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平均每人次赔付5508元!“江苏医惠保1号”已赔付1.4万人次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江苏 > 正文

平均每人次赔付5508元!“江苏医惠保1号”已赔付1.4万人次

来源:微讯江苏2022-04-28 14:49

  江苏省医疗保障局4月26日发布消息,截至4月20日,江苏首个面向全省、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江苏医惠保1号”投保人数超过309.5万人,理赔1.4万人次,理赔总金额7559.9万元,平均每人次赔付5508元。

  据了解,在获得理赔的人员中,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仅出生5个月,最大单笔理赔16.4万元,赔付金额超过5万元的超过70件,有效减轻了群众高额医疗费用负担。

  目前“江苏医惠保1号”投保通道持续开放,但当前投保的有90天的等待期,在等待期满后发生相关医疗费用“江苏医惠保1号”按规定理赔。

  “江苏医惠保1号”政策小贴士

  Q:

  “江苏医惠保1号”提供哪些方面的保障?

  A:

  江苏医惠保1号提供四个方面的保障:

  责任一:保障住院、门特治疗以及使用国家谈判“双通道”药品发生的医保目录内费用,经基本医保保障后个人自付费用较高部分。该项责任年度免赔额1万元,“超过免赔额0至10万元”赔付65%,“超过免赔额10万元以上”赔付77%,最高赔付额100万元。

  责任二:保障住院和门特治疗发生的合理且必须的医保目录外个人自费费用,包括医保目录外自费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切实减轻患者医保目录外费用负担。该项责任年度免赔额2万元。“超过免赔额0至10万元”赔付55%,“超过免赔额10万元以上”赔付67%,最高赔付额100万元。

  责任三:对经上述两项保障责任保障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再予以赔付(包括免赔额1万元和2万元在内的自付和自费总费用)。该项保障责任免赔额5万元,赔付比例为45%,最高赔付额100万元,切实缓解重特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问题。

  责任四:对部分特殊重特大疾病进行补充保障。

  Q:

  发生医疗费用后,如何申请理赔?

  A:

  “江苏医惠保1号”依托大数据等技术,由共保体保险机构共同建立了专属理赔平台,并推出“快赔”服务。申请快赔只需填写个人信息,一般无需上传住院医疗单据,大幅简化了理赔申请手续。申请人可关注“江苏医惠保1号”微信公众号,点击公众号菜单——理赔服务——理赔服务——申请理赔,按照提示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即可。申请人可通过该页面的“理赔记录查询”查询理赔进度,对性质明确,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申请,将及时进行核定。申请人也可拨打客服电话4000651066咨询。

  Q:

  江苏医惠保1号”有理赔次数限制吗?

  A:

  “江苏医惠保1号”生效后,因多次住院等发生符合赔付范围的费用,可累加计算,没有理赔次数限制,直到某项保障责任达到最高理赔额。比如,患者在“江苏医惠保1号”生效期内,第一次住院发生符合“责任一”的费用5000元,未达到免赔额1万元,不符合理赔条件;第二次住院又发生了符合“责任一”的费用8000元,累计1.3万元,超过免赔额1万元的3000元部分可以获得65%的理赔,即可获得赔付1950元。

  Q:

  “江苏医惠保1号”投保后什么时候生效?

  A:

  “江苏医惠保1号”的集中投保期为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在2021年12月1日至31日投保的,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2022年1月1日至2月28日投保的,投保次日起生效。3月1日以后投保的,有90天的等待期,在等待期满后发生相关医疗费用“江苏医惠保1号”可以按规定理赔。

  转自:交汇点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