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012642”,一个属于三个人的警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内蒙古> 时事要闻 > 正文

“012642”,一个属于三个人的警号

来源:新华社2024-04-06 10:34

“012642”,一个属于三个人的警号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懿德 王春燕 魏婧宇 贺书琛

  这是一个英模警号。两位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先后佩戴着它,冲锋在前、为民在先,用鲜血和汗水赋予它无上光荣。

  这是一对英模夫妻。丈夫壮烈牺牲,妻子擦干眼泪,义无反顾穿上警服,继续战斗、服务在第一线。

  这是一个英雄家庭。30余年间,丈夫、妻子、儿子先后从警,同一个英模警号在三人间接力传承,他们用忠诚与担当,涵养着英雄的家风。

“012642”,一个属于三个人的警号

1月10日,“革命烈士”宝力格的妻子、“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玉泉分局小召前街派出所民警索连红在报告会上讲述。新华社记者殷刚 摄

  丈夫宝力格,生前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玉泉区分局刑侦大队三中队指导员,在一次抓捕任务中与持刀嫌疑人殊死搏斗,不幸身负重伤,生命定格在38岁。

  妻子索连红在丈夫牺牲后,佩戴上他的警号,续写他未完成的事业。他们的儿子包牧仁也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如今,索连红退休在即,包牧仁向组织申请沿用父母的警号,以此激励自己勇挑重担、为民服务。

  生死与君同,这是对英烈最好的致敬,也是对亲人最浓的思念。

冲,是性格,是使命

  宝力格离开已经17年了,但提起他,曾经的同事依旧印象深刻。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玉泉区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王勇说:“他身材高大,不善言辞,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一个字‘快’。”

  “他时刻都在催,‘快点走’‘快点出发’‘快快快’。”王勇说,宝力格平时话不多,现在能记得的似乎就是“快”。

  快,是工作需要,也是宝力格的工作作风。作为一名刑警,宝力格经手的往往都是刑事案件,破案的关键时间就在案发后的几天甚至几小时。与时间赛跑,是宝力格的本能。

  “不管办什么案子,宝哥永远都是第一个冲在前面。”王勇说,当时年轻民警都愿意跟宝哥出警,学习成长特别快。但永远冲在前的宝力格,却在人生的旅途中永远停留在了38岁。

  2007年5月16日深夜,一起3死1伤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民警围堵在家,持刀与民警对峙。主动请缨加入突击组的宝力格,眼瞅着犯罪嫌疑人准备挥刀自残,第一个冲进屋内。

  当时的王勇,还是一名年轻民警,在窗外负责警戒,他透过窗户紧盯着屋内的情况。只见宝力格“唰”地一下扑进屋里,把犯罪嫌疑人死死地压在身下。同事们一拥而入,制伏犯罪嫌疑人后,大家才发现宝力格的衣服被鲜血染红了大片。

  “宝哥被刺中的是腋下的大动脉,没法捆扎止血,记不清他流了多少血,还没走出院子,他的脚步越来越沉,需要我们用力拖着才能走。”王勇当时心里一沉,但也不敢多想,只是拼命拖着宝力格沉重的身体向前走。

  “宝哥个子高、块头大,两个人架不动了……”宝力格渐渐失去了意识,已无法自己行走,两名同事艰难地拖着他向前,狭小的巷子开不进警车,又有几名同事冲上来,抱腿的抱腿,抬腰的抬腰,七手八脚把宝力格挪上警车。

  茫茫夜色中,警车像离弦的箭呼啸着驶向医院,同事们没有胜利的喜悦,担忧的情绪浓得像墨。

  那条巷子也就100多米,但王勇觉得自己走了好久好久,“当时心里很烦躁,怎么总也走不到头”。送走宝力格后,王勇赶回公安局处理案子的后续情况,想着赶快忙完了去医院看宝哥。

  然而这一次,宝力格没有如以前受伤那样,等来兄弟们的探望。宝力格流光了身上三分之二的血,尽管医院竭力抢救,但他的身体已经输不进血了。第二天,他壮烈牺牲,年仅38岁。宝力格牺牲后,被追认革命烈士、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

  “宝哥的英勇事例太多了。”一起涉枪案抓捕行动,他第一个冲向歹徒,夺枪、制伏动作一气呵成。还有一年冬天抓捕命案逃犯,警车在冰雪路面翻车,1人牺牲,宝力格等3人受伤。索连红说,他内脏受伤住院,刚能动弹就急着出院了,说要为牺牲的同事把案子办完。

  还有一次,宝力格满身灰尘地回到家,索连红差点没认出来。但宝力格一边打水洗脸,一边轻描淡写地说:“有人引爆了煤气罐,后来发现屋里还有一个罐,我冲进去扛出来了。”索连红半心疼半责怪地大声问:“你不要命了?你要没了,我和儿子怎么办?”宝力格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不去谁去,难道让小伙子们上吗?他们很多都还没成家……”

  “我们那批年轻人,都愿意跟着老宝学。不仅学本领,更学他那股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已是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的王勇说,“当警察,就得像老宝一样,往前冲!”

“戴上他的警号,就感觉有了力量”

  今年4月15日,是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玉泉区分局小召派出所民警索连红退休的日子。日期越临近,她越珍惜身穿警服的机会。她有一个习惯:穿好警服后,总要下意识地摸一摸胸前的警号——“012642”,这是她丈夫宝力格生前佩戴的警号。

  “谈恋爱时,他说只要支持他工作就行。”索连红说,宝力格成为民警前在武警部队服役,他身材高大、性格憨厚,身上有股冲劲儿,“这一点让我认准了他,也让他最终离开了我。”

  宝力格牺牲前,单位刚为他所在的中队配了一辆越野车,宝力格对这辆新车宝贝得很,每次出任务回来都要认认真真把车擦干净。

  宝力格牺牲后,索连红思念丈夫时,就到他单位外面盯着这辆车发呆,在落了灰尘的车身上写下“老宝,我想你了”。有一次在街上看到这辆越野车,索连红啥也没想就追着车跑,“好像老宝还在车里执勤”。

  “要追上老宝。”索连红不仅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7年底,索连红被调入小召前街派出所。她擦干眼泪,继承丈夫遗志,穿上警服接续冲锋。没多久,她便向组织申请沿用宝力格的警号。

  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更是一份生死同行的相守。

  索连红决心把宝力格所热爱的、想守护的、未完成的事业,担在肩头。“我要沿着他的路继续冲下去。”她说,“穿上警服,戴上他的警号,感觉老宝还在我身边,我就有了力量。”

  刚到派出所工作不久,索连红追一个小偷,刚刚追上,她就大喝一声,一把薅过小偷的衣领,顺势把他按倒在地,动作干净利落。回单位的路上,同事悄悄问她:“索姐,你练过吗?咋这么熟练?”

  这一问把索连红也问住了,刚到派出所工作、第一次抓捕嫌疑人,她也说不出自己哪儿来的冲劲儿。“要是老宝遇到这种情况,也会这么做的,这个警号让我懂得如何把工作做好。”

  佩戴上宝力格的警号,不仅让索连红充满了勇气和力量,也让平时大大咧咧的她学会了细致和耐心。“老宝办刑事案件,有勇有谋。”索连红说,办案需要斗智斗勇,服务群众需要以真心换真情。

  索连红负责的五塔前街社区,是一片老旧小区,居民有3000多人,人员复杂、流动性大。为了尽快熟悉社区情况,索连红天天入户登记居民信息,有的居民白天上班,她就晚上八九点钟再上门。

  家里几口人、做什么工作、和邻里关系如何、有什么困难……索连红把了解到的情况一条条记在小本子上,再回到派出所一个字一个字敲到电脑里。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索连红摸清了管区内居民的基本情况,也成了居民心中知根知底的“小索”“索姐”。

  管区内有一名吸毒人员被送进戒毒所,他的姥姥一个人在家无人照顾,索连红成为老人的“干闺女”。中午一有时间就到家里为老人做饭,要是忙得赶不及做饭,就买好饭菜给老人送去。

  几年过去了,老人渐渐记不清事了,有时想不起来外孙去哪了,找不到外孙就去派出所找索连红。“老人只有找到索姐才放心,只有索姐才能把她送回家。”小召前街派出所副所长李丹妮说,“如果索姐出任务不在,谁都没法把老人劝回家,她只认索姐。”

  索连红把爱传递出去,她走到每位居民身边,对困难群众、残障孩子、孤寡老人都是带感情、有温度地交流。一名家境困难的居民因车祸住院,她发动大家捐款;楼上楼下邻居因琐事闹得不可开交,她耐心公道地调解,双方成了好朋友;她主动照料孤寡,及时解救了一名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的独居老人……真心付出获得真情回报,索连红开展的工作,居民都乐意配合;她说的话,大家都欣然接受。

爱你深爱的事业,写你未写的诗篇

  “为什么经常不回家?回家后为什么那么累?遇到危险为什么不躲?”

  这些问题,曾经的警嫂索连红一直想问丈夫宝力格,但却一直没有答案。后来,民警索连红自己找到了答案。

  每次被抽调办理刑事案件,她明知有危险,也从不拒绝;值起班来好几天不回家,她经常吃住都在派出所,也毫无怨言。“工作的时候真的会忘了累、忘了躲,忘了吃饭和休息。”

  身为妻子的索连红,心疼丈夫的疲惫和艰辛,如今她更能理解这份执着与付出。“我明白了老宝牺牲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畏惧,现在的我也会像他一样义无反顾。”

  加入人民警察的队伍,面对危险要冲锋在前、面对群众要服务在先。尽管这条路充满了艰辛与疲惫,但却引领着索连红与宝力格“相逢”。

  “怕不怕?”

  这是索连红被借调到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玉泉区分局禁毒大队一年半时间里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不怕!”

  每一次,索连红的回答都响亮而坚定!

  作为执行缉毒任务团队中唯一的一名女警,索连红的英勇无畏来自宝力格,“如果老宝在,他肯定不怕,那我有什么好怕的?”

  一年半的时间里,她参与破获多起重大案件。有一次,索连红和同事到广东追踪贩毒嫌疑人。他们根据线索来到一家KTV,很快找到了一名男性嫌疑人,同行的女性嫌疑人却不见了踪影。

  搜查中,走廊尽头一扇不起眼的小门引起了索连红的注意。她悄悄走过去,起身就是一脚,小门“咣”的一声被踢开了。几乎同一时间,一把铁锹从门后迎面劈来,索连红抬腿又是一脚,将铁锹踢飞,转身就制伏了藏在门后的女性嫌疑人。

  工作中雷厉风行的索连红,也有一腔似水柔情。一次偶然机会,她认识了一群武川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这些从小经历不幸,却坚强乐观的孩子们,触动了她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老宝当年经常帮助别人,单位发的大衣、棉裤,家里基本看不到,都给了辖区的困难群众。”索连红说,“我是一名母亲,我要给这些孩子家的温暖。”她用工资持续多年资助6名儿童。直到现在,这些孩子跟她联系时,都亲切地叫她“索妈妈”。

  聋哑姑娘张姣进入大学后,发现很难和周围同学交流,感觉格格不入的张姣萌生了退学的念头。索连红得知后,给张姣寄来一封鼓励的信——

  “你为什么不去教他们手语呢?这样他们就懂你了呀。”“发挥你的绘画特长,把校园文化做起来。”“姣,我相信你。”

  来自“索妈妈”的声声关怀,重新给了张姣自信。张姣发挥绘画、剪纸的特长,在学校里结识了不少朋友,毕业后回到武川县特教学校成为一名教师,学校还专门为她设立了“张姣工作室”。15年前来自“索妈妈”的那封信,成为点亮张姣生活的明灯。

  得知“索妈妈”即将退休,张姣画了一幅画送索连红,那是她小时候第一次见到的索连红,“胖胖的,穿着警服,很威风”。在张姣心里,“索妈妈”是最漂亮的,她又为“索妈妈”涂上了红嘴唇,手里还捧着一束鲜花。

  而现在的索连红,因为工作劳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早已不是胖胖的模样。“以前有120多斤,前段时间最瘦的时候不到100斤。”索连红和人交谈时,总是习惯性地摩挲左手食指关节处,那里有一片硬币大小的红色疤痕。

  “这是糖尿病导致的皮肤病变,也是我身体的‘晴雨表’。”索连红说,“身体疲惫、血糖升高的时候,这块疤就会变大,我就知道该吃药了。”

  常有居民拉着索连红的手,心疼地问她:“工作累不累?”索连红总说:“民警没有不累的,这就是个战斗的岗位。”

  见到丈夫未见的世界,写下丈夫未写的诗篇,索连红在平凡岗位上踏实奉献,获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机关“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

同样的英模警号 同样的为民情怀

  漫漫人生路,英模夫妻的儿子对于未来有什么样的选择?“90后”包牧仁选择了一样的警服和一样的为民服务。

  宝力格牺牲时,包牧仁才12岁。“爸爸常出差,他不在了之后,妈妈也总加班。”他的脑海中,一家人团聚的记忆少之又少。但他非常崇拜父母,“惩恶扬善,威风凛凛”。

  后来,包牧仁如愿穿上了制服,去往原武警消防部队服役。“我从小就向往部队,想当兵、想当警察。这种渴望可能也跟父亲平日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关系。”

  服役期间,他和战友们冒着危险闯火海、挖废墟,扑灭火灾、抢救生命,有时候一个晚上要出火警十几次,一次一个化工厂发生火灾,远远地就能看到一个个铁罐被炸得飞上天,“那也得冲过去,使命职责使然,没时间害怕。”

  有一次,高速公路上一辆运输塑料管的货车起火。包牧仁和战友们将明火扑灭后,又徒手将塑料管一根根扒开,防止复燃。不知道扒了多少根塑料管,手套磨破了,手指头露了出来,包牧仁还在继续。等回去摘了手套,才发现手上满是黑色的水泡。“消防工作免不了危险,但危险来了的时候还是得上!”

  退伍后,包牧仁通过考录成为一名民警,在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玉泉区分局石羊桥东路派出所负责治安工作。父母都是奋斗在基层一线的警察,在包牧仁心里,“要当好警察,就要在基层一线锻炼自己”。

  一次索连红收到一段视频,打开一看是包牧仁和同事在处置一名闹事醉汉。“包牧仁头一个冲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把醉汉制伏了。”刚看视频时,索连红揪着心,后来看到儿子那么有冲劲,好像看到了宝力格的影子。

  由于在几次专项工作中表现优异,包牧仁后来被调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一个业务支队工作。“父母在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了光荣使命,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不久前,他给组织写了一封信,申请在母亲索连红退休后,把自己的警号变更为“012642”。日前,这个申请已获得批准。

  “别人眼中,他们是英模;我的心里,他们是我的父母,是我永远的榜样。”包牧仁说,自己申请沿用警号,是想用父母的精神激励自己,让平凡的自己也成为他们那样冲锋在前的斗士。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三口民警之家,英模警号接力传承的背后,是忠诚与担当淬炼出的英雄家风在传扬。“我相信我的父母在工作中给自己的目标,不是要获得多高的荣誉,而是始终跳动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