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哈达图嘎查:日子很“牛”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内蒙古> 时事要闻 > 正文

哈达图嘎查:日子很“牛”

来源:暖新闻2023-08-25 13:15

  村庄名片

  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哈达图嘎查地处毛乌素沙地北缘,总面积187平方公里,下辖3个牧业小组,常住人口118户347人,可利用草牧场面积17.1万亩,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嘎查。

  往昔……

  与沙搏斗 与绿结盟

  一场雨后,碧空如洗,鄂托克草原绿意葱茏。行走在苏米图苏木哈达图嘎查广袤的草原上,湿润的空气带着丝丝凉意,阵阵微风裹着枝叶的清香迎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苏米图苏木

  望着满眼青绿,很难想象,这里曾是风沙漫天、寸草不生的荒漠。

  上世纪90年代初,哈达图嘎查牧民在万亩治沙基地野外风餐露宿参加治沙造林。郝常明摄

  1956年,原本以放牧和种地为生的哈达图嘎查牧民沙木腾把家搬进了黄沙漫天的毛乌素沙地腹地,下定决心与沙漠顽强斗争。他从苏木林场购进100余株杨树、柳树等树苗,在自己家门口的空地上搭建了苗圃地。由于缺乏育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沙木腾种的树苗仅存活了一棵。但他没有收手退缩,而是邀请从国营林场退休的职工来指导,总结失败原因,于当年再次补种600余株树苗,大部分成活了下来。

  1984年,哈达图嘎查牧民、全国“治沙愚公”劳模沙木腾老人修剪树木。郝常明摄

  沙木腾在哈达图嘎查用一辈子的坚守,栽培林木3万多株,让1.5万亩光秃秃的明沙坡披上了绿装,6000多亩流沙得到了有效控制,被当地农牧民誉为“沙漠白胡子老人”。

  20世纪70年代,“治沙愚公”沙木腾曾多次出席旗、盟、自治区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奖30多次。1978年,沙木腾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我记得小时候就跟着爷爷开始在沙漠里种树,那时候我们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种树,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治沙模范。”哈达图嘎查党支部书记吉仁花回忆说。

  苏米图苏木草原

  从“治沙老愚公”沙木腾一个人典范引领,到一个个“播绿使者”示范带动,再到“人人都是沙木腾”全民行动……苏米图人代代相传、永续接力,守护住了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创造出了一个人与沙和、绿富同兴的绿色奇迹。

  见闻一

  多年绿色坚守换来幸福生活

  “我们这里人人都是沙木腾。”只要说起治沙,姚保娃的第一句话准是这样。

  “过去种树的困难太多了,没有树苗,没有水。当时为了种树改善生态环境,我们借钱买树苗。刚开始成活率低,但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把这片沙漠全部变成绿洲”姚保娃说起自己的治沙经历,眼神坚定而有力。

  在姚保娃眼里,没有哪一种颜色能像绿色那样沁人心脾。十多年来,他不知疲倦地植绿护绿,让自家的2000多亩草场从荒漠变成了绿洲,不仅改善了生存环境,也让这片土地的载畜量逐年提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牧民姚保娃家草场

  “我们自己种的草都可以直接喂牲口,饲草料的开支几乎没有。载畜量提升以后,我们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收入也随之增长。自动饲料搅拌机、智能化饮水槽、机井喷灌设备现在应有尽有,养殖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大大减轻劳动力。”姚保娃说。

  2016年,姚保娃家盖起了一座180平方米的新房,三室一厅一厨一卫,水、电、网设施一应俱全,和城里生活没有区别。姚保娃告诉记者,他们夫妻刚结婚时住在一间只有20多平方米的土房子里,40多年来,两个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现如今,姚保娃家房前是花园,屋后是菜园,目之所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翠绿。这不正是大多数人心中向往的生活环境吗?

  整洁干净的圈舍,膘肥体壮的牲畜,满脸喜悦的农牧民,生态宜居的环境……这一张张生动的画面、一个个生活富足的场景背后,是哈达图嘎查在发展现代化生态畜牧业路上苦干实干取得的成绩,也是农牧民收入逐年增加、幸福指数显著提高的证明。

  苏米图苏木草原

  “青山绿水,空气清新,这么好的风景让人垂涎欲滴。所以过去受点苦无所谓,现在就能享福了,我们的后代也能享福了,福比苦大!”望着曾经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被自己一点一点地改变成满目绿色“海洋”,姚保娃欣慰地说。

  见闻二

  返乡创业当“牛倌”

  来到那仁乌乐吉的肉牛养殖场里,“哞哞哞”的牛叫声此起彼伏,他正在给自家牛群准备饲草料。

  “一开始养牛,我以为和之前喂牛是一样的,真是没想到,养和喂完全是两回事,太操心了,我这个‘门外汉’要想当个好‘牛倌’,就得一心念好养牛‘经’。”那仁乌乐吉一边干活一边说。

  今年36岁的那仁乌乐吉是苏米图苏木哈达图嘎查牧民。2015年,他辞去运输公司的工作返乡创业,投资6万元买了6头安格斯牛,并对自家原有的24头肉牛进行改良,建设了150平方米牛棚,开始了他的“牛事业”。

  规模化肉牛养殖

  万事开头难。修牛棚、喂饲料、除粪便……由于资金不足,最初的那段时间,所有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他自己完成,吃住都在牛棚边,每天都很累。更揪心的是,由于当时养殖技术的缺乏和对市场行情判断方面的失误,还造成了不少养殖和销售方面的损失。

  经过几年的打拼,通过自学、摸索和请教专家,勤学好问的那仁乌乐吉很快掌握了肉牛养殖的门道儿,他把自己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总结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养牛技术。如今,他也成了一个“牛”专家。

  “其实,搞养殖是一个精细活儿,从饮水、喂养到圈舍卫生,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容不得一点疏漏。”那仁乌乐吉说。

  牛得卖出去才能产生效益。2022年,那仁乌乐吉将自家的肉牛全部改良为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西门塔尔牛,并以高于市场价与内蒙古宝曼牧业有限公司签订肉牛收购订单,解决了销售难题。

  2019年,苏米图苏木成立了政府主导的内蒙古宝曼牧业有限公司,坚持以肉牛产业发展为统领,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牧户”模式,支持和引导内蒙古宝曼牧业有限公司通过嘎查集体经济资产作价租赁、合作社和农牧户肉牛订单收购寄养二次分红等方式,与各嘎查集体和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苏米图苏木肉牛养殖

  有了政府的帮助,再加上自身的勤奋踏实肯干,目前,那仁乌乐吉的牛场现在存栏68头西门塔尔牛,市场上供不应求。“和内蒙古宝曼牧业有限公司签订收购订单后,我们的销路问题不用愁了,要不然销售就是我们的一大难题,现在我们一年出栏40头牛,毛收入能达到30多万,纯收入是10万左右。”那仁乌乐吉说道。

  采访手记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在牧民姚保娃家门口,一只小动物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只蝙蝠。在拍摄姚保娃种下的树木特写时,一只啄木鸟又闯入了我们的镜头。在去往牧民那仁乌乐吉家的路上,一片绿色掩映下,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你会不由得赞叹哈达图嘎查草原之美,自然之美,治愈、纯净、辽阔。而这一切都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从遍地黄沙到如今的绿韵遍野,从住着柳笆房到住上包砖房、楼板房,草原上牧民的绿色信念看得见,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看得见。如今,草原生态改善了,哈达图嘎查产业发展发生着质的飞跃。以肉牛养殖为依托,成立了嘎查股份经济合作社,2022年,嘎查与内蒙古宝曼牧业有限公司建立肉牛承包合作关系,将集体经济养殖的34头肉牛交由内蒙古宝曼牧业有限公司寄养,仅此一项,就为嘎查集体经济增收17万元。与此同时,牧民养牛数量已达2300多头,人均增收在6000到8000元左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展望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哈达图嘎查将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真正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记者冯晓芳 毕希日乐图 郝慧洁)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迎接助残日

  • 阿富汗西部洪水灾害致50人死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位于宁波与舟山之间金塘水道下方,全长16.18公里,其中盾构段长11.21公里。
2024-05-17 10:14
据估算,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减碳约1.66吨,中国2023年出口120万辆新能源车,每年可减碳约200万吨。
2024-05-17 10:10
5月15日,由载人航天工程投资建设、我国首个液体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点火试验成功,试验台发动机具备在千帕级以下真空工作环境中持续千秒的高空模拟试验能力
2024-05-17 10:08
4月29日11时08分,随着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刀盘缓缓转动,南通的崇太长江隧道正式进入盾构掘进阶段,这条深潜地底的机械巨龙,将在长江水下掘进11.325千米,崇明岛不通高铁的历史即将终结。
2024-05-17 10:07
立足“三地一区”的战略定位,安徽正在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通江达海、左右逢源的发展优势。
2024-05-17 10:03
在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方面,江西将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2024-05-17 10:01
伴随螺旋桨的轰鸣,一辆“空中的士”——旅航者X2正展翅翱翔。看完飞行表演,步入小鹏汇天展示厅,大家对这辆“会飞的汽车”充满好奇。
2024-05-16 10:29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3年全国健康素养监测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0%,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2024-05-16 10:26
这对宇宙线粒子的传播、星系气体的动力学和宇宙磁场演化等研究领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观测结果
2024-05-16 09:36
近日,前往月球探索的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2024-05-16 09:08
《自然》杂志审稿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成果开启了量子互联网研究的新篇章”,“为未来大规模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
2024-05-16 09:02
日前,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勤儒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拎着一篮“冻眠”荔枝上台“带货”。
2024-05-16 08:59
既然有“小时”,那么是否也有“大时”?东西方的历法计时方法有何异同?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间历法计时的交流与发展?
2024-05-15 17:04
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限制了更多新天然产物的合成,这些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罗小舟介绍,团队将持续推进菌株的开发改造工作,探索链霉菌在生产抗生素和天然产物等方面的产业应用。
2024-05-15 10:18
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中国残联14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为“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并介绍科技助残工作进展和科技助残创新案例。
2024-05-15 10:16
为促进数字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将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在着力规范竞争方面,《规定》顺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新要求,完善各类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标准及规制要求。
2024-05-15 10:15
研究团队经过大量研究论证过程,为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装备了多项先进智能算法及技术,充分确保了无人机集群的智能化和稳定性。”团队负责人介绍,未来,团队将继续在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通信距离、速率、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2024-05-15 10:14
近日,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中心预警了一起因施工作业导致的供水泄漏三级风险事件:在人流量较大的蜀山区金寨路与南二环交口附近,管道长期暗漏,很可能导致路面塌陷。
2024-05-15 10:13
据近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工具创建了一个表现出混沌行为的电子电路的数字孪生模型。结果表明,新方法与线性方法相比,实现了更高的准确度,且比以前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器的计算复杂性显著降低。
2024-05-14 10:3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学家、HEPS工程副总指挥李煜辉表示,HEPS不是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建造,而是从头开始建造。
2024-05-15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