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吉林物产丰富,有很多知名特产,还是著名的人参之乡。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人参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坚持小切口破题、大纵深推进,在体制机制、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求新求变,人参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迈上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如何进一步把富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7月28日,中国吉林网记者在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省农业农村厅进一步以乡村富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为抓手,突出做好“参、菌、鹿、蛙、渔、加”6篇文章,促进产业链主体更多留在县域、下沉产地,让农民分享到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加快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一是推进长白山人参高质量发展。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开展了种植登记备案、宜参地普查、市场整治、品牌打造、文化宣传等工作,市场秩序焕然一新,基本实现了“货真价实、优质优价”,今年上半年全省人参产业综合产值同比增长26.5%。近期,省政府又印发了《长白山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2030年)》,锚定产业发展各阶段任务目标,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市场诚信、品牌跃升、文化宣传等体系建设。
二是推进食药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我省黑木耳产业规模全国第二,灵芝、桑黄等药用菌规模居全国前列。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深入推进“东木西草”发展模式,布局建设一批黑木耳标准化示范区,灵芝、桑黄全产业链基地,羊肚菌、双孢菇等工厂化基地和专业菌种工厂,开发保健食品、休闲食品饮品,聚力打造北方食药用菌基地。
三是推进梅花鹿产业高质量发展。我省梅花鹿饲养量、鲜鹿茸产量均占全国70%左右。今年,立足打造千亿级梅花鹿产业,开展了“百名专家走千企进万户”活动,加快养殖扩群增量、“快消品”“高价值品”研发生产,拓展新零售业务,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市场消费需求。
四是推进林蛙产业高质量发展。吉林是东北林蛙的原产地,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年产量约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当前,省农业农村厅从全蛙利用、雄蛙开发破题,重点推动林蛙油药食同源,探索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方式,健全品质鉴定等标准体系,加快扩大加工产能,力争今年产值突破25亿元。
五是推进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启动实施生态渔业倍增计划,重点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建立以三倍体虹鳟为代表的水产种苗产业体系,扩大“大水面”增养殖规模,做强水产品加工,丰富渔文旅等消费新场景,打造“以渔治碱”改良苏打型盐碱地渔业综合利用新模式,上半年渔业经济总产值144.16亿元,全年预计达到350亿元。
六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这两年,省农业农村厅聚焦“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上持续发力。今年上半年,全省规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省农业农村厅正在推动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聚力攻坚三年行动,力争2027年产值突破6000亿元。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殷维 彭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