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西> 要闻 > 正文

“乡土”上的那些人

来源:中国江西网-江西日报2023-01-31 14:20

  巍巍马头墙悠悠广仁庄,喝一碗早酒,刻一块雕版,样式雷建广厦千万间,江右子民谨记耕读传家……不久前,现象级话剧《遥远的乡土》温情亮相第六届江西艺术节,它精粹赣鄱乡土的人情世故,绵延暖暖的家国情怀,质地细腻打动人心,再次收获观众的热烈口碑。

  一部剧的成功,离不开主创团队——连续四次摘得“文华导演奖”的导演傅勇凡、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才子编剧步川、多领域金牌音乐制作人石松,以及长春电影节影帝宋运成、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龙红、双栖影视与话剧舞台的王丽波、演唱主题曲的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庆爽等,他们凭着精湛的专业质素,掬一抔乡土泥塑艺术精品。然而,琳琅的称呼、耀眼的荣光,未曾暗淡他们共有的身份——

  撩开红幕 他们用话剧传播江西文化

  《遥远的乡土》是江西省话剧团倾力打造的一部本土大戏,讲述了江右子弟余墨林罢官归乡后,从母亲梅太夫人手中接任义庄总理,洪灾爆发后筹粮五万石,救下白鹤村及天宝县百姓的故事。话剧将天宝墨庄、永修样式雷、浒湾刻书、赣县王太夫人祠等江西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让人感受到满满的乡情。

  为了给观众呈现最完美的舞台效果,剧组在江西艺术节展演前夕,进行了连日的紧张联排。展演前的一个下午,记者走进了南昌市子固路省话剧团——

  偌大的剧场空荡荡,没有布景、没有华服、没有观众,只有十几把折叠椅、一张沙发和一个放水壶的茶几。出人意料的是,剧场内安静极了,大家坐着纹丝不动,眼神灼灼看向舞台,演员脚步落在地板上的“咚咚”声清晰入耳。

  舞台上,担心外出筹粮的母亲的安危,余墨林沉默着蹲在地上,青梅竹马的自芳则坐在一架手推车后侧掩面而泣,车上还有几个装满赈灾粮的麻包。

  忽然,一个清晰的嗓音,将凝固的空气瞬间打散。

  “把前面那个横着的麻包竖起来。”说这话的正是导演傅勇凡。

  傅勇凡个子高挑,穿一件纯黑外套,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样式简洁,胸前的酒红色围巾落落大方,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儒雅之气。但就是这个温和的男人导起戏来,却无比“挑剔”。

  余墨林从地上坐起,动手把麻包放平整。只听得傅导又道:“自芳,你坐前面来正对观众。”话落,自芳起身走到推车前面坐下。

  此时,安静杀了个回马枪,傅勇凡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眼神凝滞若有所思,沉默良久,道:“嗯,还是坐后面背对观众好,更有女儿家韵味。”

  “哈哈哈!”台下台下的演员面面相觑,齐声笑了起来……

  “戏剧界有一句老话,十年磨一戏。一件艺术品固然没有绝对标准来衡量,但它或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遗憾。舞台剧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每一次的演出,都可以进行修改。我希望能把《遥远的乡土》打磨到最佳状态,让这部剧演得更长久,让江西文化为更多人所知晓。”

  与傅勇凡一样,孜孜以求缔造精品话剧的还有演员宋运成,而他饰演的正是秉浩然正气、寻人间正道的天子门生余墨林。

  “演员可以塑造任何角色,但演员本身是一种材料,对某些角色会有一定局限性。我的形象气质更接近于军人, 而余墨林与我的生活相隔太远。”为了突破局限,宋运成自我加压反复排练,一句台词一个动作细细揣摩,加之丰富的舞台经验和剧组人员的默契配合,他饰演的余墨林立体鲜活,获得专家观众一致好评。

  正当傅勇凡指点舞台、宋运成激扬演绎时,话剧《遥远的乡土》其他主创们也游弋戏剧海洋、用话剧唱响江西声音:演员龙红和王丽波,前者从戏曲跨界话剧,后者双栖影视与舞台,皆将造福乡民的梅太夫人刻画得入木三分;75岁的康保民,与剧中老鬼形象年纪一致,无需刻意表演,已然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表……

  登上舞台 他们深情告白脚下的乡土

  “我的乡土,你这泥泞的、坚韧的精灵!你安放了我祖先的魂灵,安放了父老乡亲世世代代的梦想,安放了我终生难以安放的亲娘……”

  剧尾,梅太夫人抱重病之躯,遍访先夫生前故友,募集粮谷近三万石,天宝县十几万灾民死里逃生,梅太夫人却仙逝路途。余墨林赈灾有功,启赴山西任职,他掬一抔乡土泪光闪烁,诉说着对乡土的依恋和不舍。大段的真挚告白,将仲冬时节在省话剧团经典剧场上演的话剧《遥远的乡土》推向高潮。与余墨林一样,台下许多观众默默垂泪。

  36年前,宋运成背起重重行囊,离开了生养他19年的哈尔滨,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南昌求学。一个是北方雪国,一个是江南水乡,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们,宋运成感到了孤独。然而,当他踏进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原江西省文艺学校)的大门,开始学习话剧表演的那一刻,他与这块土地,注定发酵出一份沉甸甸的情感。

  “学校里,许多老师给予我悉心教育;生活中,江西人、江西文化,都让我感到亲切。”毕业后,宋运成被分配到省话剧团工作,成为一名专业演员。从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村长到电视剧《木府风云》中的西和,再到电影《百团大战》中的贺龙,宋运成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阔。尽管如此,他始终无法忘却这块承载他演员梦想的第二故乡:“我是一名受了江西巨大恩惠的学生,我心怀感恩想去回报。”

  话说大千,剧演人生。话剧,是宋运成演员之路的起点,也是他这份情感的载体。多年来,宋运成一直钟情本土话剧,参加了《遥远的道路》《可爱的中国》《生如夏花》等话剧演出,并凭借在《生如夏花》中生动诠释方志敏一角,荣获“第九届中国话剧金狮奖”表演奖。而为了《遥远的乡土》,宋运成婉拒了经纪公司高价片酬的邀约,脱下了略显时髦的明星装扮,换上了排戏时穿的“土气”的灰色长袍……

  宋运成把感恩的心融进了《遥远的乡土》,而导演傅勇凡则把骨子里的“家乡情结”刻进了乡土。

  1984年,土生土长的南昌人傅勇凡从江西艺术职业学院话剧班毕业,考入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剧团担任演员。在他乡工作的日子,傅勇凡一直有个情结,那就是回到家乡,为那个自己演过群众、跑过龙套的省话剧团舞台创作一台剧目,但他自感,光有愿望没有能力是不行的。

  从事舞台艺术30多年来,傅勇凡始终秉持用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理念,辛勤浇灌,终使其栽培的艺术之树郁郁葱葱,导演的近百部作品硕果芬芳,其中话剧《天籁》、话剧《红帆》、人偶音乐剧《八层半》、话剧《共产党宣言》、话剧《麻醉师》让他连续收获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导演奖”。

  台上百般荣光,台下终是江西郎。傅勇凡回乡执导《遥远的乡土》,探索最完美的家乡表达:剧本初创时,他与编剧步川通宵沟通剧情,打磨剧本,两人思想碰撞擦出的团团火花,一次次让剧本涅槃重生;排练时,一个动作、一束灯光,他思量再三反复试验……

  该剧作曲石松,是傅勇凡的老搭档,他的祖父是曾任江西省文化局长、为江西文艺作出巨大奉献的石凌鹤。石松结合江西民歌,创作了宛转悠扬的主题音乐《桃花谣》。谢幕时,这首极具江西元素的乐曲再次唱响:

  “高高山上(哎)一棵桃(啰),风吹桃花漫山飘(哎),桃花落了介就落了罢,桃儿枝头摇(嘞)枝头摇,哎呀嘞……”

  悠扬歌声中,包括导演在内的40多位演职人员纷纷从幕后走向前台,大家伴着曲调,齐声高唱“哎呀嘞”。那深情的歌声与雷鸣般的掌声相互胶着,飘飞大地,久久回旋,沉淀为一场动情的乡土告白。

  光影流转 他们把梓里风景定格艺术长河

  依依不舍中,《遥远的乡土》近两个半小时的演出落下了幕布。热情的观众慢慢退去,灯光渐渐暗淡,剧场开始归于平静。但,这不是“乡土”上那些人的终点,而更像是一个起点,并且在这个起点上,江西话剧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可能——

  2015年12月,《遥远的乡土》在省城开演,瞬时风靡洪城。市民争相抢票,甚至一度出现黄牛倒票的现象;公演不久,该剧在北京大学连演两场,受到专家学者、北大师生一致好评;2016年5月,该剧从全国300多部戏剧中脱颖而出,入选了只有25个席位的2016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

  “在浮躁的当下,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被人们遗忘了,但这些东西其实是大家非常渴望拥有的。《遥远的乡土》不狭隘地放在一个具体的村落,以大江西的地域视野,表现这块乡土上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地域文化的历史题材来进行主旋律的表达,让观众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重拾文化自信,得到‘事无巨细唯在做,官有大小只是名’的关于做人、做事、做官的正能量。”傅勇凡告诉记者,这是该剧最成功的地方。

  据悉,今年省话剧团将推出《八一风暴》《阳明三夜》《八大山人》三部大戏,它们无一例外都是本土题材的。

  不久前,宋运成度过了自己55岁的生日。他猛然发现,团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他们不再叫自己“宋哥”“运成哥”,而是改称为“老师”。宋运成自谦,大家这么称呼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渊博的才学,而是因为他的年纪。

  “与那些大艺术家相比,我还有许多不足,但对这群年轻人来说,我毕竟有一些演戏经验,我有责任带着这群年轻人往前走,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道路。”

  话剧是语言的艺术,为了提高大家的语感,2016年初,宋运成让每个人找两首诗歌、或者散文来练习语言,并由他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一个月后,大家的语感得到明显提升,还把这些诗歌、散文搬上舞台,策划出“一往情深”新年朗诵会,新颖的内容和形式,让当天的观众欲罢不能;刚刚结束的本届艺术节上,宋运成初执导筒、熊伟编剧的另一部话剧《小丑》一上演,便收获了业界口碑和观众好评。

  …………

  此刻,“乡土”上的那些人已经离散剧场,但他们打造的精品话剧,美丽了万千市民的一个个不眠之夜。

  缤纷舞台,涵养一座城,熏染一方人。从表现浓厚生活气息的《古井巷》到讴歌方志敏高尚品格的《生如夏花》,再到这部《遥远的乡土》,吸吮地方营养,把土产做成特产,对外讲好江西故事,是省话剧团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也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法宝。因为这群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泱泱赣地之上,话剧,定会飘进千家万户,成为与稻米一样,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存在。

  □ 本报记者 万芸芸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在重庆考察调研

  • 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昆明举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