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来吧!康巴什“诚意满满”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内蒙古> 时事要闻 > 正文

来吧!康巴什“诚意满满”

来源:光明网2023-10-08 09:31

  “康巴什出台一系列暖心举措,对教育人才的重视,对我来说,不仅是‘及时雨’,更是‘强心剂’。在康巴什当教师,让我有很深的归属感,给我平台,让我成长,我也会安心从教、永葆初心,为康巴什教育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教学能手、鄂尔多斯市学科带头人,康巴什区一中历史教师刘俊丽如是说。

  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聚才的良方……康巴什以“人才强区”战略为引领,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引才聚才用才为核心,实施人才工作“启航”工程,围绕党管人才、项目引领、人才招引、优化环境,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环境,为人才成长播洒阳光,激活人才“一池春水”,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干事创业、开辟未来创造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9月10日,在康巴什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公布了《康巴什区关于落实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康巴什区温暖校(园)长十大暖心行动实施方案》《康巴什区温暖康老师十大暖心行动实施方案》,涉及优质学位供给、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奖励、提升教师从教荣誉、保障教师福利、减轻教师负担、关爱教师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

  “强师举措更实、惠师举措更好。”“措施直面教师需求,针对性强。”“倍感温暖、备受鼓舞!”……“三十条措施”也在康巴什教育系统引发热议。大家纷纷表示,“三十条措施”干货满满,明确了发展目标,弘扬了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提升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将以此为动力,勇担育人育才使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一项接一项的优惠措施、一个接一个的政策举措、一次接一次的改革创新,折射出康巴什招贤纳士的满满诚意。

  康巴什深入开展“政策进企业”系列活动,出台“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总部经济、教育医养、人才引育等10个专项招引组,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地区挂牌成立4个“双招双引”工作站,选派9名业务骨干赴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同时,康巴什坚持多方发力,建立常态化开展事业单位“绿色通道”引才机制,不断蓄好执政骨干源头活水,今年面向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29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5名。结合事业单位人才引进面试工作,开展“暖春迎才·暖城送岗”活动,18家优质企业与60余名人才达成就业意向。持续加强教育人才引进,先后到“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开展校园招聘,助力“中国基础教育名城”建设,今年共与273名优秀人才签订意向性就业协议。

  引才聚才的背后,是扎实而具体的精准服务,是康巴什以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政策留人、环境留人的务实之举。出台“康巴什区人才政策”“科创十二条”等系列政策,对院士专家工作站分站、自治区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人才载体给予50万元—80万元资助,为人才载体引进落地、升级蝶变提供资金保障。高水平推进人才载体硬件建设,打造康巴什区人才科创基地,配套众创空间、人才(企业)服务站、人才科创展厅等多个功能区,以国企化运营、“清单式”服务的方式,全面提升入驻科技企业和实验室服务质量;打造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紫荆清华城总部基地和数字金融创新示范基地,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构筑创新创业高地。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康巴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高层次人才,诚邀广大有志之士,携手康巴什、建设康巴什、筑梦康巴什。(刘宏宇)

[ 责编:李昱莹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华山迎来新春旅游高峰

  • 福州:簪花“簪”福气 千年坊巷展非遗风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
2025-01-27 09:44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2025-01-27 09:35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经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5-01-27 09:34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2025-01-27 09:34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2025-01-27 09:27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26 09:1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2025-01-26 09:17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5-01-26 09:16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5-01-26 09:1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2025-01-24 09:58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