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调研田间地头 服务农村农民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辽宁> 要闻 > 正文

调研田间地头 服务农村农民

来源:人民日报2023-03-24 08:42

  辽宁146个大中专学校组建社会实践团队8050支,近16万名学生下乡

  调研田间地头 服务农村农民

  本报记者 辛 阳 胡婧怡

  核心阅读

  向村民普及农业政策、深入田间地头一线调研、运用所学知识回乡服务……辽宁省组织近16万名大中专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入多地学习实践,为当地的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每天浏览学生制作的“我为家乡做代言”短视频,成了沈阳农业大学团委书记柴宇的工作常态。

  2022年,中共辽宁省委教育工委和共青团辽宁省委组织146个大中专学校,8050支社会实践团队,近16万名大中专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足迹遍及31个省份、300多个市(地区),形成校级调研报告1712份,助力乡村振兴。

  聚村头 坐炕头

  政策宣讲为农民

  “国家继续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农机购置和应用还能得到补贴……”日前,在丹东凤城市刘家河镇黑门子村,辽东学院大学生宣讲团成员张鹏飞向村民普及农业政策。听完宣讲,村里的老党员袁玉范激动地说:“党的政策这么好,咱老百姓的干劲更足了。”

  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庭院,现场宣讲、面对面交流,近年来,共青团辽宁省委组织高校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通过自编的视频、动画片和现场宣讲等鲜活形式,把有关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带入千家万户。

  去年暑假,在山西省长治市安阳村,几名大学生向村民播放农业生产托管宣传片,宣传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这让村民马春叶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沈阳农业大学选择农民最需要的政策进行宣讲,组织专家学者设计出政策宣传资料,一节节大课堂的延续,一茬茬学子的传承,政策宣讲深入浅出,越来越受到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的欢迎。

  大学生一开始对政策也并不了解。“针对大学生对乡村振兴认知少、差异大的问题,我们组织教师、调研对象、学生家长、行业管理部门、企业等召开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主题研讨会。”柴宇说,培训后,沈阳农业大学选拔出一批优秀学生,担当理论宣讲员走村入户,年受益群众在5万人以上。

  在营口市鲅鱼圈区红旗镇,已经有300多年历史的满族民俗文化大集上,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系师生组成的新禾服务队,通过送书、演讲和宣传板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关政策以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农业法律法规送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手中。

  除了宣讲政策,有的院校还进行技术培训。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赵丽梅介绍,新禾服务队的足迹已经遍及盖州市苇塘村、大石桥市英守沟村等全省60多个农村地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100小时,为农户解决技术难题500余个,年均完成农业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电话咨询等3000余人次,间接带动就业2万余人,助农企、农户增收1000余万元。

  “我们组织了2300支宣讲队伍,5万余名大学生走进广大农村。”共青团辽宁省委书记张鹏介绍。

  走千家 访百姓

  一线调研解疑难

  9月中下旬,是无核白鸡心葡萄成熟的季节。在沈阳市苏家屯区永乐街道互助村的大棚里,沈阳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大二学生闫新华来此调研。

  “今年肥料的价格如何?”“试验的水溶肥效果对比怎么样?”问题逐一抛出,随之一项项记录下葡萄的品种特点、种植历史,大棚的温度、用水、用肥等参数,并形成了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2022年暑假,沈阳农业大学团委组织7000多名学生共走访了2000多个村,形成了2000多份《乡村特色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的调研报告,并上传到沈阳农业大学“实践+”平台。

  调研问卷带着温度,解决方案贴近实际。去年年初,新禾服务队给营口市芦屯镇驼台堡村村民金家骥免费提供了辽峰葡萄品种,还传授了栽培技术。“年均收入超过了8.5万元,我一下子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金家骥高兴得合不拢嘴。

  “抓住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关键时机,我们为合作社和种植户提供了种苗和技术。”新禾服务队负责人陈晓军说,我们持续进行跟踪技术指导,进一步帮助农户提升效益,并无偿向农户推广辽峰葡萄避雨栽培、大果榛子栽培及果蔬病虫害绿色防控等60余项省级科研成果,定期组织农民在红旗大集开展技术培训,手把手教给农民。

  “非大规模集中连片地区,农机怎样使用更有效?”“机插秧过程中有边角遗落,人工补秧工作量大怎么办?”……今年寒假以来,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师王铁军一直在不间断地回答社会实践反馈回来的问题。

  “有些问题很直白,都是来自农业一线的。”王铁军说,沈阳农业大学的博士智囊团队伍已经达到近300人,负责对本科生社会实践过程进行指导和答疑。

  “村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都是农业生产单位,应该有标准化技术规范。大学生来参与整理,博士团智囊队完善后形成技术规范,既贴近了农村,又为农村做了贡献。”柴宇说,截至目前,沈阳农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已经为1645个合作社建立了生产技术规范。

  有劲头 有盼头

  回乡服务促振兴

  “大学生到我们合作社来实习,还是头一次!”沈阳市康平县兴果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吴献国高兴地说。虽然与专家有过不少交流,但大学生自己找上门来,还是让他喜出望外。

  2022年暑假,沈阳农业大学大二学生孙晔每周至少都要到花生地里跑一趟。大片花生,秧绿叶繁,孙晔录下田间地头喷施叶面肥的场景,采访了吴献国对花生种植的经验和技术,拍下电商直播间内花生产品的品种和包装。将这些素材汇集,剪辑成一条5分钟的小视频,青春靓丽的孙晔出镜介绍,为家乡产品做起了代言。

  “很多新科技、新媒体,我们农民接触起来不容易,回乡社会实践的小孙晔,把我们的产品推到了网络上。”吴献国说,“农业农村想发展,特别需要大学生回到基层,他们就是农业、农民与院校、专业知识之间的桥梁。”

  “我为家乡好产品代言,树莓,又名覆盆子,被誉为水果之王,营养价值高、适应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在盘锦市盘山县羊圈子镇新立村,辽东学院大三学生曹芷赫已经连续3年参加“家乡好产品”专项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录制视频、朋友圈转发、校内现场分享等方式,宣传家乡好产品。

  “辽东学院‘家乡好产品’社会实践团成立于2019年,每年有来自辽宁、安徽、广西等15个省份,近300名学生为家乡农产品代言,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辽东学院院长周景雷介绍。

  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延伸和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回乡服务。沈阳市康平县北三家子街道万盈农业技术服务公司负责人梁日鹏则是从社会实践走向自主创业,服务农村农民。如今,他的托管种植服务已经开展到了辽宁省4个县区。

  “我们拥有种子处理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等13项技术,可以对农业生产进行金融、设备、培训、品牌等多项赋能。”梁日鹏说,“以康平县的玉米种植为例,经过托管种植服务的土地,每亩平均比农民自己种能多收200斤玉米。”

  梁日鹏坦言,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主题保护性耕作便是基于乡间地头的调研成果。而走上农村农业自主创业道路,也来自于这些年的农村社会实践。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 中欧班列“枢纽经济”展新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