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江西仙女湖打造当代七夕新文化样本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西> 要闻 > 正文

江西仙女湖打造当代七夕新文化样本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0-09-01 13:0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日前,首届仙女湖七夕文化公共艺术展在江西新余开幕。

  作为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七夕文化旅游节重点项目之一,首届仙女湖七夕文化公共艺术展由新余市仙女湖管委会承办,北京奇见展策团队提供特别支持。此次仙女湖公共艺术节邀请了知名策展人孙越担纲策展,艺术家华兴作为总设计师及景晓雷、高孝午等参展艺术家,共同围绕仙女湖的仙女文化与七夕传统习俗呈现此次公共艺术大展。

江西仙女湖打造当代七夕新文化样本

  以七夕文化而闻名的仙女湖决心走出一条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振兴之路,多年来一直立足本土特色,大力挖掘和弘扬七夕文化,全力打造城乡旅游升级版的示范样板,也为推动乡村振兴、推动文旅融合,提供另一种可供选择的路径。

  谈到此次项目策划时,策展人孙越提到她在网上查看了大量的观众对仙女湖景区的留言,很多人的反馈是风景美,但是和仙女传说或七夕文化相关的内容却不够丰富。于是,策划团队和艺术家们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孙越看来,七夕包含着很多古人的崇拜,还有从宫廷到民间多种多样的仪式活动,这些仪式和活动并不单纯只是来源于神话故事跟爱情相关,而是甚至跟传统的农耕文化,包括古代传统手工艺有着深刻的关联。围绕着相关元素,结合当代语言和形式,才能形成和仙女湖有关的户外公共艺术项目。

  凭籍当地自然、历史资源,通过营造与传播,打造文旅项目,从景点到民宿利用城乡之间的流动性发展当地经济,以商业化、市场化运作改变当地生态与生活水准。出于这样的出发点,北京奇见展策团队联合艺术家们,在仙女湖秀丽的山水间,以仙女与爱情七夕为题,创作和展示了包含雕塑、装置、村庄壁画等在内的第一届仙女湖七夕文化大型公共艺术展,让仙女湖传说生动丰富而充满当代艺术气息。

  作为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仙女湖也因此衍生出七夕文化。围绕仙女湖、毛衣仙女传说与七夕文化,在仙女湖风景区长达33公里的环湖路沿途及龙王岛上,公共艺术展的参展艺术家们创作了“仙湖问天”“仙女寻踪”“喜蛛应巧”“七彩星愿”“兰夜画屏”“穿针乞巧”“星河汉月”“兰夜斗巧”等多组阐释七夕传统文化的大型户外艺术装置和公共雕塑。

  走进仙女湖第一站,看到的是来自艺术家景晓雷的镭射装置作品《仙湖问天》。一个个镜面,映射不断变幻的天空,白天,它们静卧草坪,映射仙女湖的蓝天白云;夜里,镜面内置激光射灯装置,它们向深邃的苍穹发出万丈光芒。这里还有一处特别的观景台,艺术团队为游客绘制了3D画七彩锦鲤彩绘,与仙女湖风光融为一体,又充满童话般的浪漫气息。

江西仙女湖打造当代七夕新文化样本

江西仙女湖打造当代七夕新文化样本

  在仙女湖风景区环湖路的4号泄洪坝上,一件大型七彩的编织装置在阳光下缤纷夺目,作品由艺术家华兴采用150万米彩线编织而成。相传从南北朝时,七夕就有这样一种浪漫的习俗——女孩们在七夕前一夜捉红色的小蜘蛛放在自己的首饰盒或者粉盒里。第二天,会与姐妹们比赛看谁的小蜘蛛结的网更紧密、漂亮、完整。胜出者将在手工艺技巧和爱情婚姻上得到上天的祝福。小小蛛网,历代验巧之法也稍有不同,华兴用色彩不一,疏密有致的方式回应传统。

  在仙女湖景区的花湾里,华兴创作了一组名为“七彩星愿”的彩色玻璃装置。其中,圆形玻璃屋的设计灵感来自古人“天圆地方”观念中的苍穹,几何形的分割与夜空里璀璨星河的布局相近;走进玻璃屋的游客可以在玻璃屋七彩斑斓的穹顶下许下美好的心愿。

  “仙女寻踪”的装置作品则屹立在仙女湖景区的码头,在这里,仙女故事的来源以最直白的形式,让游客读懂仙女传说,在古文与诗词中了解文化历史。环湖路的沿途,一组“兰夜画屏”的灯光装置作品,将仙女湖中99座仙山以七夕古诗词灯光装置点亮,观众在画中夜游仙湖,在诗里寻古遇仙。

江西仙女湖打造当代七夕新文化样本

  此外,为了提升游客在仙女湖景区更美好的文旅体验,针对仙女湖的环境以及公共设施,几组不同的艺术装置和彩绘项目精彩呈现。来自两汉以来自宫廷流传到民间延续两千多年的七夕仪式——女子以彩线穿针祈福,“穿针乞巧”展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星河汉月”则是艺术家打造的一组七星拱月的艺术装置,呼应七夕之夜星河两岸的牛郎与织女星。月亮座椅靠背上一条白色的心电图,中间凸起一颗红心,发出柔美的光芒。“兰夜斗巧” 是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每年七月七日,在池畔奏乐,后用七色彩缕,互相绊结,再以彩线穿针或制作精美手工,比赛斗巧。

江西仙女湖打造当代七夕新文化样本

  雕塑家高孝午的作品《再生-蜻蜓》和景晓雷的作品《预言》也亮相此次仙女湖七夕文化公共艺术展。《再生》系列作品中,高孝午以鹿、龟、鱼、蜻蜓和蜜蜂等大自然中的动物主题,通过放大、夸张与隐喻等转化的手法,表现自然界的异化与幻生。高孝午表示:“作品是用再生唤醒最初的自然,以诗意、宁静的形态幻化出来的多彩多姿形态,唤醒人类对原初自然的梦想与憧憬,走向一种更大的关怀。”而景晓雷的《预言》的文化思考是多维度的,以开放式的思维方式传达了当代人对传统文化观的历史关照,以及东方自然观下对当今社会的反思。

江西仙女湖打造当代七夕新文化样本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为仙女湖楼下村临街民家建筑创作9组以“七夕文化”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壁画作品,让整个楼下村的民居与交通的视觉系统得到美化和改善。除了视觉美化,七夕文化的典故和文化内涵也注入其中,让游客在仙女湖的每个角落都能切身感受到七夕文化的内涵。

江西仙女湖打造当代七夕新文化样本

  区别于以往公共艺术节的项目,北京奇见展策团队在策划此次公共艺术节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两千年来包含在“七夕”这一概念内丰富的民生、礼仪、伦理、工艺、诗词等领域的历史知识,邀请艺术家为仙女湖七夕文化的挖掘与呈现共同努力,创造出一系列艺术与旅游结合的新文化景点。在仙女湖美丽的山林湖泊间,不光有绿草丰茂、美丽湖泊景色,更有白天夜间交织散发的艺术气息,呼应着七夕之夜星河两岸的牛郎与织女星。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呢 通讯员 唐来德)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 甘肃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春播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