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13日,鄂托克旗草原蓝色乐队成立4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在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鄂尔多斯乃日文化体验基地启幕。活动以一场聚焦“乃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座谈会开篇,汇聚多方力量共话文化传承,随后通过揭牌、颁奖、汇报演出等环节,全方位展现草原蓝色乐队40年的文化坚守与时代风采。
名家云集共话“乃日”传承与发展
“乃日文化传承与发展座谈会”汇聚了众多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文化学者、非遗专家与音乐制作人,共同研讨“乃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座谈中,一级编剧、作词、国家级非遗“鄂尔多斯婚礼”自治区级传承人齐·毕力格,一级演员、导演、编剧董德光,以及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秘书长杨勇等专家先后发言。旗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二级巡视员单立新,旗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玉玺,旗人民政府副旗长那顺德力格尔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由旗文化和旅游局、旗民族事务委员会、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阿尔巴斯苏木党委政府联合主办,旗文化馆、草原蓝色乐队、旗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承办。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秘书长、研究员杨勇
蓝色乐队堪称我们民间乐队的标杆。今天在此庆祝其成立40周年,我深感欣慰。多年来,乐队为鄂尔多斯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特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乃日”的传承与保护,作出了卓越贡献。我衷心期望蓝色乐队能够持续发展,在北疆文化建设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更大作用。尤其希望能带动更多农牧民参与“乃日”活动,并通过这一文化载体实现增收致富,迈向更加幸福的道路。
庆典启幕荣誉与艺术交相辉映
座谈会结束后,系列庆典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草原蓝色乐队首先献上了经典的鄂尔多斯乃日《红旗上的星星》,悠扬的旋律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
活动还为草原蓝色乐队颁发了“鄂尔多斯婚礼传习所”牌匾,为传承乃日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颁发了“乃日文化传承贡献奖”,并举行了鄂托克旗老干部服务中心(老年大学)阿尔巴斯苏木分校揭牌仪式。
压轴登场的“传承乃日薪火,学脉世代相承”——鄂托克旗草原蓝色乐队汇报演出,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北疆文化盛宴。10个文艺节目涵盖鄂尔多斯“乃日”歌曲、民乐合奏、民族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演员们以精湛的技艺、饱满的情感,将“乃日”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台下掌声雷动。
四十年扎根草原 铸就文化名片
鄂托克旗草原蓝色乐队自1985年创立以来,从最初的4人小乐队,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在当地乃至鄂尔多斯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团体,是鄂托克旗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乐队四十载扎根鄂托克草原,始终以传承和发展“乃日”文化为核心使命,累计演出超过1500场,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鄂尔多斯“乃日”文化传承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尤为珍贵的是,在乐队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成员们来自不同民族,他们在共同的音乐创作与表演实践中,实现了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乃日”文化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乐队的坚守与创新正是对这一文化瑰宝最有力的传承。
鄂托克旗蓝色乐队队长 那音太
我们乐队成立于1985年,最初仅有4名成员。多年来,我们持续吸纳热爱乐器演奏与民族舞蹈的爱好者,如今已发展壮大至近80人的规模。乐队始终以演绎鄂尔多斯“乃日”为核心,同时积极创新,努力将歌颂党和新时代的歌曲元素与“乃日”艺术相融合。今天,我们荣幸地获颁“鄂尔多斯婚礼传习所”牌匾,这既是对过往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我们将继续致力于鄂尔多斯“乃日”的保护、传承与发扬光大。
在内蒙古全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推动地域文化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此次草原蓝色乐队4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举办意义深远。它不仅是对乐队40年文化坚守的总结与致敬,更以实际行动推动“乃日”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为北疆文化的传承创新注入了草原深处的鲜活力量。
记者 伟力斯 朱智慧
通讯员 张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