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有“硬核力量”!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内蒙古> 时事要闻 > 正文

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有“硬核力量”!

来源:新华网2023-11-22 10:47

  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紧扣支持内蒙古完成“五大任务”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了闯新路、进中游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指导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图片

  近年来,呼和浩特作为自治区首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落实内蒙古“五大任务”,精准定位首府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提前布局,重点培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乳业、大数据产业、硅材料、生物医药产业、清洁能源、现代化工产业等六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不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聚链成群,提升产业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为首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乳业实现“中国乳都”到“世界乳业科技之都”的跨越

  在全球乳业排名中,伊利位列第5、蒙牛位列第7,而这两大世界前10强乳企都根植、成长于呼和浩特。2023年8月30日,蒙牛发布上半年财报。上半年,蒙牛乳业收入为511.185亿元,同比上升7.1%;经营利润为32.74亿元,同比增长29.9%,经营利润率升至6.4%。2023年10月30日,伊利发布2023年三季报,公司营收、净利再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达974.04亿元,直奔“千亿”大关,净利润更实现16.36%的增长,核心经营能力持续提升。

图片

图片

  2023年8月5日,世界奶业大会在我市召开。会上,我市被授予“中国奶业育种之都”“世界乳业科技之都”称号。实现从“中国乳都”到“世界乳业科技之都”跨越的背后,是呼和浩特乳业从产量到科技含量质的飞跃。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在呼和浩特落成后不断攻坚克难,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生产技术、新型营养调控技术、益生菌包埋技术等乳业发展“卡脖子”技术正在一个个被攻克。

图片

  围绕“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发展思路,目前,呼和浩特已经形成了种好草、育好种、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的全产业链条,在全国率先启动优质牧草技术攻关,依托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科院、蒙草集团,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牧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先后获批。下一步,还要开工建设优然牧业总部等项目,推动44个大型种养殖加工基地项目及27个包装、奶牛奶羊育种创新等项目,呼和浩特乳业全产业链后劲十足。

  紧抓机遇 全力推进大数据产业向绿色算力发展

  2022年,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和林格尔新区被批复成为“东数西算”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和林格尔新区聚焦打造全国最强的绿色算力供给者,持续扩大算力底座,集聚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主要金融机构、国家部委、头部企业的数据中心、超算平台、智算中心等26个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00亿元,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达到20万台标准机架,算力规模进入全国八大枢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前列。

图片

  呼和浩特紧扣算力、算法、算据三大关键要素,深入谋划大数据产业布局。充分发挥绿色电力优势,全力打造中国绿色算力中心。7月,呼和浩特成功主办了中国绿色算力大会,推进了中行、农行、农信社数据中心,并行科技、中科超算、同方智能制造、超聚变服务器制造等50个项目,组建了自治区数据交易中心、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公司,绿色算力网络已经全面铺开。

  硅材料产业积极吸引和布局上下游项目

  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呼和浩特市中环产业园考察时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

图片

  呼和浩特拥有全国领先的硅材料研发制造基地中环产业城,已形成的光伏端年产112GW单晶拉棒、45GW切片、2500吨电子级单晶硅生产能力,延伸“半导体硅材料”和“光伏硅材料”两条产业链,创建国家级半导体硅材料创新中心。目前,呼和浩特电子级单晶硅产能全国占比已达26.5%,光伏级单晶硅全球占比23%、半导体单晶硅全国占比30%。

图片

  呼和浩特正在加快推进中环产业城、华耀光电等项目建设,积极吸引和布局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从单纯原料端向切片、磨片、抛光、清洗等下游环节延伸。上半年,推进实施了10万吨颗粒硅、1万吨电子级多晶硅、华耀三期、中环20GW叠瓦组件、国佳纳米新材料等52个项目。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档升级”

  呼和浩特拥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25家,各类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机构79个,各类药品注册批件484个。2022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76亿元。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室的金宇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口蹄疫疫苗智能制造基地,金宇保灵、必威安泰、华希生物的口蹄疫疫苗产能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形成以血清、培养基生产为配套的产业供应链,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实现“提档升级”。目前全市已建成生物发酵容积9.4万立方米,生物多糖产能4万吨,位居全自治区之首。金达威、神舟生物的辅酶Q10全球市场占有率为60%,高效金霉素产能全球市场占有率为50%,金宇生物、拜克生物、中牧生物、开盛生物等生物原料药企的主要产品在全国均占据重要份额。

图片

  呼和浩特以科技创新赋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了以兽用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平台载体106个,其中国家级11个,成功获批自治区首家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疫苗研发、临床试验、工业化生产的研发体系正在构建。

  完善清洁能源产业链条 打造北方能源总部基地

  呼和浩特基于地缘气候优势,牢牢把握“双碳”战略和能源安全两大主线,完善清洁能源产业链条,打造北方地区能源总部基地。

图片

  目前,呼和浩特市拥有世界最大单体电厂装机672万千瓦火电厂大唐托电,风电、光伏装机共416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达到120万千瓦。呼和浩特新能源项目发展势头强劲,重点实施阿特斯、正泰、双杰、高登赛等一批产业项目,构建“火、风、光、水、储、造”全产业链格局。

  推动能源产业转型 充实现代化工产业集群

  2022年10月,内蒙古久泰新材料年产100万吨乙二醇项目打通甲醇生产线开始试生产。久泰新材料年产100万吨乙二醇项目总投资117.8亿元,是呼和浩特现代化工产业集群链主企业。

图片

  呼和浩特现代化工产业依托中石油呼和浩特石化500万吨炼油、久泰100万吨乙二醇、旭阳中燃300万吨焦化制氢等项目,重点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煤焦化工、氯碱化工“4条链”上发力。推动产品向中高端攀升,按照精细化、高端化延链补链思路,石油化工积极推动“蒙油蒙炼”,推动产业链向航空煤油炼化、高分子合成等中下游延伸,煤化工大力发展煤制乙二醇、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煤焦化工向合成氨、煤焦油、粗苯等深加工延伸,氯碱化工推动产业链向片碱、粒碱、PVC制品等中下游延伸。

  现代服务业抓聚集提品质聚合力

  服务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2年,呼和浩特抓聚集、提品质,全力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取得了一项项骄人的业绩。2023年,呼和浩特凝聚强大现代服务业合力,高质量打造发展“新引擎”。今年,呼和浩特市新续建现代服务业项目392个,总投资2803.67亿元,计划投资440.78亿元,涉及生态环保、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商贸服务、房地产、教育卫生公共服务等领域。

图片

  呼和浩特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区域交通中心;打造完整的物流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完善的城乡配送网络,力争实现物流配送通达率达100%,全力打造重要的现代区域物流中心;丰富消费业态,不断提升品质,满足优质高端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夜间消费、文创消费等特色消费,创新发展户外经济、定制消费、会展消费等新业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现代消费中心;为总部企业提供“一对一”量身定制的优惠服务政策,挖掘总部机构带来的高端产业、高税收贡献、高素质人才、高消费能力等,真正发挥出总部经济的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文旅业,把首府建成北上草原、西行大漠、南观黄河、东眺京津的重要旅游集散中心。进一步招大引强,积极引进方特等大型文旅龙头企业入驻呼和浩特市。挖掘冬季冰雪旅游潜力,真正让首府文旅业点线面“串起来”、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全起来”,全域“火起来”,四季“旺起来”。(记者云艳芳)

  原标题:落实“五大任务” 建设美丽青城 首府:六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撑起高质量发展“硬核力量”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欣欣,你在哪里——缅甸地震中国力量救援纪实

  • 现场视频!解放军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