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情暖鄂尔多斯!唱响民族团结赞歌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内蒙古> 时事要闻 > 正文

情暖鄂尔多斯!唱响民族团结赞歌

来源:光明网2024-04-25 10: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曾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各民族互相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一直在上演。

  草原上的红色轻骑兵

  一声声长调为农牧民放歌,一把把马头琴为好日子配乐……这是诞生于草原,也是成长于草原的一支文艺队伍。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是当地的红色文化工作队。鄂托克旗乌兰牧骑成立于1959年3月,是自治区最早成立的乌兰牧骑之一。乌兰牧骑一直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将舞台搭在基层群众身边、搭在田间地头,通过文艺形式深入宣传党的政策,为各族人民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新时代新征程中,乌兰牧骑创作出大型原创蒙古剧《乌兰牧骑的热喜》、舞台剧《星火桃力民》、民俗音画《婚》等优秀作品以及创排出歌曲《英雄桃力民》、相声《变化》、好来宝《脱贫攻坚战之歌》、民乐合奏《鄂尔多斯乃日》,《加油·内蒙古 加油·额济纳》等81件文艺作品。作品紧紧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

  这不仅把鄂托克旗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的淋漓尽致,更是把传颂党的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感人事迹搬到了舞台中央。

  不仅如此,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潮流,乌兰牧骑还将舞台以直播的形式转移到网上,让全国乃至全世界更多人看到脍炙人口的节目。鄂托克旗乌兰牧骑队长塔西雅乐告诉我们:“我们每场演出直播基本都有几万人观看,有的时候甚至能达到几十万的观看量。”

  塔西雅乐表示,未来队伍会赓续革命精神,用情用力讲好红色故事延续红色基因,坚持守正创新,创作出更多有时代特征“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并肩负起用优秀文艺作品滋养人民的责任,为人民和时代谱写新歌。

  小泥巴捏出真感情

  泥塑,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以简单的泥土为原料,经过匠人的精心创作成为丰富多彩的艺术品。泥塑以手工捏制成型,或素或彩,造型上以人物、动物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与时俱进,泥塑艺术被不断地传承与革新。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有一位非遗传承人,他叫邬飞龙。据了解,他的祖辈们从清代年间便开始从事泥塑、古建彩绘等艺术。他从小受祖辈们的影响,对泥塑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这些技艺被他传承了下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泥塑的创作。作为传承人,他更是兢兢业业地坚持艺术创作,为的就是要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邬飞龙的泥塑创作题材广泛,主要取材于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农耕文化、草原牧区等等,他的手艺精湛,制作出来的每一个泥塑形象都惟妙惟肖、朴素生动,堪称一绝。其作品《孔子》《东周列国》《四大名著》《昭君出塞》都为少数民族人们了解汉族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有效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交融。邬飞龙曾说:“未来,还会以更多的历史故事为原型,创作出更多有利于民族融合的作品出来。让更多少数民族人民了解汉族的文化,也让汉族人民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

  文艺活动进社区

  清脆的三弦,扬琴的弹奏,鄂尔多斯长调……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镇布拉格社区,这样的文艺活动会接连不断地上演,所辖社区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免费观看演出。

  布拉格社区成立至今已有两年多,先后成立了太极拳队、“艺起行”老年文艺队、大正琴演奏队等,社区每年举办青少年诗词大赛,积极推广国家通用文字普及。

  社区还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利用“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同包饺子、同做凉糕、同包粽子、同做奶茶、节日互访等系列“互学民俗”活动,引导各族群众互相尊重风俗习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守望相助美好家园和谐氛围。

  伊金霍洛镇布拉格社区党组织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李白表示,社区每年以各小区为主体,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好家庭”“乐于助人好邻居”等社区“出彩人”“社区达人”评树活动,以模范典型的力量,为居民群众树立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航标,更深层次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生活在布拉格社区的居民琪琪格告诉记者:“我们片区有248户,其中汉族80多户,蒙古族150多户,还有几户满族和回族。平日里,大家在小区里也是很团结的,尊重彼此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帮一把。”

  情相连,愿相吸。生活在布拉格社区的人们正谱写着一首民族团结进步之歌,这样共居、共乐、共学、共事的家园,促进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乌兰牧骑响彻大草原、泥塑以艺术铸魂、布拉格社区上演着和谐幸福的生活图景……鄂尔多斯市民族团结进步的赞歌正在唱响,各民族互帮互助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这让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更加亮丽,书写了新时代鄂尔多斯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王媛)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