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美与共 向善而行 “北疆文化”的阿拉善解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内蒙古> 时事要闻 > 正文

美美与共 向善而行 “北疆文化”的阿拉善解读

来源:草原全媒2024-02-02 18:48


  文 /张宝成 

  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着眼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全面展现内蒙古良好形象的重要路径。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大门”和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阿拉善盟聚焦聚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以雄浑“壮美”的地域特征、绵延“和美”的家国情怀、醇厚“善美”的信念坚守、开放“畅美”的胸襟气魄,标示“北疆文化”阿拉善注解,贡献“北疆文化”阿拉善担当。

美美与共 向善而行 “北疆文化”的阿拉善解读

  定远营古城。 

  “壮美”阿拉善

  美在风光无限、多元文化包容并蓄

  阿拉善的“壮美”——美在地域辽阔、风光无限,更美在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和长城文化在这里的包容并蓄,彰显了阿拉善“北疆文化”独具特色的地域特征和资源禀赋。阿拉善盟地理位置独特,位于草原文明与荒漠文明交汇地带,特殊的地理环境为阿拉善文化的多元性奠定基础,广袤草原和苍茫沙漠,共同铸就了阿拉善独特的自然体系,也成为各种文化因素交融交汇的重要场所。

  寻根自然,融合发展。阿拉善盟位于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部,北承蒙古高原、南邻河西走廊、西望天山、东依贺兰,全盟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9万人,在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少。蒙古高原、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及关中平原的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影响推动着阿拉善草原文化的繁荣发展。“大漠伊甸园”通湖草原,群沙环抱、沙峰林立、起伏错落、一望无垠,每逢盛夏、游人如织;阿拉善歌手德德玛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描绘万里春光美如画。这里贺兰峻逸、胡杨悬翠、沙海鎏金、居延澄碧。我国三大南北走向的山脉之一的巍巍贺兰山屹立于阿拉善之东,自古有“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之称;世界三大胡杨林之一的额济纳胡杨林,“三千年不死”的美名在这里传扬,金秋十月,满目金黄,宛如仙境,被赞为“中国最美秋色”;这里有全球唯一的沙漠地质公园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有享誉世界的三大沙漠之一的巴丹吉林沙漠,因其以高、陡、险、峻著称于世,被誉为“上帝划下的曲线”;这里有威震寰宇的世界三大载人航天中心之一的东风航天城,创造着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融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为一体的敖伦布拉格大峡谷,堪称世界自然景观一绝;“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海森楚鲁怪石林形态各样、栩栩如生;“漠中江南”月亮湖,酷似一幅中国地图,镶嵌在茫茫沙海之中;宛如跳动心脏的乌兰湖,绚烂炙热;世界罕见的大漠天池如天宫遗落在人间的一块美玉,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心之所往,向善而行”。“小小居延海,连着中南海”的居延海,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黑河跨省调水方案23年的成功实践下,生态环境大幅改善,水域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呈现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阿拉善自古便是长城资源较富集的地区之一,长城文明在这里传承发展,境内现存明代、汉代、西夏三个时期的各类长城遗址点800余处,是阿拉善盟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均有长城遗址分布。2020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阿拉善盟境内明长城三关口段、北岔口段、居延遗址及汉长城、乌兰布拉格障址等在列。同时,阿拉善农耕文明不断传承发展,与黄河文化共同构成文化传承血脉。

  在“北疆文化”的传承拓展中,阿拉善以其独特的山川、胡杨、沙漠、航天、峡谷、农作为依托,建立了统一和谐的自然体系。真正体现了既注重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又把握鲜明个性、发挥自身优势的特色,体现了北疆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

  文脉传承,历史悠远。阿拉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灿若繁星,史前遗存、长城关隘、贺兰要塞、古郡重镇、黑城文书等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遗址遗迹,记录着时代变迁、传承着中华文化的自信自强。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留下人类活动的足迹,6000多年前的曼德拉山岩画,栩栩如生地反映了古代先民在阿拉善地区的生产生活情景。居延汉简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举世瞩目的黑城遗址,曾是汉、唐、西夏和元朝的军事重镇、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都曾在这里留下优美篇章。闻名世界的张骞出使西域、苏武牧羊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定远营、塔王府见证了阿拉善和硕特部与额济纳土尔扈特部追逐梦想、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进程。这里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和草原丝路的重要通道,农耕文化、草原文化等在这里交融发展,航天文化、长城文化、沙漠文化、骆驼文化、观赏石文化各放异彩,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见证。

  青山、绿水、大漠、胡杨、草原、戈壁,“多彩的画笔”描绘了阿拉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斑斓画卷”。五彩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共同构成了独具阿拉善特色“北疆文化”的鲜明特征和文化内涵,奠定并熔铸了阿拉善人热情淳朴、忠厚宽广、自信豁达的精神品质。

美美与共 向善而行 “北疆文化”的阿拉善解读

  巴音湖水如蓝天。 

  “和美”阿拉善

  美在民族和睦、手足相亲

  阿拉善的“和美”——美在民族和睦、手足相亲,更美在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责任担当,彰显了阿拉善“北疆文化”一以贯之的红色传承和精神追求。红色血脉,传承发展。阿拉善大地生活着汉、蒙、回、藏等38个民族,历来就有着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优良传统,“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阿拉善旗和平起义”“三千孤儿入内蒙”等佳话广为流传。300多年前,不愿被沙皇剥削和压迫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东迁先驱”阿拉布珠尔的带领下,历尽艰辛,回归祖国,定居于额济纳河流域,和当地各族群众一起内勤耕牧、外御强敌,谱写了忠勇爱国的传奇史诗,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人烟稀少的阿拉善沙漠戈壁中,依靠古老商旅驼道开辟了一条解放区通向共产国际活动中心的秘密红色通道,由此在阿拉善大地留下了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鲜为人知而灿烂光辉的事迹。邓小平途经阿拉善时,曾表示定远营是个好地方。老一辈革命家在阿拉善开辟的红色通道,史称共产国际秘密通道(阿拉善段)。阿拉善地区和平解放之际,达理扎雅亲王顺乎潮流、深明大义,结束了阿拉善旗250多年封建统治的历史,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充分享受着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沐浴着党的和煦阳光,阿拉善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团结一心、接续奋斗。20世纪60年代初,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3000多名孤儿被接到内蒙古大草原,他们被称作“国家的孩子”,其中阿拉善家庭领养的有30多位,成为民族团结互助的佳话。

  顾全大局,家国同心。向阳花木易为春,始终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阿拉善盟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殷切嘱托,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化“携手共筑中国梦、英雄精神满驼乡”品牌创建,实施“一区一带三个融入”行动,扎实开展双拥共建,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盟3个旗均被授予自治区双拥模范旗,额济纳旗连续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旗称号。在光荣的额济纳大地上,“三易旗府——最好牧场为航天”的故事成为阿拉善人民担当大义、为国奉献的生动体现。为支持国家航天事业,额济纳当地干部群众多次举家搬迁,数百干部职工、4000多名牧民、10万多只牲畜搬离条件最好的额济纳旗府所在地宝日乌拉,贡献出最好草场数万多平方公里,此后又历经两次搬迁,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在额济纳旗搬迁旧址上,新中国航天事业的摇篮拔地而起。阿拉善落实民生保障长效机制,每年度民生支出占70%以上,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2023年1月阿拉善盟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荣誉称号。

  石榴结籽心连心,中华民族一家亲。如今的阿拉善正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挖掘阿拉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渊源、特色鲜明的红色基因,依托红色教育资源,打造铸牢主线教育实践基地,阔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既承载着往昔荣光,又步履铿锵阔步前行,共同构成了独具阿拉善特色“北疆文化”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谱写了一曲各民族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和美篇章。

美美与共 向善而行 “北疆文化”的阿拉善解读

  如诗如画的胡杨林。 

  “善美”阿拉善

  美在守土戍边、稳边兴边

  阿拉善的“善美”——美在扎根奉献、为国戍边,更美在阿拉善人坚持守土戍边、稳边兴边及推进边疆稳固安宁的共同奋进,彰显了阿拉善“北疆文化”深远醇厚的信念坚守和人文精神。强边固边,矢志担当。阿拉善地理位置特殊,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近735公里,多年来,阿拉善以坚持“国有边防、边必设防”,坚持强边、安边、固边、富边、睦边一体推进,扎根边疆的阿拉善人民,守卫祖国壮美山河。在阿拉善右旗恩格日乌苏嘎查,“北疆楷模”尼玛老人与儿子哈达布和坚守国境线50余年,累计巡边18万多公里,被称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2023年,尼玛老人的孙子成为边境派出所的一名干警,捧起了奶奶和父亲的接力棒,在祖国边疆继续谱写卫国戍边的传承佳话。各条戍边战线上涌现出坚守生命禁区的算井子边境派出所、边防民兵“驼兵排”、大漠边境“第一哨”谢宝民、戍边夫妻警务室徐乃超和李文娜等一批稳边固边的模范集体和个人。在阿拉善大漠戈壁之上,探索推行了草原110、戍边警务室和居边护边蒙古包哨所、红色堡垒户等举措,夯实联防联控和双拥共建基础,党政军警民携手并肩、强边固防,汇聚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情报互通、资源共享,联防联治、联控联管”的强大合力。

  春晖万里沐边关,依托中央“兴边富民”行动,通过实施居边护边危房改造项目和加强扶持特色产业发展,阿拉善不断改善守土戍边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牧民不仅能够“安居守边”,更能“乐业兴边”。

  生态戍边,不负青山。阿拉善盟固守生态边疆,围绕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战略目标,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三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在腾格里沙漠东缘和东南缘形成了长350公里、宽3至20公里的大型防沙阻沙“锁边”防护林草带,荒漠化治理“阿拉善模式”得到有效推广。全盟涌现出“魂系吉兰泰”的江福利、张奎壁、刘宏义三代治沙人和“时代楷模”苏和、“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图布巴图等一批时代典范。目前,已经形成围栏封育—飞播造林—人工造林“三位一体”的生态治理格局,全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自然植被得以休养生息。阿拉善人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围绕贺兰山生态保护建设目标,突出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科研监测,最大限度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如今的贺兰山,森林面积由过去的36.8万亩增至58.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1.6%提高到57.3%;野生动物岩羊由1.6万只增加到5万余只。

  在广袤的阿拉善大地上,各族干部群众坚持守土尽责,凝聚力量担负起守卫祖国边疆的重任,将坚韧不拔、扎根奉献的时代品格,融入“北疆文化”总体格局,合力书写了守边戍边、强边固边的动人事迹,共同描绘出边境安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新时代大漠新画卷。

美美与共 向善而行 “北疆文化”的阿拉善解读

  航天梦想在这里实现。

  “畅美”阿拉善

  美在站位全局、服务大局

  阿拉善的“畅美”——美在勇于开拓、善作善成,更美在坚持站位全局、服务大局,推动打造“五大基地”,实施“七大工程”的坚实步履,彰显了阿拉善“北疆文化”比肩发展的胸襟气魄和职责担当。产业共进,创新发展。借助位于“呼包银榆经济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陆海新通道”重要位置的显著优势,阿拉善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境内策克口岸、乌力吉口岸两个对蒙口岸,全面深化对蒙经贸、文化、能源各领域合作,构建现代贸易产业体系建设,打造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的全域开放平台,推动开放型经济活起来、火起来。2023年,策克口岸扩能改造、智慧通关迈出坚实步伐,全年进口煤炭超1900万吨,创开关以来历史新高。乘着国家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年有效风速时数4000至6500小时,年日照时数3100至3600小时,风光可利用资源量约为13亿千瓦,远景资源量超30亿千瓦的特色优势,仅2023年,实施新能源项目21个,160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腾格里大基地先导工程顺利开工,全盟建成新能源装机达到568万千瓦,阿拉善正举步建设全国重要的亿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推进外送输电通道建设,打造绿能替代转化应用、区域绿能合作、清洁能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阿拉善各项产业发展正呈现出旅游业、新能源产业、生态农业、文化传承与保护、科技创新等多方面明显加速趋势,逐渐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产业的快速崛起正推动阿拉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为传播阿拉善“北疆文化”打下坚实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内引外连,补齐短板。阿拉善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年提升,全国首个通勤机场于2013年在阿拉善左旗正式通航,并于2023年获得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支线机场升级改造立项批复,将于2024年推动升级改造。包银高铁银巴支线加快建设,巴音呼都格至巴彦浩特高速公路完成主体建设,嘉策铁路、额哈铁路等干线铁路相继建成运营,巴彦淖尔—额济纳—哈密客运专线审批立项,路网结构日趋合理。巴彦浩特及沿线苏木镇饮水安全工程建成通水、巴丹吉林新水源地引水工程落地建成,“水困行难”瓶颈已逐步得到破解。依托全方位的开放建设,阿拉善盟现已跃升为自治区第二大化工盟市,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自治区第一大精细化工园区、自治区第二大经济园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常态化举办“额济纳·中蒙国际商品展洽会”“中蒙媒体联合采访团主题采访行”活动,聚焦“北疆文化”深度传播,积极对外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响“苍天般的阿拉善”对外宣传品牌。

  阿拉善正紧紧围绕中蒙俄经济新走廊、亚欧大陆桥和内陆腹地高效联动、互补协同,着力打造我国北方防沙治沙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大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盐碱化工基地、全国现代骆驼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国现代沙产业示范基地等五大工程,深入实施防沙治沙和新能源、守土戍边一体化工程、园区和产业提档升级工程、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暖心工程、开放合作工程、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程、人才科技突围工程等七大工程,为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和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贡献阿拉善力量。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阿拉善将继续用“多彩之笔”书写多元一体文化融合文章,以独具特色的“壮美”“和美”“善美”“畅美”音符和形象,以文赋能、以文化人、以文弘业、以文铸魂,赓续北疆大地历史文脉,共襄民族振兴千秋伟业,持续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本版图片由阿拉善盟委宣传部提供)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群

  • 全新庐山站正式建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0日线上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卢琦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中国林草事业特别是治沙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和激励。
2024-12-11 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微雪的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保存了同一论文的329个不同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提出了“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即当两种金属间作用强于氧化物中金属自身相互作用时,氧化物载体将包覆金属催化剂。
2024-12-11 10:12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
2024-12-11 10:11
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美国谷歌研究院此次报告了名为“Willow”的最新一代超导量子处理芯片架构,该芯片能实现低于表面码关键阈值的量子纠错。
2024-12-11 10:10
“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农业普查。“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12-11 10:10
香港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2月9日起正式投入服务,为本地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提供算力支持,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
2024-12-10 10:10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晓春团队在解析小鼠参考基因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完整的端粒到端粒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清”了小鼠基因组DNA全貌。
2024-12-10 10:10
中国有两位学者入选,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徐沪济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
2024-12-10 10:09
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后,我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目标是在月球南极区域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4-12-10 10:07
为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传统医药国际合作,我国将在未来三年内,对相关国家的1300名中医药人才进行专项培训,共促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承。
2024-12-10 09:56
12月6日至8日,以这座小城命名的腾冲科学家论坛,吸引了包括120位国内外院士、59位大学校长在内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齐聚一堂。
2024-12-09 10:11
数据要素应用领域正加速拓展,应用深度持续深化,不知不觉间,数据要素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
2024-12-09 10:10
华龙洞遗址于1988年被发现,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在我国发现的同时包含有丰富人类化石和石制品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
2024-12-09 10:08
12月7日至8日,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新版路线图认为,CCUS技术将不只是大规模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关键技术,更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
2024-12-09 10:02
随着504比特真机即将接入“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并对外服务,该平台将实现算力规模和算力类型双重升级。“面向未来,我们将加快推动量子计算实用化和商用化进程,为这一颠覆性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2024-12-09 09:57
“中华环保联合会围绕实现国家环境与发展目标、维护公众和社会环境权益,搭建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沟通交流平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室主任姚瑞华说,接下来,我们还应加强科技支撑,提高认识海洋、保护海洋能力。
2024-12-09 09:58
目前专门针对自动驾驶的保险产品较少,部分保险公司正在进行相关专属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探索。
2024-12-06 10:18
新昌县副县长王丽英介绍,当地引导本地企业进入机器人产业蓝海,同时招引一批优质机器人企业落地发展,抢先发力机器人产业链,新兴产业“生根发芽”,近两年研发费用达12亿元。
2024-12-06 10:17
“大雪节气时,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此时自然界阴气极盛,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
2024-12-06 10:17
高校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如何克服这一普遍性难题?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在政策保障、体制机制、应用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成立了技术转移研究院,通过构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2024-12-06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