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景德镇“春碗”,中国春节给世界的礼物!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西> 要闻 > 正文

景德镇“春碗”,中国春节给世界的礼物!

来源:景德镇发布2025-01-30 09:42

  1月,临近春节,年味渐浓,景德镇十余名能工巧匠们正聚集在一起,加班加点设计制作一件特殊的陶瓷艺术作品——“春碗”。去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为此,景德镇围绕春节元素、年俗活动、申遗元年等内容专门创作了一件陶瓷大碗作为纪念,让人们在欢度佳节的同时,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12月4日春节申遗成功,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名册,总数世界第一,作为非遗工作者我们欢欣鼓舞。景德镇作为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就想用特色鲜明的陶瓷语言来表达对春节申遗成功的祝贺。”景德镇市文旅局党组成员、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主任余红生介绍。

  对此,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多次研究调度,第一时间发动非遗传承人、基地和高校,积极开展创意设计。各界踊跃参与,亮出绝活,短短几天时间就形成了30多个独具创意的设计方案。其中之一就是这款“春碗”。

  景德镇的能工巧匠们设计制作的“春碗”。(全媒体记者 陈俊绮摄)

  “春碗”口径达1米、高度56厘米,整体以正德碗为造型,以祝贺春节申遗成功为主题,通过青花、粉彩、雕刻以及描金工艺,将传统春节元素巧妙结合于正德碗之上。不同字体的五个“福”字,传递了五福临门的祝福;舞龙、舞狮,孩童嬉闹放鞭炮、烟花,中国结与灯笼高挂等年俗场景,更是展现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和非遗习俗的魅力。

  为保证作品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此次“春碗”的制作由十余名非遗传承人共同参与。“春碗”制作负责人、省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特大件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江中告诉记者,由于时间紧,气候寒冷,大件瓷器烧制时间长,他们来不及等泥坯自然干燥,在提前制作了13个泥坯的准备下,通过人为干预快速干燥,最后拿到了3个有效泥坯。而后绘画、雕刻等多个工序同步进行,“因为碗的底芯上设计了一幅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主标识,在画的时候,需要搭起架子,人趴在上面去画,最多的时候五六个人同时围在一起绘制”,大家在工作中相互协调配合,最终,从绘画开始到成功烧制出第一件作品仅花费十天时间。

  1月28日除夕夜,我市特别制作的这只“春碗”在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惊艳亮相。与此同时,我市同步举行“春节申遗成功纪念碗·景德镇制”首发仪式,发布8款“春节申遗成功纪念碗”衍生系列作品,让更多朋友了解并爱上中国非遗,用“景德镇制”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

  据悉,“春碗”是景德镇继《唯我青白》后又一登上央视春晚的陶瓷艺术作品。“景德镇再次荣登央视春晚舞台,是我市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懈努力的体现。”景德镇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盛璟晶表示。

  景德镇千年窑火生生不息,手工制瓷技艺精湛,《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全市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00多名。72道手工制瓷工序,无不彰显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景德镇有很多技艺精湛的工匠,此次我有幸来承担‘春碗’的制作,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吴江中表示,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通过陶瓷这一载体来体现春节申遗的成功,不仅是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推广,对于全世界人民进一步认识、了解、喜爱中华文化也是重要的一步。“春碗”上春晚,意义非凡。

  延伸阅读

  据了解,首发仪式上发布的8款“春节申遗成功纪念碗”衍生系列作品分为“春节申遗成功纪念碗·官方复刻款”“春节申遗成功纪念碗·1819限量珍藏款”两个系列,是由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权的陶瓷贸易官方渠道——景德镇陶瓷官方旗舰店,携手景德镇陶瓷商会,汇聚能工巧匠,集非遗技艺精华,倾心打造、独家出品,以瓷为媒,庆祝“中国年”成为了“世界年”。

  第一个系列:

  “春节申遗成功纪念碗·官方复刻款”是以在2025央视春晚亮相的“庆祝瓷碗”为原型,等比缩小复刻纪念主碗,并衍生出喜乐安宁系列及青花系列的副碗,主副碗相得益彰。采用传统经典“正德碗”器型,运用健康、环保的釉中彩工艺,巧妙融入“贴窗花”“舞狮”“舞龙”“放鞭炮”“团圆饭”“看大戏”六大春节年俗,满载中国人对迎新、祈福、团圆、和合的美好向往。

  第二个系列:

  “春节申遗成功纪念碗·1819限量珍藏款”是以“福”为主题,集景德镇特有的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工艺之大成,从成型到绘制均由景德镇非遗传承人匠心手作,限量发行1819套,以庆祝春节申遗成功,并致敬景德镇 2025 年 10月18日至19日将举办的首届“全球陶瓷嘉年华”,值得每一位热爱中国陶瓷文化、珍视非遗传承的人士珍藏。

  (全媒体记者 张怡 吴哲慧)

  景德镇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