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东北大学攻克热轧无缝钢管在线组织调控工艺装备技术难题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辽宁> 要闻 > 正文

东北大学攻克热轧无缝钢管在线组织调控工艺装备技术难题

来源:光明网2025-09-26 11:03

  热轧无缝钢管广泛应用于油气、能源等领域,被誉为“工业的血管”,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钢材门类。我国是热轧无缝钢管生产和消费大国,但目前产品组织性能调控工艺手段单一,满足相关力学性能完全依赖于添加合金元素和离线热处理工艺,成本高、能耗大、生产周期长,产品综合性能提升面临工艺技术瓶颈。实现关键工艺技术创新与突破,开发特色化高性能产品,节能降耗,提高无缝钢管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已成为无缝钢管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控制冷却技术,通过控制热变形后钢材的冷却速度、路径来改善钢材的组织和性能,广泛应用于中厚板、带钢、棒线材等领域,在产品组织调控、提高产品综合性能、开发特色化高性能产品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然而,由于钢管环形断面特点,其高强度均匀化冷却机理显著区别于上述钢材门类。为此,长期以来,热轧无缝钢管控制冷却技术一直是领域内的国际性工艺难题。

  为此,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王国栋院士部署下,聚焦先进钢铁材料绿色化制备工艺与装备研究,针对钢管领域组建了热轧无缝钢管形变/相变一体化组织性能调控技术科研团队。该团队由袁国教授、康健副教授、李振垒副教授、王超副研究员、陈冬讲师等组成,是一支具有鲜明学术特色、学科专业架构完整、科研氛围浓厚的青年科研团队。科研团队以突破钢管领域在线组织性能调控瓶颈为己任,力求为推动我国热轧无缝钢管产品工艺技术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东北大学攻克热轧无缝钢管在线组织调控工艺装备技术难题

  面对这样一个开发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项目,科研团队成员集思广益、激发思想、开阔思维,形成了环形断面高效冷却换热机制创新——中试实验验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工业应用分步实施的技术路线。

  在中试实验工作成功实现管材均匀化冷却的工作基础上,团队依托烟台宝钢PQF460机组生产线,开展了热轧无缝钢管在线组织性能调控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工作。在真正大型工程实施的时候,在冷却方式方法、设备形式、现场实施技术方案等方面都没有先例可循,科研团队迎难而上,与宝钢钢管团队多次组织方案论证、逐项讨论,历时近五个月,才确定了最终的技术实施方案。

  在王国栋院士和袁国教授带领下的热轧无缝钢管形变/相变一体化组织性能调控技术科研团队,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经过多年来的艰苦奋斗,研究成果打破了热轧无缝钢管在产品工艺技术手段上过度依赖合金和离线热处理的局面,是自1885年德国曼内斯曼发明无缝钢管穿孔轧制技术以来,首次在热轧无缝钢管领域重大工艺技术上留下了中国人的印记,促进了我国热轧无缝钢管工艺技术的原始创新。本技术成果通过实现热轧无缝钢管工艺技术领域工艺—装备—产品的一体化创新突破,大幅度变革了传统生产工艺方法和流程,典型钢种系列规格产品免除离线正火或再加热淬火工序,在节省离线热处理工序成本的同时,控冷产品的能耗平均降低20kgce/t以上,减少CO2排放量50kg/t,平均制造周期缩短3天以上。对我国实现热轧无缝钢管短流程绿色化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该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和成果受到了国内外钢铁行业的充分认可,其中,“热轧无缝钢管在线组织性能调控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及应用”项目于2021年获得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杨明)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