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了群众的“温暖”幸福——内蒙古全力以赴打好今冬明春供暖保卫战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内蒙古> 时事要闻 > 正文

为了群众的“温暖”幸福——内蒙古全力以赴打好今冬明春供暖保卫战

来源:新华网2023-10-09 08:46

  时近冬日,保障2400多万各族群众温暖过冬是内蒙古最大的民生民心工程。这项工作,对于东西绵延长达2400公里、城镇集中供热面积高达9.8亿平方米的内蒙古而言,尤为重要。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供暖工作。“供暖要有保障,不能让老百姓挨冻。”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多次过问,关心群众的冷暖。2022年9月15日,孙绍骋书记在呼和浩特市城发三合村热源厂、自治区住建厅调研民生工作时,面对墙上两行醒目的文字“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人民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对大家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我们就是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工作,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

  2022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着眼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供暖方面研究提出兜底性保障目标,明确要求“要重视做好救灾工作、冬季取暖工作,不能让老百姓挨冻、受罪”“林区天寒地冻时间长,一定要始终把群众取暖这件大事放在心上”“重视做好供热设施改造”“抓好城中村改造和城市集中供暖”……聚焦供暖这一民生关键,自治区党委、政府一以贯之抓落实,善作善为抓推进,要求各级扎实做好城镇集中供热用煤、农牧民“暖心煤”保障和清洁取暖改造工作,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确保百姓温暖过冬,是目标要求,更是对2400多万人民的庄严承诺!

  为了这份有关温暖的承诺,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统筹安排下,全区上下正勠力同心、集火成炬,将供暖工作谋在早、干在前、落到实,高质量做好供暖保障,全力以赴打好今冬明春供暖保卫战。

  “冬病夏治”谋在早 力保百姓三冬暖

  萧瑟的秋风阵阵袭来,北疆的气温逐日降低,一切都在预示,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岁寒最是问暖时。9月28日,呼和浩特市最大的热源厂——城发三合村热源厂调度室,工作人员正紧盯电脑屏幕,实时监测各热力站的供回水压力、温度等参数。“自9月3日起开始向一次管网注水,至9月25日已注满并完成升压。目前,供热设备全部调试完成,已做好10月10日提前启炉供热的准备。”城发供热三合村分公司经理郭建清介绍。

  国庆假期,全区奋战在供暖一线的广大工作人员,已做好充足准备、严阵以待,全力“迎战”新一轮采暖季的到来。

  城市供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提早谋划、精准施策、全方位保障。早在数月前,内蒙古就开始了今冬明春的供暖准备工作。

  4月上旬,全区各地纷纷组织供热企业抓住上一轮采暖季即将结束之机升温升压排查设备隐患,同步开展维修改造;6月20日,自治区住建厅召开全区城镇供热视频会议,再安排、再部署全区“冬病夏治”工作,要求各地抓住夏季关键时期对供热设备进行全面“体检”。

  截至2022年底,全区集中供热管道总长度已达4.12万公里,其中不乏已“服役”十多年、严重老化的管网。“冬病夏治”,忙在夏季,暖在冬天,是力保百姓安全温暖过冬的前提。

  为此,住建部门有序推进,建立“冬病夏治”半月调度和不定期调研工作机制,组织对供热管线等设备应检尽检、应修尽修。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热源设备维检修3234个、占比98%,换热站维检修10129个、占比99%,供热管网维检修28483公里、占比98%,剩余维检修任务将在开栓供热前全部完成。

  “去年我们的供热面积是1524万平方米,今年将达到1720万平方米。每年供热面积都会增加,今年增加得更多一些。”郭建清指着调度室的大屏幕说。

  “不能让一个人挨冻!”2023年,内蒙古积极开展供热改造,扩大集中供热范围,提高供热保障能力。截至目前,新建热源厂4个、换电站143个,新建供热管道456公里、改造833公里。

  呼伦贝尔市实施海拉尔区高寒地区长距离网源协同与城市智慧供热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解决长距离大温差供热难题;鄂尔多斯市通过增容改造和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增加供热能力3400万平方米;乌海市通过棚户区非成套集中供热综合整治对供热管网进行改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内蒙古通过早谋划、硬举措,确保百姓度过一个温暖之冬。

  “冬煤夏储”干在前 守护供热大民生

  9月的第一天,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和西镇红海村,5辆满载煤炭的重型运煤车缓缓驶入“暖心煤”发放点。早已在此排队等候的村民刘虎高兴地说:“今年旗委、旗政府早早就把‘暖心煤’送到了家门口,让我们农牧民能度过一个暖冬。”

  位于内蒙古东部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双龙泉村,村民赵云宝比刘虎更早领上“暖心煤”。8月25日,呼伦贝尔市“暖心煤”拉运工作启动,较去年提前了23天。“今年的‘暖心煤’来得更早,政府考虑得真周到。”赵云宝连声赞叹。

  冬未至,煤先行,秋意渐浓的内蒙古,“暖心煤”比寒冷更早到来。

  内蒙古农牧区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1.8%,没有集中供暖条件的农牧民,取暖主要靠自己烧煤。2021年秋天,随着国内煤价持续上涨,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为农牧民冬季取暖提供每户不低于2吨的平价煤,确保农牧民冬季取暖买得起、有煤烧。从那时起,“暖心煤”总会伴随着冬季来临如约而至,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

  持续传递民生温度的“暖心煤”,让农牧民暖身更暖心,放心更安心。

  内蒙古规定,今冬明春农牧民冬季取暖用煤原则上仍将按照每户2吨的标准予以保障。价格方面则执行国家保供政策定价:蒙西地区5500大卡出矿价不超460元/吨,较市场价低330元,蒙东3500大卡出矿价不超300元/吨,较市场价低150元。

  供热,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煤源都是重中之重,是关键因素。为此,内蒙古提前部署“冬煤夏储”,未雨绸缪保障煤源。

  “今年,我区承担国家下达的电煤保供任务9.45亿吨,居全国首位。年初落实任务时,我们提前按照‘先内后外’原则,优先为区内电厂和民生供暖用煤落实了保供煤源。其中,预留民生供暖用煤2500万吨,为确保城镇集中供热和农牧民冬季取暖用煤打下坚实的基础。”自治区能源局运行协调处处长王杰说。

  据悉,去年底、今年初,内蒙古就开始对今冬明春民生供暖用煤在煤源、煤质、价格等方面作出安排。今年8月,自治区能源局又会同住建厅、全区各盟市全面梳理调度民生供暖用煤落实情况。今年9月初,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今冬明春供暖季民生供暖用煤保障工作方案》,从压实责任、摸清用煤底数、落实供热煤源、规范运输发放等多方面进一步安排部署。

  在一系列紧锣密鼓、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推动下,截至目前,全区112家燃煤锅炉供热企业所需1658万吨燃煤、全区近400万吨农牧民冬季取暖用煤全部落实,已签订购销合同并陆续开展拉运工作。

  “到9月25日,之前因种种原因存在缺口的249万吨城镇集中供热企业用煤、102万吨农牧民取暖用煤也已全额落实。”王杰坚定地说。

  “惠民之举”落到实 清洁取暖计长远

  近几年,每当供暖季来临,内蒙古突遇寒流、提前供热的“暖”新闻频频冲上热搜。

  除了根河、额尔古纳等极寒之地会在9月1日开始供热外,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的法定供热时间均为10月1日或10月15日。但近年来,看天供暖已成各地常态。去年,全区103个旗县区中有87个提前开栓供热;今年,全区各地也都做好了突遇降温提前供热的准备。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根据天气情况动态调整供暖时间、通过“访民问暖”排查供暖问题、加强应急抢险力量24小时待命、设置多种投诉渠道全程在线服务……近年来,内蒙古供暖工作采取的一系列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惠民之举,彰显了精细化管理水平,是从民之所需出发,回应民生关切,也是千方百计让“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的题中应有之义。

  群众的关心点,就是工作的切入点,民生之“供”与民心之“需”完美契合,书写出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而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内蒙古的供暖工作正在“从长计议”。

  大唐托克托电厂至呼和浩特市长输供热管网项目2号中继泵站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焊花飞溅,处处洋溢着大干快上的建设热潮。这一总投资70.45亿元、总管网长达104公里的宏伟工程,利用大唐托电丰富的余废热为呼和浩特市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今年,这一项目能提供2000万平方米以上的供热能力,明年可增至5300万平方米。到2027年,则能达到9100万平方米。”呼和浩特市长输供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来栓说。

  呼和浩特市住建局公用科副科长傲旻介绍,今年采暖季,呼和浩特市清洁供热比例由70.3%增加至93%。除大幅提升了大唐长输项目这样的热电联产供热面积外,还在煤改气、煤改电、拆并整合小锅炉房等方面发力,加快推进清洁取暖。

  从长远看,大力推广清洁供热,不仅有助于降低供热成本,更经济、可持续,也能让居民在拥有温暖的同时尽享环保红利,收获“绿色温度”。

  呼和浩特市的目标是,通过推进热电联产、冬季清洁取暖等项目,最终实现供热一城一网、一网多元、互联互通,在给居民供暖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时,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

  放眼全区,清洁供热,已成为共识。

  今年,是包头市清洁取暖试点城市项目的收官之年,截至9月上旬已完成燃煤散烧治理10796户,其中煤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186户、煤改气7493户,煤改电3117户;按照冬季清洁取暖三年实施方案,乌兰察布市计划通过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能源取暖项目,到2024年底中心城区、县城清洁取暖率达到100%。

  据自治区住建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清洁取暖,全区城镇清洁取暖率已达91%。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人民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在漫长的供暖季来临之际,全区各地、各有关部门正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马不停蹄奋战在保供一线,以拳拳之心,汇浓浓之情,全力保障2400多万人民温暖过冬。(记者许晓岚 康丽娜 李永桃)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五一”小长假看多彩中国

  • 法国街头,“古筝女孩”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全球精度最高的月球地质图集由中国科学院在京正式发布,图集囊括月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演化历史,是探月工程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与阿波罗计划时期的月球地质图相比,
2024-05-06 07:45
前不久,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首期站长培训班举办,来自全国各省份的132名乡村工作站站长参加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于去年启动建设,
2024-05-06 07:45
锻炼对身体有益似乎已是公认常识,但这其实是一个笼统的认知,人们对其分子层面的奥秘还不甚了解。
2024-05-06 09:30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已持续推介发布20年,是农业科技推广标志性工作之一。
2024-05-06 09:30
研究发现,血管舒张能力受损可能会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2024-05-06 09:30
近年来,国产科幻影视剧《流浪地球2》和《三体》火热“出圈”,获得全球关注。
2024-04-30 03:05
酚醛树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人工合成塑料,自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一个世纪。
2024-04-30 03:05
近日,云南农业大学盛军、田洋教授课题组突破核桃油抗氧化难题,研发出替代植脂末的核桃植物基奶粉,并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食品工程学报》发表。
2024-04-30 03:05
有一个名字,总是让人心生自豪——广袤大地纵横驰骋,“流动的中国”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中国速度”呈现给世界。
2024-04-30 03:05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现场,多项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数据要素、生态培育、产教融合、场景应用、监管治理等多方面成果精彩亮相,百余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国内外前沿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2024-04-30 03:05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近期推出的《科学教育提质正当时》系列报道,从师资培养、课程设置、资源建设等多方面,对如何更好进行中小学科学教育展开了持续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建议,在科学界、科学教育界引发热议。
2024-04-30 03:30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369家。《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由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联合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长城战略咨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共同发布。
2024-04-29 10:09
截至目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4月30日乘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9 10:07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生产力整体水平,推动航空产业加快发展。
2024-04-29 10:06
以前,铸钛大炉坩埚容易损坏,需要每月更换一次,公司每年需要投入不少资金购买新坩埚。我和设备专家一起夜以继日地攻关,终于编制出了一套新的铸钛炉熔炼操作法,提高了坩埚使用率,每年可节约坩埚费用50万元左右。
2024-04-29 10:05
2024成都世园会开幕以来,邛崃分会场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迎来游客参观热。 借着成都世园会的契机,成都梳理整合龙门山生物多样性资源,规划建设了占地1172亩的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无边界地呈现龙门山生物多样性。
2024-04-29 10:04
令张治国兴奋的是,武王墩一号墓椁室盖板上已发现和采集墨书文字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对于南方潮湿环境下考古出土的丝绸保护而言,从饱水到干燥的过程,可以说是生死攸关。
2024-04-28 10:23
对此,《指导意见》明确了依法合规管理数据资产、明晰数据资产权责关系、完善数据资产相关标准、加强数据资产使用管理、稳妥推动数据资产开发利用等12方面主要任务。该负责人表示,为加强数字资产管理,《指导意见》突出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与合规利用相结合。
2024-04-28 10:19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顶层设计。
2024-04-28 10:17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的一个小院里,藏着一件“镇院神器”——上海电子束离子阱装置。
2024-04-28 10: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