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皮婉婷
“翁警官做事雷厉风行,又特别暖心,会关注我女儿的行踪叮嘱她早早回家”“翁警官人真不错,耐心得很”“自从翁警官来了,我们就多了个随叫随到的亲人”……这些来自鹰潭贵溪市花园街道贵冶社区居民的朴实评价,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今年57岁的翁红华,2023年主动从看守所副所长岗位上请缨,转任贵冶社区民警,坚持在基层一线发挥余热。在辖区学生眼中,他是带来满满安全感的“翁爷爷”;在社区高龄老人心里,他则是那个周到体贴的“小翁”。两年多来,翁红华以24小时在线的坚守,成为了居民眼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存在。
从副所长到社区民警
翁红华是杭州人,从小在上饶长大。1992年退伍后,他被分配至贵溪市公安局铜都派出所(现花园派出所),一干就是18年。直至2010年,他调任贵溪市看守所,担任副所长一职。
2023年,贵溪市公安局推出“50强基工程”,鼓励经验丰富的老民警重返基层一线,夯实“派出所主防”根基。时年55岁的翁红华听闻后,主动请缨,毫不犹豫地选择辞去原有职务,成为一名社区民警。
距离退休仅剩几年,却选择来到事务繁杂的基层,成为一名社区民警,究竟“图什么”?翁红华的回答朴实而真挚:“刚工作时我就在贵冶社区,父母也曾住在这。我在这里成长,居民们像我的家人一样,就想趁着精力还好,再多帮街坊邻居做点实事”。
贵冶社区是个开放社区,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住户绝大多数都是退休老人,60岁以上的就有1300多人,80岁以上有113人,辖区还有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
初见翁红华,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明亮的双眼与那头黑白交织的头发。虽已年过半百,他依然精神矍铄,仿佛不知疲倦。“‘50强基’工程为我们银发老警提供了发挥余热的大舞台。”翁红华说,两年来,社区里的“一老一小”,始终是他心底最深的牵挂。
翁红华来到贵冶社区后,这方“小天地”便成了主防警务“大舞台”。数据显示,两年来,辖区连续两年刑事、行政案件“零发案”,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100%。
“翁爷爷”和“小翁”
在辖区学生眼中,翁红华是带来满满安全感的“翁爷爷”。11月18日,学生家长张凤将一面印着“心系民危一丝不苟”字样的锦旗交到了翁红华手里,眼里满是感激。她的女儿在贵冶社区辖区内的中学读书。因为年龄稍大感觉融入不了班级且性格较为内向,去年11月,她独自租住在学校附近的女儿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是翁红华及时发现并赶到,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之后,翁红华会经常找张凤的女儿聊天劝导,关注她是否上课、及时回家等行踪。“现在孩子开朗多了,还会和我们分享心事。我们不常在孩子身边,有翁警官在,我们更加安心,也更加放心了。”张凤说。
在社区高龄老人心里,翁红华则是那个周到体贴的“小翁”。2023年的一天,翁红华在晨巡中发现85岁孤寡老人邵大妈家窗帘未拉开,察觉有异,立即上门查看,果然发现老人因双脚感染卧病在床。见状,他毫不犹豫将老人从四楼背下送医,并在住院期间悉心照料。邵大妈感动道:“小翁比亲儿子还亲!”照顾邵大妈期间,得知她与浙江亲人失散30余年,翁红华多方联系沟通查询,拨打上百个电话,最终帮老人找到亲弟弟,让两人得以借电话重逢。
贵冶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应丽莉至今仍记得翁红华第一天报到的场景。那天,80多岁的曹剑雄老人因社保卡信息有误,迟迟领不到退休金,奔波多处未果。若无法解决,他只能亲自前往已迁至南昌的原单位办理。“翁红华了解情况后,一边安抚老人情绪,承诺会妥善处理,一边迅速展开行动,通过公安数据比对、联系原单位核实信息、协调人社部门,很快为老人解决了难题。”应丽莉说,“老人特别感动,激动地对我说:‘我们年轻时全社会都学雷锋,如果说现在的人不知道雷锋是什么样子,就请看看翁所长吧。’听完,我心里既温暖又感动。有翁警官这样的好警察在,社区工作真是如虎添翼。”
“铁脚板”与大数据
社区工作繁杂,如何及时发现问题,将矛盾纠纷或是安全隐患掐灭在源头?翁红华的答案是:“铁脚板”和大数据。
来到社区工作后,翁红华天天走街串巷,走访入户,走遍辖区59栋楼2531户人家,挨家挨户发警民联系卡,手机存下2000多个群众电话。12本厚厚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家每户的冷暖需求。不仅如此,翁红华还牵头组建70余人的“铜城义警”队伍,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形成“民警+义警+网格员”三联防控网,坚持每日“步巡+车巡”,辖区安全感显著提升。
居民情况都记在本子上,遇到紧急情况如何提高反应效率?为此,翁红华又将走访信息逐一录入警务通等平台,并实时更新,依托治安“三张图”,构建起“天网+地网+人网”立体防控体系,让社区动态尽在掌握。他还建立了69个“指尖警务微信群”,覆盖社区所有楼栋,用线上24小时“不打烊”服务,将反诈预警、治安提示、法律咨询直达指尖,工作效能大幅提升。“通过可用资源图,我帮辖区群众找回走失或离家出走小孩40余起,最快的一次从家长向我求助到找回,就花了10来分钟。”翁红华说。
此外,翁红华还积极结合治安“三张图”发现线索,侦破案情。今年10月,辖区居民全先生找到翁红华,说自己停在社区体育场门口的车被剐蹭了,希望找到肇事者。翁警官得知后,立刻使用治安“三张图”的可用资源图在一个小时内联系到了剐蹭的货拉拉车主。并邀请双方在社区协商,最终,在他的“一壶茶调解法”下,双方达成一致。此外,翁红华还利用“治安三张图”帮辖区居民解决了电动车丢失等急难愁盼问题,收到了居民送的锦旗。
身在社区心更在社区
“人民卫士,破案神速”“热情服务,廉明高效”“群众的贴心人,人民的守护神”……走进翁红华在贵冶社区的警务室,只见一面墙上挂满了锦旗,每一面都是社区居民对他工作的真诚认可与深厚情谊。
这些锦旗背后,是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有连续多日坚持进山寻找八旬老人的担当与执着,也有创新使用“一壶茶调解法”耐心调解邻里纠纷化干戈为玉帛的智慧。如今,在翁红华与社区共同努力下,贵冶社区也从一个老旧社区转变为平安文明的模范社区。
短短两年时间,如何将社区警务工作做得如此出色?“做好社区警务工作没有什么诀窍,靠的是日复一日的坚守,身在社区更要心在社区。”翁红华说,在他看来,只要警服穿在身上1分钟,就要尽心尽力60秒。两年多来,除了开会出差,翁红华一天也没有离开过社区:早上7点开始护校,一天9趟,白天走访入户,晚上带着“铜城义警”巡逻,忙碌到11点左右才回家,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有付出和牺牲的觉悟。”翁红华坦言,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家人确有亏欠。所幸家人始终理解并支持他,这给了他无尽的力量。未来,他会在保重身体的同时,继续扎根社区,用心用情服务好每一位居民,不负这身警服,也不负群众的信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