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增进民生福祉的内蒙古温度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内蒙古> 时事要闻 > 正文

增进民生福祉的内蒙古温度

来源:内蒙古日报2025-06-09 16:03

航拍镜头下的呼和浩特。记者 王磊 摄

在呼伦贝尔市的长者食堂,工作人员为老人发餐。(自治区民政厅供图)

技能大赛为全区职工“比武炫技”提供大舞台。(自治区人社厅供图)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暖心话语,道出了对人民最深沉的牵挂。

  殷殷嘱托催奋进,砥砺前行谱新篇。内蒙古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如今,内蒙古大地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庞,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有力回应,也是内蒙古在新时代砥砺前行、书写民生华章的生动注脚。

  就业有门道 饭碗端得牢

  开春以来,家住赤峰市松山区的灵活就业人员郝志艳忙得不亦乐乎,每天一大早,她就坐上劳务大巴从城里到农村从事春耕备耕、沙漠治理、光伏板安装的活儿。“在人社部门和社区组织下,我从城市进乡村务工,收入可观。”谈及就业增收,郝志艳神采飞扬。

  为了让群众“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端牢端稳民生“饭碗”,近年来,内蒙古紧扣就业优先战略,加大政策供给、加力政策落实、加快制度建设、加密服务供给,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20.1万人。

  内蒙古修订就业促进条例,印发深化就业领域综合改革意见、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全力以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3月底,参加完2025年第二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内蒙古大学毕业生张蔷说:“我报考的岗位与专业对口,满足了我的求职需求,实现了学有所用。”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内蒙古2024年、2025年连续两年率先在全国将面向应届毕业生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提前到上一年度,扩大自治区“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规模至3000人,放宽应届毕业生认定条件,提高人才储备和就业见习补贴标准,建立“七个一”精准服务举措等,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关系农牧民的“钱袋子”“好日子”。内蒙古持续开展“春风行动”“春暖农牧民工”专项服务活动,培育劳务品牌、技能+劳务“双品牌”等124个,“十四五”期间,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每年保持在240万人以上。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机械行业焊工选拔赛二等奖、内蒙古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金牌……90后焊工高磊凭借过硬的技术屡次获奖,晋升为中国中冶首席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磊的成就,是内蒙古深入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培育“北疆工匠”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内蒙古深入实施“技能内蒙古行动”“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大力开展订单、定岗式培训,全面贯彻落实“新八级工”技能等级制度,2023年至2025年3月底,重点群体参加技能培训29.21万人。

  2024年开始,内蒙古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构建“零工市场+直播带岗+就业服务站”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建成零工市场、零工驿站153家,依托行业企业协会、大型商圈等,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052个。

  让好工作触“屏”可及,2025年,内蒙古上线运行“就业内蒙古”求职招聘平台和“蒙速聘”小程序,归集发布岗位信息52.14万个,让每一位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在手机屏幕前轻松邂逅心仪岗位。

  老小都照顾 日子暖融融

  “人间重晚晴,最美夕阳红。”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小淖尔幸福院回荡着老人的欢歌笑语。近年来,察右前旗以“家门口”互助养老为切入点,升级改造具有乡土亲情特色的农村“互助幸福院”,让农村老年人实现“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养老在乡村,享乐家门口”的养老愿望。

  “一老一小”,事关千家万户,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更是民生大事。内蒙古用心守护“一朝一夕”的美好。

  “助餐、助洁、助浴、助急、助行、助医服务,康复理疗室、棋牌室、书法室、阅览室、舞蹈室、电影院都一应俱全。” 在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宝音泰养老服务中心,81岁的拉希那木吉拉老人笑着说。

  这种“集中居住、养老育幼、政府扶持、多元运营”的养老新模式,勾勒出牧区老人幸福晚年生活的轮廓。

  2023年6月以来,内蒙古累计建成苏木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513个,乡镇级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较2023年初增长56.3个百分点;村级养老服务站3585个,村级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较2023年初增长15.8个百分点,全区农村养老服务覆盖率和可及度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内蒙古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已达98.2%,城市“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

  不久前,呼和浩特市的“新手妈妈”张卫足不出户就完成了孩子出生证明的申领。新生儿“一件事一次办”,让新手父母“一次不跑”即可完成所有事项办理。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看似家庭的小烦恼,实则是社会的大课题。内蒙古创新实施的“萌宝驿站”社区托育服务成为年轻父母和娃儿们的幸福“标配”。2023年以来,内蒙古连续2年将新增婴幼儿托位数列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截至2024年底,建成各类托育机构1870余家,总托位数10万余个,每个旗县至少建成1所公办托育机构。

  幼有所托,消解的是生育的顾虑,托起的是众多家庭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为了让困境儿童有妈妈般的爱的守护,近两年来,内蒙古妇联招募1.4万名“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留守、困境儿童,筹募资金为6529名春蕾女童健康成长提供帮扶;投入458万元,持续深入实施“蒲公英”妇女儿童权益服务项目182个,解决妇女儿童急难愁盼问题。

  社保超省心 保障实打实

  “我来人社大厅办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补录业务,原以为需要好几天才能办完,没想到一上午就办结了。”近日,巴彦淖尔市参保居民王耀高兴地说。

  王耀能这么快办理完养老保险业务,得益于2024年开始,内蒙古率先在全国推行的“同审统办”改革。截至目前,内蒙古147项社保业务实现“线上办”,50项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127项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办”;同时拓宽社保卡应用场景,95项人社服务、92项惠民惠农补贴发放实现“一卡通”,电子社保卡覆盖率由2023年末的62.32%提高至70.8%……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听说村里要给我补助养老保险费,刚开始还不相信,后来查了一下养老账户,竟然是真的。集体经济补助政策好啊,给我们老年人吃了颗定心丸。”5月6日,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五支箭村村民周桂红直夸党的政策好。

  内蒙古不断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2024年,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意见》,全面推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企业年金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园区企业年金、建立人才年金制度、建立企业年金数据库等6条具体措施。同时,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截至2025年4月,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74.1万人、337.8万人、373.9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较2023年末增加26.4万人,参保覆盖率从91.5%提高至95%。

  “以前在内蒙古治疗工伤,需要先自己垫钱,再回到老家办理报销,来回跑、周期长、花费多。现在方便了,在内蒙古试点医院就医,可直接结算。”不久前,来自河南的工伤职工刘建感慨道。

  2024年,内蒙古印发《关于开展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的通知》。2024年4月1日起,在乌兰察布等5个盟市开展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工伤职工在试点医院就医,可直接结算工伤医疗费用,有效解决工伤职工在参保地和就医地“来回报销”“零星报销”问题,极大提高了便利化服务能力。

  从家门口办结业务的便捷,到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后的省心;从群众舒展的张张笑脸,到发自内心的声声点赞……细微之处见证着内蒙古在民生领域的不懈耕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内蒙古将继续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持续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码”,奋力勾勒出一幅更有温度、更具质感、更显活力的北疆民生新画卷。(记者 王坤 梅刚 赵曦)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