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乡味丨小酸菜撬动大产业 辽宁沈阳全力打造“全国酸菜之乡”-新华网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辽宁> 要闻 > 正文

乡味丨小酸菜撬动大产业 辽宁沈阳全力打造“全国酸菜之乡”-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2025-03-31 18:40

  编前语: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当前,全国各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水土、在农民、在文化,其中蕴含着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图景。

  新华网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乡味》,记录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鲜活故事,呈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新华网沈阳3月27日电(刘舒)“无酸菜,不东北!”说起东北美食,酸味绵柔、清脆爽滑的酸菜,往往成为话题的中心。寒冷的冬日里,来一碗浓浓的酸菜汤,不仅温暖了胃,更通透了全身。

  辽宁省沈阳市是东北酸菜的主产区,近年来,当地凭借丰富的农业资源和酸菜产业基础,加快培育酸菜特色品牌,打造产值百亿级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加速向“全国酸菜之乡”迈进。

  资源优势助力土特产腌出“幸福味”

  东北酸菜,是中国东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发酵食品,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悠久的制作历史而闻名。它是东北人冬季餐桌上的“当家菜”,也是东北炖菜、火锅、饺子等美食的“灵魂配料”,承载着浓厚的地域饮食文化。

  在辽宁沈阳,每家每户自己动手腌酸菜曾是“冬日必备”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腌酸菜走上了规模化生产道路,吃酸菜也不再是“冬日限定”,在市场商超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得到,随时可以品尝到“家的味道”。

  “沈阳市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产出的白菜口感顺滑爽脆,为腌制优质酸菜奠定了坚实基础。”沈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沈阳市大白菜播种面积19.2万亩,大白菜产量103.3万吨。其中,新民市和康平县大白菜产量分列全市前两位,总产量占全市的70%。

  “新民市还是国家重要大白菜产地,是全国优质大白菜主产区之一,享有‘大民屯白菜’国家地理标识。”沈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图为收获季,在沈阳新民市大民屯镇,村民们在田间收割大白菜。

  原材料供应充足,成为支撑沈阳酸菜产业发展的强大后盾,沈阳酸菜企业规模也在不断壮大。

  数据显示,目前,沈阳市正在经营的酸菜生产企业达到65家,年产总量约有7亿斤,年生产总值约20亿元,占全国销售份额约60%-70%。

  依托酸菜产业的发展,沈阳的优质白菜有了稳定的销路,当地农民也靠着一颗颗大白菜,尝到了“幸福的味道”。

  “我们家种的白菜,一部分自己留着腌酸菜,剩下的卖给酸菜加工企业。”新民市大民屯镇农户梁文艳笑着说:“原来自己卖白菜,一亩地收入才1000多元,现在卖给酸菜企业每亩地能赚2500元,还比以前零散卖省心多了。”

  图为炖酸菜。

  产业升级让“老味道”焕发“新生机”

  走进沈阳榆园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浓郁纯正的酸菜香气扑面而来,一排排不锈钢发酵罐映入眼帘。从白菜的发酵、整理、清洗、包装,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和标准化。

  “白菜在发酵池里发酵一段时间后,经过整理、清洗,在这些不锈钢的发酵罐里继续发酵,保证了酸菜的口感。”沈阳榆园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品保经理王芳芳说:“通过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确保了产品的卫生和质量。”

  近年来,沈阳市的酸菜生产企业通过科技赋能,在保留“老味道”的同时,从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发展成为现代化、智能化、规模化生产,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通过精准的参数控制,确保酸菜的品质和口感。

  为了推进酸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沈阳市政府部门聚焦酸菜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酸菜产业集聚效果加速显现。

  据了解,2023年,工信部等十一部委确定“沈阳新民酸菜制品”为重点培育的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对此,新民市围绕“一中心五基地”(酸菜食品科技研发孵化中心、白菜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基地、白菜种植基地、酸菜腌制基地、酸菜加工基地和酸菜食品生产基地)总体布局,扎实推进新民酸菜制品产业集群发展。

  图为10万级GMP智能化酸菜加工车间。

  目前,由沈阳时丰酸菜产业园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新民酸菜产业集群项目——东北酸菜腌制研发中心一期工程已建成使用,具有10万级GMP智能化酸菜加工车间投入运营,实现了酸菜自动称重、分装规模化生产,并通过巴氏杀菌技术,实现了防腐剂“零添加”。“我们现在共有6条生产线,均运行良好,日产酸菜能力达到10万斤。”沈阳时丰酸菜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策说。

  在与科研院所合作方面,2024年,新民市与沈阳农业大学合作,建设了白菜种质选育基地及新品种繁育基地,开展了24个白菜品种的科学研究与试验示范,将从中选取出口感最佳、营养含量最优、最适合腌制酸菜的白菜品种,从源头实现酸菜品质和价值的提升。

  此外,沈阳市还将加强与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围绕白菜种植、酸菜腌制、产品开发等起草团体标准,对酸菜行业进行全过程技术规范,并聘请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共同制定“新民酸菜”地方标准,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保障。

  图为10万级GMP智能化酸菜加工车间。

  品牌打造推动地方美食千里飘香

  近年来,东北旅游热度逐渐攀升,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沈阳。对此,沈阳市在推动酸菜产业升级的同时,借势而为,完善酸菜品牌建设和推广,让更多人品尝到地方特色美食。

  夜幕降临,在沈阳市沈河区的一家东北菜馆内,来自四川的游客赵之涛品尝着热气腾腾的酸菜炖排骨,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吃北方的酸菜,口感真不错,配上排骨,真香。”

  酸菜肉卷、脆皮尖椒酿酸菜、酸菜拌蚬子……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口味,除了传统的“炒”与“炖”,沈阳市不少店家改良烹饪方式,推出酸菜的花样吃法。越来越多的游客被酸菜的独特风味所吸引,不少人选择在电商平台下单购买,将这份美味带回家。

  同时,沈阳的酸菜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黑龙江翠花集团新民农产品有限公司经理吴耀波说:“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公司已将酸菜卖到了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外企可借助海外电商直接订货,随时通过视频查看酸菜的生产进度,让他们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图为酸菜肉卷。

  为了进一步提升沈阳酸菜的品牌影响力,沈阳市积极搭建平台,推动酸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1月21日,酸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沈阳新民市举办。大会汇聚了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探讨酸菜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

  据了解,今年,沈阳市农业部门还将组织召开沈阳酸菜大会、2025年沈阳食品产业发展大会等多场活动,开展酸菜产品专项推介和产业招商,讲好沈阳酸菜故事,吸引更多人来沈阳推动产业发展。

  沈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沈阳市将通过打造“酸菜之乡”,形成从种植、腌制、加工、储运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不仅提升白菜的附加值,还通过联农带农机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成为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未来,沈阳市将依托新民市“一中心五基地”总体布局,在原料基地、产业集聚、质量安全、品牌营销和产业融合5个方面精准发力,全力打造“沈阳酸菜”“新民酸菜”区域公用双品牌,建设北方酸菜核心产区和行业品牌企业集聚地,让沈阳市成为名副其实的“酸菜之乡”。(刘舒)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 习近平观看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