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碧海金沙里的绿色承诺——中国最北海岸线生态修复观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辽宁> 要闻 > 正文

碧海金沙里的绿色承诺——中国最北海岸线生态修复观察

来源:新华社2025-06-30 16:30

  仲夏时节,阳光洒在中国最北海岸线上。

  辽宁海滨,北纬39度的海风掠过浮光跃动的海湾,丹顶鹤在红海滩间蹁跹起舞;海岸线上,执法船在巡航,电子眼守护着洁净的沙滩;沙滩上,志愿者拾起漂浮的塑料瓶……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

  长达2200余公里海岸线,讲述着一场从污染到治理的生态转变:近年来,辽宁坚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向海洋污染宣战:地方立法、限制开发、生态修复……经过一系列整治,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0%左右,较“十二五”末期提升了25个百分点,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生动缩影。

  海天澄碧引客来

  六月的辽宁海滨,天蓝海碧。从大连星海湾到锦州笔架山,从营口鲅鱼圈到丹东大鹿岛,无限风光吸引八方游客,海洋生态治理绘就人海和谐新画卷。

  这是拍摄的辽宁省大连市棒棰岛景区的景色(2023年4月摄)。新华社发

  海更清了——

  老虎滩—棒棰岛岸段监测站数据显示,海水水质达到一类标准。大连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城区站站长丁超告诉记者:“以前,这里因废水排放,夏季会出现赤潮。”如今,15公里的岸线成为“海上游大连”的黄金段,珊瑚馆直接取用近海海水饲养热带鱼,年吸引近200万游客。

  在营口市海洋预警监测中心,营口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周大臣指着大屏幕说:“经过生态修复,营口市7条入海河流、8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连续三年达到100%。”

  岸更绿了——

  盘锦辽河口潮间带,碱蓬草向阳生长。碱蓬草不仅能固碳,还能抵御海浪侵蚀。盘锦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孙磊蹲在滩边说:“碱蓬草对生态环境很敏感,以前自然岸线破坏、海水盐度变化曾使碱蓬草大量减少,如今,大片碱蓬草到秋天就会变红,这是生态向好的最佳信号。”

  这是2024年9月11日拍摄的辽宁省盘锦市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的红海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在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曾经的养殖池变成了候鸟驿站。渔民张芳说:“现在鸟多鱼也多,小时候常见的辽河口特有的大黄鱼、辽河刀鱼又回来了!”

  风光更美了——

  营口白沙湾,岸线蜿蜒,形如新月。游客在海滨嬉水,58岁的高炳钧从外地来营口定居,每天沿海边骑行近20公里,“边看风光边骑行,心情好,身体也好!”

  营口市副市长王正刚介绍说,近年来,当地累计投入5.78亿元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白沙湾项目入选生态环境部“全国美丽海湾”,随着生态持续向好,客如云来,目前年接待游客量约150万人次。

  2024年9月14日,海鸟在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红海滩上空飞翔。新华社记者 钱一 摄

  辽东湾畔,锦州笔架山,海水慢慢退去,游人走在海中天然形成的连岛“天桥”上,拾贝捉蟹,观山望海。

  2022年,锦州市启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建“河—海—湿地”生态循环路径,独特的山海风光吸引游客,2024年,当地旅游总收入340.7亿元,同比增长33.2%。

  多举措奏响“生态和弦”

  生态修复非一日之功。辽宁漫长的海岸线上,陆海统筹、区域协同的“生态和弦”正在奏响。

  ——一湾一“药方”,实施精细化治理与保护。

  近年来,辽宁省印发《美丽海湾建设工作方案》,将全省沿海划分成27个海湾单元,启动精细化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卫星遥感等方式,系统掌握海湾生态环境基础状况。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许海军说:“‘十四五’以来,我们重点围绕湾区内入海河流综合治理、入海排污口整治、港口码头渔港污染防治、海滩海面垃圾治理、亲海空间环境治理、海岸带生态保护与治理等方面,实施海湾综合治理与保护。”

  在盘锦市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小河保护站附近的湿地,黑嘴鸥在天空中飞翔(2022年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摄

  一个个海湾在“对症下药”治理后,形成人海和谐的生态胜景。在葫芦岛市东戴河止锚湾,当地渔民王晓光带着朋友赶海:“夏至前后贝类最肥,搁以前,这滩涂连螃蟹都活不了。”

  “海洋生态越来越好,为我们带来的是真金白银。”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策划推广局副局长李晶晶说,2024年,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共接待游客985.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48亿元。

  2025年5月8日,鸟类在锦州市大凌河口修复的湿地内栖息、飞翔。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从山顶到海洋,推进陆海统筹治理。

  “海洋污染,结果在海里,根子在岸上。”许海军说,“十四五”以来,辽宁统筹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推动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格局。

  2024年8月,《辽宁省河流断面水质激励补偿办法》出台,将总氮指标纳入河流断面水质补偿范围,进一步推进陆海统筹治理。截至目前,累计核定水质激励补偿资金1.06亿元。

  位于营口市鲅鱼圈区的鹊鸣湖,其上游的沙河曾存在生活污水直排口。2022年,鲅鱼圈区实施截污工程,将污水排入处理厂。在非汛期将部分河水引入鹊鸣湖,通过在湖内布设水生植物、生物菌种等措施建立“生态净化系统”。

  市民刘传波说:“以前这里就是一个浑浊的水泡子。现在治理好了,这里的景色越来越漂亮。”

  据介绍,目前,辽宁将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任务由沿海6市拓展到全省14市,全面深化省域内上下游一体协同推进总氮治理与管控。同时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凝聚保护合力。

  ——实施“退养还湿”工程,让海岸“自由呼吸”。

  盘锦市滨海湿地,成百上千只黑嘴鸥正在觅食、飞翔。“黑嘴鸥从20世纪90年代的1200只增长到现在的11000只,湿地活过来了!”盘锦市副市长徐同连说。

  在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小河保护站附近的湿地,黑嘴鸥巢中有待孵化的蛋(2022年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摄

  由于养殖户在辽河口滨海湿地从事围海养殖,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从2015年起,盘锦实施全国最大单体“退养还湿”工程,拆除598户养殖设施,恢复滨海湿地8.59万亩、修复自然岸线15.77公里,鸟类种类增加88种。

  锦州大凌河口,摄影爱好者余炼在修复后的盐沼地架起相机,高兴地说:“生态好了,丹顶鹤越来越多了!”

  一只丹顶鹤在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觅食(2022年9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2025年,盘锦将投入4.5亿元继续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工程,计划三年恢复盐地碱蓬植被364公顷,新增生态岸线3800米;营口仙人岛修复砂质岸线5.8公里,海岸带防灾能力提升20%……

  守护蓝色海湾新未来

  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正在中国最北海岸线铺展,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鞍钢鲅鱼圈分公司原料场内,35万平方米的巨型穹顶覆盖厂区。11公里的全封闭传送带输送矿砂,监控大屏显示颗粒物排放浓度稳定在每立方米5毫克以下。

  鞍钢鲅鱼圈钢铁分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刘忠成介绍说,国际领先的氢气流化床装置正试验用绿氢实现“零碳炼铁”,厂区92台电动重卡年减碳1.8万吨。

  绿色蜕变沿海岸线铺陈:恒力石化(大连)产业园内,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中金鱼悠然游弋;大连庄河海上风电场年发电量可满足百万户家庭需求……“十四五”以来,辽宁省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76家,2024年辽宁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

  营口建立“海上、岸上、陆上”三道防线整治涉海违法犯罪;辽河口保护区17处高空摄像头组成“天眼”系统;大连市普兰店区布设太阳能智能监控系统……法治网络在海岸线上越织越密,科技创新正助力对生态环境的高效修复。

  在辽宁,近海生态“含绿量”持续转化为“含金量”:大连长海县国家级海洋牧场中,“海底造林”模式让生态养护与海产丰收双赢,2024年,长海县水产品产量73.2万吨,渔业产值117.1亿元;盘锦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带动周边乡村旅游收入持续增长;锦州探索盐沼植被碳交易;营口仙人岛修复潟湖沙坝提升防灾能力20%……

  2024年9月14日,海鸟在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红海滩上空飞翔。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渤海潮涌,昔日的工业海岸正在绿色转型中不断拓宽发展新空间!

  文字记者:牛纪伟、孙仁斌、丁非白

  视频记者:赵泳

  海报设计:代云鹤

  统筹:储兴华、逯阳、牧小湘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 习近平观看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