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召開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内蒙古> 时事要闻 > 正文

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召開

来源:人民日報客戶端2020-10-20 19: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為推動我國科普工作的交流合作與發展,搭建自然類博物館與科普創作、科普出版、科普傳播等領域團隊和單位交流合作的橋梁。總結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工作,進一步推動科普工作創新發展,提升公眾科學素養。10月20日上午,由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科技與信息處主辦,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承辦的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召開。

  會議內容包括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開幕式、學術報告會、會議報告會、參觀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及會后赴二連浩特國家地質公園考察等。研討會上,戎嘉余(院士)、孟慶金、王原、歐陽輝、王軍有等專家學者分別作了題為“生物演化探秘與思考”“從科學發現到多元科普產品轉化”“從億萬年的演化史看人類的命運”“自然類博物館策展實踐”“起好步開好局為內蒙古地質古生物科研科普工作做貢獻”的特邀報告。14位代表作了以“關於博物館應急科普機制與能力建設的思考”“真誠普惠大眾,遍撒科普種子以科研創新點亮古生物科普核心特色”“化石助力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思考”“古生物學科普與科學精神”等為題的精彩報告。來自科研院所、高校、自然類博物館、地質博物館、古生物博物館、國家地質公園、相關文化產業公司和科技出版界的負責人及有關人員,科普宣傳的媒體人員等15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

  在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開幕式上發布了“2019年度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十大進展”。十大進展的發布展示了我國地質古生物科普領域取得的重要創新成果,對推動科學研究、科學傳播和化石保護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中“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地質古生物類科普課程的開發”成功入選。內蒙古是地質古生物資源大區。內蒙古自然博物館作為全區首家大型自然博物館,主動承擔,全力推進地質古生物科研科普工作,不斷推出面向中小學生的各類科普教育課程和活動,科普教育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目前,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已完成14個系列200余節科普教育課程的研發﹔完成3套科普圖書出版﹔已累計實施面向全區在校學生的免費科普教育課程3萬余人次。

  開幕式上舉辦了中國古生物學會授予內蒙古自然博物館“中國古生物學會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內蒙古自然博物館成為內蒙古首家中國古生物學會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授予內蒙古自然博物館“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化石文化傳播基地”。自然資源部東北亞古生物演化重點實驗室授予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實驗基地”授牌儀式,填補了內蒙古沒有古生物實驗研究機構的空白。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館長王軍有表示:加強科學普及是新形勢下我國全面推進創新的重大任務。自然博物館作為承載和傳播過去、現在和將來自然物証及環境信息的宣傳教育服務機構,開展自然科研科普是新形勢下的社會需求和責任擔當。內蒙古自然博物館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座集收藏陳列、科學研究、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大型自然博物館。展陳涵蓋了農、林、牧、水、動植物、古生物、地質礦產等13個方面的內容,是“國內獨具特色、具有泛北極圈自然資源特色鮮明、收藏和展示功能一體的自然博物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的科研科普工作得到了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科研方面,在全區積極開展古生物化石的調查、發掘、研究、評價工作。開展自然資源方面的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吉林大學、斯洛伐克薩法裡克大學等國內外研究機構開展廣泛的科研合作。文章發表在英國《歷史生物學》、保加利亞《動物之謎》及國內《世界地質》《古生物學報》《地質學報》等學術期刊,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我區各類古生物化石資源分布廣泛、類型齊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積極開展了《內蒙古赤峰市南部中生界古生物調查與挖掘》和《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古生物化石調查採集》項目。同時依托各院校研究力量,與內蒙古自然資源學會合作開展了《內蒙古生物多樣性現狀調查》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更好地補充了博物館館藏標本,展示我區自然資源全貌,充分保護和收藏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標本。科普方面,我們充分發揮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和教學實踐基地的作用,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公益性科普課程,讓廣大學生在研學實踐中學習自然科學知識,進一步提升環境保護意識。下一步,我們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通過“中國古生物學會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化石文化傳播基地”、自然資源部東北亞古生物演化重點實驗室“實驗基地”等平台積極與國內外科研、科普機構交流合作,全力打造“自然科普教育、生態文明思想成果展示、黨團建設主題教育”三大主題平台。

  2019年度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十大進展

  (張棖)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世园会场馆巡礼

  • 戈壁大漠 驼羔盛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1999年起,有着“神箭”称号的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它用100%的成功率,为航天员搭建出一条安全“天梯”。
2024-04-26 09:33
近期,人工智能(AI)+机器人赛道广受关注。尤翔宇表示,梳理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脉络,主要有底层硬件、运动控制和具身智能3条路线。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人形机器人的三大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2024-04-26 09:4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4月24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透露,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探测器,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2024-04-26 09:40
春日里,云南双江县各大茶山的春茶迎来开采季。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双江,拥有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现有以“冰岛茶”为代表的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3.69万亩。
2024-04-26 09:35
每年,都有这样一群“空中旅客”,南北来回奔波。迁徙之路漫长曲折,一路充满生死考验,它们却高声歌唱,不知疲倦地追逐着自己的目标。
2024-04-26 09:34
力争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颠覆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地,人才梯队体系较为完备,成为全球向往的创业乐土。
2024-04-26 09:26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4-04-26 09:24
朱松纯表示,“通通”在日常学习与训练中,使用的A100芯片不超过10块,这意味着“通通”不依赖庞大的算力和海量数据就能学习成长。“通通”也可以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相结合,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2024-04-26 09:38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撤销公告,撤销向日葵、黄瓜、甜瓜、油菜等问题品种312个,切实推进登记品种从严规范管理,持续营造激励创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24-04-25 10:36
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恢复了37亿年前的地球磁场记录,发现它与今天地球周围的磁场非常相似。
2024-04-25 10:34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5 10:32
国家卫健委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据了解,本次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岁至69岁的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3340份。
2024-04-25 10:30
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夜间至26日白天,江南、华南等地雨势将再度加强,其中广东中部和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5 10:28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