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总量重回全国中游——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内蒙古> 时事要闻 > 正文

总量重回全国中游——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5-03-03 13:18

  与往年“新春第一会”不同,今年内蒙古全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员部署会开在了春节前夕。春节后,全区12个盟市迅速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跑好“第一棒”。

  2024年,内蒙古经济增速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经济总量突破2.6万亿元,在全国排名上升至第20位,时隔5年重回全国中游行列。支撑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本报记者展开了深入采访。

  传统能源、新能源“两翼齐飞”

  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里,电铲犹如巨人挥舞着巨大的臂膀,在煤层和卡车厢斗之间灵活回转。仅100多秒,一辆载重200吨的矿用卡车便被装满。一辆辆满载煤炭的矿卡有序从采煤场内驶出,日夜不停保障着能源供应稳定。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2024年全区煤炭产能持续释放,产煤12.9亿吨,原煤产量跃升至全国首位,占比达27.3%,完成保供任务8.3亿吨,占全国34.5%,煤炭保供量、外送量双居全国第一。

  内蒙古大力促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规范有序开发利用,加快建设鄂尔多斯国家级现代煤化工示范区,已建成煤制油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各类现代煤化工项目36个,煤制气产能全国第一,已建成全国规模较大、品类较全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年转化原煤超1亿吨。

  达拉特旗库布其沙漠腹地,涌动着一片蓝色的“海洋”,连片的光伏板如波浪般,环抱着起伏的沙丘。鄂尔多斯沿着黄河“几字弯”近400公里的沙漠,用光伏板构筑起一道“生态长城”“绿电长城”。在兴安盟草原深处,701台风力发电机组铺陈开来,这是国内在运最大陆上风电基地,叶片徐徐旋转产生电能,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

  内蒙古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风能资源占全国一半以上,太阳能资源在全国占比超五分之一,发展新能源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立足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内蒙古着力发展“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和“呼包鄂通”四大装备制造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思阳表示,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内蒙古一手抓新能源开发建设,一手抓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关联配套产业发展,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

  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规模在全国率先破亿,达1.35亿千瓦,超过火电装机;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超过2000亿千瓦时,其中外送电量达600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一。

  目前已有30余家新能源“链主”企业落户内蒙古,形成风电整建制配套能力500万千瓦,光伏组件供给能力3050万千瓦,氢能装备产能450台套,储能装备产能200万千瓦时。2024年,内蒙古规模以上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1%,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长42.4%。

  绿色算力、稀土新材料成为优势产业

  走进位于和林格尔新区的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智算中心,穿梭在“嗡嗡”工作的智算服务器之间,很难想象这些服务器的算力规模已达到每秒670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当地智能算力填补了我国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交通、医疗等领域所需算力的缺口。

  作为“东数西算”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内蒙古构建起绿色算力优势产业,已投入运营的数据中心绿电使用比例超过80%。去年,内蒙古绿色算力规模达到9.4万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其中智算规模达8.7万P,居全国第一,算力总规模较上年增长4.8倍。

  2024年,内蒙古稀土新材料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规模以上稀土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9%。包头市作为“世界稀土之都”,稀土储量和冶炼分离产能世界第一,在稀土原料供应保障上占据绝对优势。包头正围绕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着力做好“矿”变“土”、“土”变“材”、“材”变“用”这篇大文章。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繁英说,公司将聚焦增强核心功能,建设全球领先的稀土新材料研发及应用产业集群,推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目前,包头稀土新材料产能达到25万吨以上,综合规模已位居全国第一。

  打造国家“粮仓”“肉库”“奶罐”“绒都”

  2024年,内蒙古粮食总产量达820.1亿斤,居全国第六,是全国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内蒙古建设高标准农田940万亩、“吨粮田”855万亩,粮食亩均产量提高24.2斤。牛羊肉、牛奶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乳肉薯绒等7条重点产业链产值突破7000亿元。

  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随着灌溉打井、平整土地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推进,一幅“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农田“新画卷”正缓缓展开。扎赉特旗委书记麒麟称,全旗将持续加大黑土地保护与建设力度,严防黑土地“变薄”“变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在通辽市科左后旗伊和塔拉黄牛养殖合作社,一栋栋牛舍干净整洁,膘肥体壮的育肥牛在牛舍内悠闲地吃着“营养餐”。通辽市有着“中国草原肉牛之都”“中国黄牛之乡”的美誉,全市牛存栏达395万头,肉牛年交易量达到150万头,交易量居全国首位,全国每30头肉牛有1头来自这里。

  “乳香飘飘”的内蒙古,奶业持续升级。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奶酪智造标杆基地三期项目正在有序施工,计划年内投入运营。伊利集团“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一块酪”的产业布局已初具规模,每一步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引擎的助力。近年来,伊利集团持续打造乳业创新标杆,自主研发的乳铁蛋白制备工艺打破国际垄断,活性乳铁蛋白保留率达到90%以上。

  初春的草原依旧寒意凛冽,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口镇村民李旭东家却洋溢着融融暖意与喜悦。900多只罕山白绒山羊在宽敞的羊圈里惬意地吃草。通过发展绒山羊养殖,李旭东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阿鲁科尔沁旗积极推广罕山白绒山羊养殖,现已达到20万只以上,凭借罕山白绒山羊的优质资源,当地正在打造蒙东羊绒产业集聚区。

  “三驾马车”奋力前行

  新年伊始,远景蒙新集团巴彦淖尔大型叶片生产基地全面投产。作为当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链主”,该项目与已经投产的远景巴彦淖尔智能风机装备制造基地形成产业互补,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

  坚持发挥投资的关键支撑作用,是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2024年全区亿元以上投资施工项目3066个,完成投资较上年增长16.6%,对全部投资的贡献率达到88.5%。全区投资在上年增长19.8%的高基础上继续增长13.6%,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位居全国第二位。

  森林里的浪漫婚礼、火车上的歌声相伴、温泉中放松身心……内蒙古旅游市场热“雪”沸腾。“这个冬天,内蒙古通过举办‘歌游内蒙古·歌声伴我去旅游’系列活动,打造‘歌游内蒙古·跟着赛事去旅游’产品矩阵,推出‘歌游内蒙古·寻味美食去旅游’冬季美食产品,全力助推内蒙古冰雪旅游出彩出圈。”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孙国铭说。

  过去一年,内蒙古文旅市场消费潜能得以充分释放,接待国内游客2.73亿人次,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4140亿元。文旅消费的火热是内蒙古大力推行扩内需战略的缩影,202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615.3亿元,同比增长4.5%。

  一列列中欧班列在满洲里、二连浩特的国门口岸穿梭往来,为春耕进口化肥等农资,将电器、日用百货等商品运往欧洲市场。2024年,满洲里口岸中欧班列通行量突破4000列;二连浩特铁路口岸连续两年中欧班列通行量突破3000列。

  发挥毗邻俄蒙的区位优势,内蒙古外贸经济呈现出新亮点,2024年外贸规模迈上新台阶,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5.8%,高于全国外贸增速0.8个百分点,口岸货运量突破1.2亿吨,同比增长14.5%。

  亮丽内蒙古是干出来的

  全年新建项目219个,目前手续全部办理的已有118个,办结率53.9%;能源项目立项由20个工作日压减至3个工作日以内,比法定时间节省85%以上;18个月完成建设周期,总投资484亿元的内蒙古宝丰项目建成投产,刷新行业纪录;准大电厂2×100万千瓦煤电一体化扩建项目核准自用地预审和规划意见批复用时仅为1天……

  增强报账意识、交卷意识、成果意识,把各项工作往实里抓、往成了干,这是记者近期在鄂尔多斯调研的深刻感受,当地干部以“满格状态”激发“顶格作为”,正在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加紧谋划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积极抢占制高点。

  为激发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自治区党委打出一整套“组合拳”,评选“担当作为好干部”,建立能上能下机制、推进容错纠错等举措,将工作成效作为干部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连续两年评选出199名“担当作为好干部”,目前已提拔使用176名,同时对不适宜不胜任担任现职的322名干部进行了组织调整。

  干部作风发生转变,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增强了“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新春开工第一天,包头市干部纷纷外出招商,为企业找订单。“我们要完成好全年的发展目标,一定要争分夺秒抓项目建设,用心用情打造优良营商环境,精准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包头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石钟琴说。(记者刘伟 张丽娜 魏婧宇)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各地迎来“五一”假期出行高峰

  • 坚守岗位的劳动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