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粮食产量迎丰收再创新高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内蒙古> 时事要闻 > 正文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粮食产量迎丰收再创新高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11-02 18:26

  金秋时节,丰收正忙。走进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五家户村成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大豆种植基地,大豆接连成片宛若金色海洋,粗壮的豆秆上豆荚密实,颗粒饱满,犹如一串串随风摇曳的金黄色“铃铛”。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忙碌穿梭,成片的大豆被卷进机舱,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今年,我种了500亩大豆,全部采用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栽培技术种的大豆,平均每亩收了550斤以上,最高达到620斤以上,与相比去年亩均增收50斤以上。”合作社理事长丛大成看着遍地金黄的大豆,丰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同样,在扎赉特旗努文木仁乡冠鑫农牧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大田里,大型收割机往来穿梭,一排排沉甸甸的豆荚伴随着隆隆的机车声转眼间被收入“囊”中,大豆抢收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丰收图”。“今年我们合作社种植了1300亩大豆,亩产量均在550公斤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算,每亩应该卖到1300元到1500元。” 扎赉特旗冠鑫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许长河说,我们合作社以“稳粮扩豆”为主线,因地制宜选择“禾农85”高油、高蛋白优质品种,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社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防灾减灾协同的模式,根据大豆生长发育状况,结合防病防虫作业,通过科学合理轮作、为大豆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奠定基础,切实将大豆变“金豆”。

  “今年,我们扎赉特旗采用大垄密植浅埋滴灌栽培技术的10万亩大豆和采用绿色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的69万亩绿色水稻进行测产,经过测定,其中大豆最高亩产316.8公斤,水稻最高亩产达761.5公斤,刷新了内蒙古自治区水稻最高产量纪录。”扎赉特旗农牧和科技局局长陈健说。

  在赉特旗绰勒银珠米业有限公司有机水稻基地,一望无垠的稻田正式开镰收割,金秋水稻拉开了收获序幕。该公司总经理朴哲君介绍,今年,该公司种了将近2万亩水稻,其中有机水稻呢就是1400亩地,绿色水稻是18000多亩。看着稻谷粒粒饱满,朴哲君喜悦地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产出的稻米肯定好吃,又糯又香,卖出去的价格也高,产量丰收,百姓就增收了。”

  连日来,在宝力根花苏木,金黄色成为乡村的主色调,全苏木22万亩玉米喜获丰收,成片的玉米地里,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农户们迎着秋风,忙着装车、晾晒,农人丰收的笑脸与金黄色的玉米交相辉映,一幅色彩斑斓秋收画卷徐徐展开。走进宝力根花嘎查村民戴宝玉米种植基地,处处是机械化收割青贮玉米的忙碌景象,多辆拉运车并排行驶,接力运送玉米。据介绍,今年戴宝从种植、收割全是机械化,作业速度和效率明显提高,大大地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玉米秸秆利用率。

  扎赉特旗作为国家粮食产量大县,是国家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是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要粮仓。“2023年,扎赉特旗坚决扛起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效益富农,以‘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为目标,按照‘用良田、选良种、推良技、配良机、创良制’的要求,入选国家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单产提升行动,全面推广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持续提升粮食综合产出能力,为连年丰收打下扎实基础。”扎赉特旗农牧和科技局局长陈健说,2023年扎赉特旗农作物播种面积575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3.39万亩,比去年的增加了10万亩左右。通过种植结构调整,玉米播种面积由上年的413.6万亩增加到今年的431.73万亩。

  据了解,今年,扎赉特旗粮食丰收已成定局,粮食总产量有望超过去年,这意味着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通讯员白玉亮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高平 王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