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景德镇“春碗”,中国春节给世界的礼物!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西> 要闻 > 正文

景德镇“春碗”,中国春节给世界的礼物!

来源:景德镇发布2025-01-30 09:42

  1月,临近春节,年味渐浓,景德镇十余名能工巧匠们正聚集在一起,加班加点设计制作一件特殊的陶瓷艺术作品——“春碗”。去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为此,景德镇围绕春节元素、年俗活动、申遗元年等内容专门创作了一件陶瓷大碗作为纪念,让人们在欢度佳节的同时,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12月4日春节申遗成功,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名册,总数世界第一,作为非遗工作者我们欢欣鼓舞。景德镇作为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就想用特色鲜明的陶瓷语言来表达对春节申遗成功的祝贺。”景德镇市文旅局党组成员、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主任余红生介绍。

  对此,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多次研究调度,第一时间发动非遗传承人、基地和高校,积极开展创意设计。各界踊跃参与,亮出绝活,短短几天时间就形成了30多个独具创意的设计方案。其中之一就是这款“春碗”。

  景德镇的能工巧匠们设计制作的“春碗”。(全媒体记者 陈俊绮摄)

  “春碗”口径达1米、高度56厘米,整体以正德碗为造型,以祝贺春节申遗成功为主题,通过青花、粉彩、雕刻以及描金工艺,将传统春节元素巧妙结合于正德碗之上。不同字体的五个“福”字,传递了五福临门的祝福;舞龙、舞狮,孩童嬉闹放鞭炮、烟花,中国结与灯笼高挂等年俗场景,更是展现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和非遗习俗的魅力。

  为保证作品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此次“春碗”的制作由十余名非遗传承人共同参与。“春碗”制作负责人、省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特大件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江中告诉记者,由于时间紧,气候寒冷,大件瓷器烧制时间长,他们来不及等泥坯自然干燥,在提前制作了13个泥坯的准备下,通过人为干预快速干燥,最后拿到了3个有效泥坯。而后绘画、雕刻等多个工序同步进行,“因为碗的底芯上设计了一幅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主标识,在画的时候,需要搭起架子,人趴在上面去画,最多的时候五六个人同时围在一起绘制”,大家在工作中相互协调配合,最终,从绘画开始到成功烧制出第一件作品仅花费十天时间。

  1月28日除夕夜,我市特别制作的这只“春碗”在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惊艳亮相。与此同时,我市同步举行“春节申遗成功纪念碗·景德镇制”首发仪式,发布8款“春节申遗成功纪念碗”衍生系列作品,让更多朋友了解并爱上中国非遗,用“景德镇制”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

  据悉,“春碗”是景德镇继《唯我青白》后又一登上央视春晚的陶瓷艺术作品。“景德镇再次荣登央视春晚舞台,是我市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懈努力的体现。”景德镇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盛璟晶表示。

  景德镇千年窑火生生不息,手工制瓷技艺精湛,《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全市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00多名。72道手工制瓷工序,无不彰显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景德镇有很多技艺精湛的工匠,此次我有幸来承担‘春碗’的制作,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吴江中表示,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通过陶瓷这一载体来体现春节申遗的成功,不仅是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推广,对于全世界人民进一步认识、了解、喜爱中华文化也是重要的一步。“春碗”上春晚,意义非凡。

  延伸阅读

  据了解,首发仪式上发布的8款“春节申遗成功纪念碗”衍生系列作品分为“春节申遗成功纪念碗·官方复刻款”“春节申遗成功纪念碗·1819限量珍藏款”两个系列,是由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权的陶瓷贸易官方渠道——景德镇陶瓷官方旗舰店,携手景德镇陶瓷商会,汇聚能工巧匠,集非遗技艺精华,倾心打造、独家出品,以瓷为媒,庆祝“中国年”成为了“世界年”。

  第一个系列:

  “春节申遗成功纪念碗·官方复刻款”是以在2025央视春晚亮相的“庆祝瓷碗”为原型,等比缩小复刻纪念主碗,并衍生出喜乐安宁系列及青花系列的副碗,主副碗相得益彰。采用传统经典“正德碗”器型,运用健康、环保的釉中彩工艺,巧妙融入“贴窗花”“舞狮”“舞龙”“放鞭炮”“团圆饭”“看大戏”六大春节年俗,满载中国人对迎新、祈福、团圆、和合的美好向往。

  第二个系列:

  “春节申遗成功纪念碗·1819限量珍藏款”是以“福”为主题,集景德镇特有的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工艺之大成,从成型到绘制均由景德镇非遗传承人匠心手作,限量发行1819套,以庆祝春节申遗成功,并致敬景德镇 2025 年 10月18日至19日将举办的首届“全球陶瓷嘉年华”,值得每一位热爱中国陶瓷文化、珍视非遗传承的人士珍藏。

  (全媒体记者 张怡 吴哲慧)

  景德镇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 多项数字技术解码“兵马俑军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