的“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圆满完成首次深海试验,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
2025-08-25 10:00
从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
2025-08-25 09:58
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成功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
2025-08-25 09:57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孔令让研究团队首次组装了小麦远缘杂交常用物种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
2025-08-25 09:54
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
2025-08-22 10:12
当罗斯海冰架上最后一抹极昼阳光悄然隐去,南极的冬季正式到来。冰原之上,完成微电网系统、氢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等建设任务后的秦岭站,如一艘灰色的方舟稳稳矗立。
2025-08-22 10:12
一部“电影”让我们一窥人类发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里程碑事件——新形成的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瞬间。
2025-08-22 10:11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直径约540公里,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
2025-08-22 10:11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已完成了数百万次微创手术。
2025-08-22 10:10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