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时下,行走在内蒙古扎赉特旗巴彦乌兰苏木巴彦敖宝嘎查,道路宽敞整洁,房屋错落有致,路边花园里鲜花绽放,围墙、栅栏上绘制着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各族群众在文化广场悠闲地散步聊天……如今,这里各族群众守望相助交往交融,奏响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曲。
在促进民族团结上,扎赉特旗巴彦乌兰苏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呈现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深化、各民族文化创新交融、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成果丰硕、社会民族事务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经济社会持续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谱写了一曲曲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赞歌。
抓特色添活力,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良好形象
“国家越来越强大,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日子越过越好。”在巴彦乌兰苏木吉日嘎岱嘎查,老党员李志军化身宣讲员,引领乡亲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今年,巴彦乌兰苏木充分发挥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通过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不忘初心感党恩、矢志不渝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
该苏木采取线上线下同频推进“民族团结+”等举措,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宣教格局,营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浓厚氛围。目前,开展学习活动20余次;党员包联网格方式组织群众学习1万余人次;打造教育实践阵地12处;设立48块民族团结学问专栏;共评选出文明家庭85户、好婆婆15名、好媳妇15名。
同时,巴彦乌兰苏木坚持用中华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进一步挖掘、整理当地历史文化,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巴彦乌兰苏木,“五个认同”不断增强,“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抓民生解民忧,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眼下,风景如画的巴彦乌兰苏木凭借独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该苏木的巴彦塔拉嘎查,在河谷边,面向河谷,营建了河谷宿集,推开窗就是最好的景观,成了旅游“打卡地”,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守着绿水青山,如何变金山银山?近年来,巴彦乌兰苏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山水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定位,在巴彦塔拉嘎查建设了巴彦塔拉秘境河谷生态文化旅游区,该景区规划面积41.7平方公里,分为百花伴月区、火格营地区、秘语河滩区、草原瀑布区、河谷宿集区、河谷船游区六个项目区,推动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围绕建立党建品牌示范点,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旅游相融、联村发展、农户受益”嘎查集体经济联村发展模式,采取强村入股帮带的方式,实施中草药种植等项目,拓宽嘎查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对“无业可扶、无法外出”的劳动力,采取公益性岗位安置的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共安置公益性岗位338人。
走进巴彦乌兰苏木新址镇区,一栋栋新房鳞次栉比,8500余名移民已经在这里安下新家。“新家真好,阳光充足,交通便利,这就是向往的生活。”走进民间女艺人王巧云家中,一副长3米、烙有108只栩栩如生动物的“百兽图”烙画映入眼帘,这是王巧云历时3个月完成的最新作品。王巧云坦言,以前的老房子光线很差,用手机很难拍出烙画的美。现在把烙画随便放在新房子里拍张照,都能获得亲朋好友的点赞,购买她作品的人也多了起来。移民安置的目标,除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因此,巴彦乌兰苏木把解决移民群众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生计问题统筹考虑,统一建了“养殖小区”,群众可用于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来源。
(通讯员韩明文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高平 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