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江西寻乌扶贫见闻:发展“两业”助脱贫 文化建设固成果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西>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张悦鑫]

江西寻乌扶贫见闻:发展“两业”助脱贫 文化建设固成果

来源:中新网2020-09-08 15:44

24小时热图
  •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首对斜拉索成功挂设

  • 江苏古建筑老街区走笔

  • 跳水世界杯:中国队夺得混合团体冠军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

江西寻乌扶贫见闻:发展“两业”助脱贫文化建设固成果

  航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城。 刘力鑫 摄

  中新网赣州9月7日电 题:江西寻乌扶贫见闻:发展“两业”助脱贫 文化建设固成果

  作者 刘力鑫

  地处江西省东南部,居赣、闽、粤三省交界处,被群山环绕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7年发布的《寻乌县扶贫脱贫工作调查报告》曾这样写道:“贫困落后仍然是寻乌的基本特征,基础设施欠账多,产业结构单一,县级财力薄弱,农村贫困面依然较广、贫困程度较深。”

  三年过去,寻乌县已经全县脱贫,城乡面貌、群众生产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当地仍按照“四个不摘”要求,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文化扶贫等举措,持续推进精准方略,稳步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航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南桥镇现代设施农业。 刘力鑫 摄

  航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南桥镇现代设施农业。 刘力鑫 摄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

  今年43岁的刘乾亨曾是寻乌县晨光镇龙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刘乾亨先后种过脐橙、米蕉,也养过番鸭,依靠多种扶贫产业,逐渐实现脱贫致富。他不仅在村里盖起了新房,还买了一辆小轿车。

  “我自21岁起就离家外出打工,但一直也没挣到什么钱,没想到回家创业后还赚得更多。”刘乾亨说,如今他不仅收入提高,时间上也更加自由。即使是像去年那样干旱的年份,他的果园也有四万多斤的收成,能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

  在龙图村,还有很多村民和刘乾亨一样,搭上了村里产业发展的快车。晨光镇镇长吴九生介绍,该村引导村民树立“勤劳致富”理念,大力发展脐橙、蜜桔、糯米蕉、百香果等特色产业,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也从2014年底建档立卡时的2184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11649元。

  而在寻乌县南桥镇镇长谢大铭眼中,盖再多房子,不如发展产业、发展企业。

  南桥镇是寻乌县的产业示范镇。“我们镇光百香果、葡萄、龙脑樟等作物就种植有几万亩,蔬菜大棚也有2500余亩。我们还有一个辣椒酱厂、一个龙脑樟加工厂和一个水咸菜厂,经济效益都很好!”谢大铭自豪地说起南桥镇的情况。

  在寻乌县南桥镇,记者见到了今年57岁的杨运兰。2015年,杨运兰响应家乡政府号召,带着2000万元资金从海南回到了家乡,成立寻乌县羊角园果蔬有限公司。2019年,该公司产值接近七千万元,公司生产的辣椒酱在赣州市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5%。

  “从2015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会把免费的辣椒苗送到辣椒种植基地和农户手中,对他们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对所有产出的辣椒进行保底收购。这一方面能为农户节省种植成本,降低种植风险,激发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保证我们辣椒酱原材料的品质。”杨运兰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企业已累计送出辣椒苗木约550万株,总价值约700万元,有效带动4867户农民的生产就业,由此给农户带来的总收益超过1700万元人民币。

  杨运兰表示,贫困户帮忙种辣椒,人均一年最少增收四千元,最好的可以有一万多,收入十分可观。

图为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卢屋村“四点半课堂”,志愿者老师正在辅导学生。 王凯丰 摄

  图为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卢屋村“四点半课堂”,志愿者老师正在辅导学生。 王凯丰 摄

  就业扶贫直接带动脱贫

  在寻乌县城北的县城规划区黄金位置,坐落着寻乌县东江源生态移民小镇,其中移民小镇的一期项目——太湖新村已经建成。

  在太湖新村内,记者见到了在自家新房里创办小型制衣厂的居民何家炎。何家炎告诉记者,他曾在广东的制衣厂打工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搬到县城后我发现家乡也有很多人会做衣服,同时政府又提供了很多扶持政策,我就决定留在家乡创业,目前已经开了两个车间,还吸纳了本村的贫困户就业。”

  2017年,因建设寻乌县规模最大的单个民生工程——太湖水库的需要,位于寻乌县北部大山深处的江西省定“十二五”重点贫困村——水源乡太湖村,整体易地搬迁到了县城,成为了如今的“太湖新村”。

  水源乡党委书记邹文平告诉记者,“村民搬到县城新村之后,收入渠道大大变宽。无论是想继续发展种植业,或者到县城找工作、自主创业等等,我们政府都尽力提供资金、政策上的扶持。”

  据了解,寻乌县投入了15.13亿元,在移民小镇附近同步建设综合物流园、电商产业园、通用设备制造园三大产业就业平台,预计可提供14100个就业岗位。而在太湖新村门口就是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宽敞马路,群众生活、就业将实现便利化、就近化。

  为解决居民技能单一问题,太湖新村还积极开展电商、通用设备制造、制衣等实用技能培训,拓宽移民就业门路。目前,生态移民小镇有370多名移民实现就近就业,520多名移民创办经济实体,实现“务农到务工”的就业转变。

航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太湖新村全景。 刘力鑫 摄

  航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太湖新村全景。 刘力鑫 摄

  文化惠民巩固扶贫工作

  “村风民风好不好,对于脱贫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几年前我刚来乡里的时候,村民的文化生活十分单调。甚至有一些村民在家里打牌赌博,危害很大。”寻乌县项山乡组织宣传委员曹鹏如此说道。

  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项山乡卢屋村建设了一个文化广场和文化书屋。如今每天晚上都有很多村民前往文化广场跳广场舞,村委会也会时不时组织一些书画活动和文艺演出。

  “我觉得跳舞可以让人高兴,所以每天晚上我都会去跳。现在村里的妇女晚上都会早点做饭,赶着去文化广场跳舞。”潘银英是卢屋村的一位普通村民,过去她因残而贫,腿脚不方便,但却因为文化广场的出现,喜欢上了跳广场舞。

  在曹鹏看来,通过把残疾人这一类的弱势群体关爱好动员起来,可以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进而影响到更多村民,通过文化扶贫潜移默化让扶贫工作巩固下来。

  除此之外,当地还依托文化书屋建设了一个“四点半”课堂。

  据统计,卢屋村共有4-14周岁儿童126人,其中留守儿童13人。这些孩子的父母要么在外地务工,要么白天在村里农忙,孩子下午放学后面临着无人照顾的局面。

  为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当地组织学校教师担任志愿者,为学生免费提供放学后的学习辅导、课外书籍阅读以及兴趣爱好课程,有效促进了当地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龙图村,当地通过“1+N”的形式引导村民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所谓“1+N”即“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加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其中,文明实践站有着丰富的文化娱乐设施,能为村民提供唱歌、弹琴、读书、交流的空间,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种讲座以拓宽村民的视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