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讯(记者王秋月 郑玉鑫)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该院谷麦团队经过数十年研究,成功培育出谷子杂交种——吉杂谷5号、吉杂谷8号,使曾经的“小作物”通过杂交育种焕发新生,让低产作物变身“高产明星”,让“杂粮配角”变成“致富主角”,为我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选择。
团队首席、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长春综合试验站站长张伟龙研究员介绍说,谷子花器小,人工去雄难度极大,上世纪的育种工作者常常在田间蹲上一整天,也未必能一次完成杂交。如今,团队利用“高温杀雄”技术——用塑料薄膜包裹湿润的谷穗,经日光炙烤使雄蕊失去活性,再用“接触法”授以父本花粉,杂交成功率从不足10%提升至50%以上。
据了解,团队在海南建有稳定的育种基地,利用热带气候使谷子生育期明显缩短,一年可种植两季,通过“南繁北育”,一年实现三代繁育,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加速优良品种筛选进程。
抗病性是育种的核心指标。针对谷子常见的白发病、谷瘟病等病害,团队建立了“田间诊断—定向选育”体系:通过观察叶片病斑、穗部形态,筛选出天然抗病单株,再经多代杂交强化抗性基因。据介绍,2024年,在我省西部连遭大雨、谷子病害发生严重情况下,吉杂谷5号损失率不到5%,而普通品种减产超20%;在干旱的极端天气下,吉杂谷8号品质优良、抗旱性突出,亩产仍达400公斤。今年,更是有望突破500公斤。
“以前农民不爱种谷子,一是产量低,二是难管理。”张伟龙告诉记者,东北传统谷子亩产多在300公斤左右,且需人工间苗、除草,费时费力。而团队培育的抗除草剂杂交谷子,实现“化学除草+机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作业,亩均可节约用工成本200元以上。
2024年,吉杂谷8号杂交谷子品种以12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农业企业,创我省杂粮品种转化最高纪录。目前,团队已累计转化9个常规品种、2个杂交品种,在东北春谷区累计推广种植超200万亩,带动农户每亩增收3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