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民观察|一场蓝天盛会激活春城发展新动能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吉林> 要闻 > 正文

人民观察|一场蓝天盛会激活春城发展新动能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2025-09-26 18:09

  9月的北国春城,碧空如洗,引擎轰鸣。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的启幕,不仅让这座北国春城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更以一场“航空+”的多元实践,为城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航空展人潮涌动。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航空展人潮涌动。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从人潮涌动的观展现场到全城联动的文旅盛宴,从尖端科技的集中展示到产业生态的加速集聚,这场蓝天盛会,早已超越“展览”本身,正以澎湃之力,重塑长春的城市形象与发展轨迹,成为撬动长春文旅消费、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超级引擎”。

  航空展引爆文旅消费新热潮

  “上午看歼-20翱翔,傍晚逛新民大街航空主题街区,晚上到文化广场看无人机表演,全天都充满惊喜!”来自沈阳的游客刘女士带着孩子打卡长春多站后,忍不住在社交平台分享行程。航空展的热度,正以“全城联动”的姿态,点燃长春文旅消费的“烟火气”。

文化广场无人机表演。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文化广场无人机表演。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作为长春航空展文旅嘉年华的主阵地,9月6日开园的蓝天公园早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公园以5公里环线为基础,打造了“十里航迹路、百年航空史”主题游览线路,沿途融合绿地与航空元素设置打卡点,还布局了露营区、咖啡厅、亲子乐园等业态。据公园运营方介绍,开园至今每天都会迎来数以万计的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观光和游学。

  航空展期间,长春巧妙打造“航展+文旅”融合模式,让这场“蓝天盛宴”成为全民共享的城市嘉年华。新民大街化身“流动的航空博物馆”,百年航空史主题展览、“吉林一号”卫星模型静态展示吸引市民驻足;夜幕下2025架无人机组成的“四时俱好是长春”光影秀点亮夜空;肆季南河岸线公园的水火箭比赛、航空主题沙滩电影;净月潭的“纸尖飞行梦”研学营;长影世纪城的“山海奇妙夜”航空盛会……50余项特色活动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实现“天天有活动、处处可体验”。

长春航空展纪念冰箱贴。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长春航空展纪念冰箱贴。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为让游客“玩得舒心”,长春做足服务文章,构建起“公交+摆渡+自驾”的立体出行体系:公共交通方面,在长春西站、迎宾路、长白路3个方向,8条公交线路每日承担14万人次运力,2条免费摆渡专线、40台摆渡专车打通“最后一公里”;机场、火车站、航展现场设立文旅服务驿站,发放《2025年长春航空展文旅畅玩手册》,提供“一站式攻略”;23类869款航空主题文创产品同步上线,“空军四剑客”战机模型、航空展纪念徽章成为游客“带走长春记忆”的热门选择。可游、可感、可消费的体验,也真正实现了“一日观展,多日畅玩”。

  高新技术擎动空天产业新突破

  “第一次这么近看歼-20,机身的细节太震撼了!”在航空展静态展区,市民王先生举着相机不停拍摄首次静态展示的“大国重器”,而1号馆长春航空文化展示中心的“吉林一号”卫星模型前,孩子们正围着讲解员追问“卫星如何拍地球”。航空展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长春高新技术实力的“集中秀场”,从“天上的卫星”到“地上的无人机”,创新成果让人目不暇接。

歼-20首次静态展示。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歼-20首次静态展示。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作为“航空城”,长春的科技底气源于深厚的产业根基。长光卫星的“吉林一号”星座已是“明星选手”——117颗在轨卫星组成全球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网,覆盖国土资源监测、智慧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这些‘太空眼睛’不仅服务长春,还能为全球农业估产、森林防火提供数据支持。”长光卫星综合办公室主任张晓磊的介绍,让观众对“长春智造”充满自豪。

市民游客相聚蓝天盛会。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市民游客相聚蓝天盛会。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航空装备领域,长春企业同样交出亮眼答卷。长光博翔的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从气动构型到飞控算法全自主研发,填补了我国工业无人机领域空白;亿航智能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作为全球首款获民航局运营合格证的eVTOL产品,即将在净月潭开启试飞;通视光电的伺服稳定吊舱、翼启飞的无人机指挥系统,让观众直观感受“长春造”的硬核实力。

航空展上的飞行表演。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航空展上的飞行表演。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摄

  低空经济的“未来感”更让人大开眼界。全国首发的“紫东长空”低空经济大模型,在无人机冲突处理、规划最优飞行路径、突发事件管理决策等多个领域提供精准服务;3号馆内的“净月号”太空战舰科幻感拉满,作为“中国机甲宇宙”的首次亮相,不仅吸引游客打卡,更推动国产科幻IP全产业链发展。

  “航空展不仅是展示窗口,更是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的平台。”在2025年长春航空展新闻发布会上,长春市副市长鲁月表示,以航展为纽带,长春正推动航空技术与人工智能、新材料、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赛道注入动能。

  “航空引擎”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航空展的辐射效应,远不止于短暂的客流与消费。随着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的全面启用,一场更深层次的产城融合实践正在西部土地上演。

  “过去的生活环境和现在比差太多了,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民丰村生活了50多年的刘大姐道出了航空展对长春城市发展的深刻改变。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的建设,不仅让航空展从“每两年5天的盛会”变为“全年无休的日常”,更推动城市西部实现“蝶变”,构建起“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惠民”的新格局。

  作为长春“西部新增长极”,航博城以“一展一园一区”为骨架,将会展功能、生态公园与低空经济产业区有机串联。260万平方米的规划版图里,藏着产业发展的大文章。其中,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已预留33万平方米用地,推进低空飞行器中试基地、无人机维保中心建设,涵盖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航空文化展示中心作为永久展馆,未来将常态举办展览、研学活动,打造“永不落幕的航空展”,持续带动航空装备制造、文旅文创等产业发展。

  产业集聚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也在“提档升级”。长春航空文化展示中心8个月竣工,12条配套道路6个月实现通车,75万平方米的蓝天公园5个月建成;周边医疗、教育资源同步规划,多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拉近西部区域与市中心的时空距离。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专班办公室负责人伏圣兴介绍,航博城建设就带动50多个部门协同发力,召开120余次专题会议,创造了“长春速度”。

  航博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让市民在城市发展中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实现“城市发展”与“百姓幸福”的同频共振。

  当战鹰呼啸掠过长春的蓝天,当游客在新民大街的星空下驻足赞叹,当孩子们在科普馆里种下航天梦想——航空展已超越一场展览的范畴,成为长春城市转型的生动注脚。

  当“航空+”的理念融入城市血脉,长春正以蓝天为卷、以创新为笔,让“航空城”之名从历史荣光走向现实实践,让科技、产业与人文在北国黑土地上深度交融。(马俊华)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