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近日,一面锦旗送到了江西省全南县总医院内一科。原来是因为,日前,一位57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诊后,医院迅速启动标准化流程,3分钟完成心电图,10分钟内专家会诊,果断实施介入手术,在“黄金时间”内开通了堵塞血管。这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正是全南县总医院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生命至上”医者情怀的生动写照。
医德为先,筑牢清廉之基。“红包”回扣、不合理诊疗、态度生硬……这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成为全南县集中整治的靶心。该县将医德医风建设置于首位,重点围绕行风作风、医德医风等方面,从严查摆问题,排查岗位风险点111个,制定措施182条,并落实医德医风档案和积分管理制度,将结果与医务人员考核、晋升、绩效等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对开单提成、虚假诊疗等行为坚决执行“一票否决”。
制度约束之外,全南县更着力于倾听患者心声。为了让清风正气可感可触,该县创新构建多维度监督评价体系,推行“一线问需”工作法,院领导带头深入门诊、病房,倾听患者最真实的声音;引入“反向测评”机制,让患者和家属匿名对医务人员在廉洁行医、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挑刺”,一条条来自患者的真实反馈,被转化为改进服务的具体行动。不久前,患者钟女士因对一次诊疗流程有疑虑进行了投诉,令她意外的是,医院不仅迅速调查反馈,分管副院长还亲自向她详细解释了改进措施。“医院是真把我们的意见当回事了。”患者钟女士满意地说。
改革破局,重塑效能之体。走进新落成升级的全南县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院区,宽敞明亮的诊疗环境、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先进齐全的设备设施,无不令人眼前一亮。今年4月,针对原人民医院院区设施陈旧、空间局促等痛点,全南县总医院果断将群众需求迫切的中医康复科、血透中心整体搬迁升级,极大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截至目前,中医康复科住院及门诊人次较去年同期对比,分别上升80%、72.9%。
瞄准“看病难、看病贵、跑腿多”的民生痛点,全南县通过“三院合一”,将原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西医结合医院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实现医疗设备、技术人才、信息平台的统一管理,优势互补与错位发展。同时,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打造南线、北线两个次医疗中心,下派32名骨干医师对口帮扶各乡镇分院,开设联合门诊和联合病房,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惠民为本,纾解民生之忧。“以前做个检查要跑几趟,现在家门口拍片,县医院专家就给看结果,省时又省钱。”全南县大吉山镇村民老李的感慨,道出了“基层检查+总院诊断+结果互认”服务模式带来的便利。全南县成立影像、心电、检验等“八大中心”,推动“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基层首诊检查数据可直接用于上级诊断,彻底告别重复检查带来的金钱与时间双重负担。
减轻群众“口袋负担”同样不遗余力。全南县总医院通过自主议价采购,推动药品耗材“量价”齐下,部分药品降幅高达77.3%,平均降幅34.77%,全年节约采购成本约561万元;耗材平均降幅65.15%,全年节约成本约278.12万元。今年以来,全南县总医院门诊次均药品费同比下降3.4%,住院次均药品费同比下降11.4%,门诊及住院均次费用显著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切实为群众的“钱袋子”减了负。
为解决医院搬迁整合后,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人、体弱及经济困难群体往返各院区的交通难题,全南县总医院开通了连接院区的免费公交专线,每日固定8个班次,精准覆盖早、中、晚主要就诊高峰时段,有效化解了特殊患者群体的“转场”难题。针对挂号、候诊、缴费时间长,看病时间短“三长一短”问题,总医院推出“诊间支付”服务,将一站式结算点直接“搬进”医生诊室,患者只需在诊室内轻松扫码,即可同步完成挂号、缴费等全部手续,真正实现“边看病、边结算”。同时,全面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措施,避免多次挂号带来的时间与经济负担。
从铁腕整肃医风行风,到锐意改革优化布局,再到点滴细节传递温情,全南县医疗卫生系统以学习教育为引领,走出了一条作风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的实践之路,让学习教育成果切实化作风清、价降、效升的“民生暖流”。(陈海明 赖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