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货车在珲春口岸排队通关。郎 鹏摄
俄罗斯游客体验制作延边传统美食——辣白菜。郎 鹏摄
韩示明(右)为俄罗斯患者嘎丽娅把脉。本报记者 门杰伟摄
本报记者(右)在帝王蟹展销馆采访。王 旭摄
图片来源:吉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审图号为吉S(2025)014号
俄罗斯游客在珲春市渤海古镇景区游玩。郎 鹏摄
横跨珲春河的珲春大桥,是连接市区与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核心区的重要通道。郎 鹏摄
晨曦洒满珲春河,珲春市这座位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边陲小城,在浓郁的多元文化中苏醒。
热闹的早市上,摊主操着东北味的中朝俄三种语言吆喝揽客;珲春口岸,满载俄罗斯游客的大巴鱼贯驶入;朝鲜族村落里,朝鲜族象帽舞、满族剪纸和俄罗斯帝王蟹相映成趣……
“珲春”源自女真语,意为“边地”“边陲”。这里中朝俄三国陆路相连,中、朝、俄、韩、日五国水路互通,被誉为“东北亚十字路口”。如今这座名为“边陲”的城市,每年出入境人次远超常住人口,小边城赢得“大流量”,特色活动“火出圈”。多元文化交流互鉴,书写着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周边友好故事。
艾灸馆里的跨国“候鸟”——
“中医在珲春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艾灸之后,这两天胯骨感觉怎么样?睡得如何?”珲春“韩一灸艾灸堂”内,中医师韩示明一边为患者把脉,一边询问其感受。
坐在韩示明对面的并非中国患者,而是俄罗斯患者嘎丽娅。“最近状态好很多了,身体感觉很轻松!”一旁的翻译将嘎丽娅的答复转述给韩示明。
“那就没问题,今天再做一个艾灸疗程稳固病情。”韩示明在病历本上做好记录,安排工作人员带嘎丽娅前往艾灸室。弥漫的艾香中,韩示明身后的俄语锦旗格外醒目,上面写着:“感谢对俄罗斯患者展现的专业素养、关怀与友善——季娜伊达·彼得罗夫那,符拉迪沃斯托克。”艾灸馆门口等待区,坐满俄罗斯患者。
韩示明从医30年,是非遗代表性项目满族艾灸疗法州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医等中国非遗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与日俱增。”韩示明说,截至目前,已累计有数万名外国患者在珲春体验满族艾灸疗法,俄罗斯人占绝大多数,韩国人、日本人也越来越多。
“头一回见外国人进门时,我紧张得够呛。”2000年初第一次接诊俄罗斯患者的场景,韩示明至今印象深刻,“当时语言不通,全靠患者用手比划,我再给他治疗。”
随着中俄交往不断加深、中医文化持续传播,韩示明如今在高峰期每天接诊20多名俄罗斯患者,艾灸馆常年配有俄语翻译,韩示明胸前也挂上了俄语名牌“米沙”。“这是俄罗斯患者给我起的名字,意思是小熊。”韩示明笑着说,俄罗斯气候寒冷,当地人大多体内湿寒,需要艾灸。艾灸馆还专门改良优化了更适宜俄罗斯人体质的艾条。
好疗效口口相传。俄罗斯患者来源地从近处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逐步扩展到莫斯科、索契等地。还有几名俄罗斯人向韩示明拜师学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开起了艾灸馆。
韩示明的经历是珲春跨境医疗火热的缩影。近年来,到珲春接受中医治疗的俄罗斯人逐年增多。为给俄罗斯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珲春市中医医院成立了国际业务部,集挂号指导、预检分诊、门诊检查等于一体,还配备专业翻译,为俄罗斯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中医在珲春越来越有国际范儿,我们将继续与时俱进,在为俄罗斯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的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更多地方。”韩示明说。
“蟹”逅海鲜的发展新路——
“俄罗斯帝王蟹已成为珲春的网红商品”
“‘老铁’们看好了,这只从堪察加运来的5斤帝王蟹正活蹦乱跳呢,马上打包,现场发货!”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帝王蟹展销馆内,工作人员对着手机镜头,从暂养池中捞起挥舞巨螯的帝王蟹,麻利地钳住蟹身,装盒、铺冰、充氧、打包,一气呵成。
虽然不靠海,这里却是国内最大的鲜活帝王蟹集散地。每年通过珲春口岸进口的生鲜帝王蟹超150万只,占全国市场份额的约80%。“敢为天下‘鲜’的海鲜生意,在珲春有广阔发展空间。”展销馆内,圣金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说。2024年,该公司帝王蟹等鲜活海产品零售额超1000万元人民币,展销馆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作为土生土长的珲春人,王海儿时对帝王蟹“只知其名,未见其物”。“帝王蟹贸易是近年来的新兴事物,它的火爆与中俄经贸合作的深化密不可分。”王海介绍,俄罗斯是世界帝王蟹主产地之一。2016年,珲春口岸被正式批准为进口冰鲜海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成为俄罗斯帝王蟹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
近年来,珲春着力打造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智能物流分拨中心,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生态圈。海关开通进口鲜活水产品通关绿色通道,货物随到随检随放,边检站实施“鲜活产品优先预约通关”“延时闭关”等措施。
“俄罗斯帝王蟹已成为珲春的网红商品。”王海抚过展厅里的帝王蟹文创产品——15种深海蟹的蟹腿组合在一起的“钳包”、蟹壳形状的开瓶器、帝王蟹毛绒玩具……这些产品成为企业营收新增长点。
短短6年间,珲春以帝王蟹为代表的跨境电商贸易实现了百倍以上增长,贸易额从2018年的4300万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66.5亿元人民币。
“我们正着力构建‘买东北亚、卖全世界’的贸易格局。”珲春市商务局副局长方明浩介绍,依托地处东北亚重要节点区位优势,综合保税区、互市贸易等试点政策,珲春进口周边国家的优质产品并进行精深加工,同时将国内新能源汽车、纺织品等卖向全球。
深度交流架起中外“心桥”——
“跨国交往就像串门走亲戚”
“新年快乐!”“思—诺维姆—戈德姆!”2025年1月1日零时,珲春大街小巷灯火辉煌,人头攒动,欢呼声此起彼伏。3300多名俄罗斯游客选择在这里迎接新年。“这是我第二次在珲春过新年,我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城市很干净、人们很热情,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俄罗斯游客纳塔莉亚笑容满面。
“今年我们举办了两场面向俄罗斯游客的跨年晚会,效果非常好。”珲春宇通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许丽介绍,俄罗斯游客入境游已成为旅行社主营业务,仅今年上半年,旅行社就接待俄罗斯游客超2万人次,在元旦等旅游高峰期,俄罗斯游客更是“乌泱乌泱”地来珲春。
珲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俞美介绍,珲春常住人口仅20余万,2024年全年珲春口岸入境超30万人次,多数为俄罗斯人,相当于平均每天有近千名俄罗斯游客到珲春。
为何对珲春如此偏爱?“多方合力、持续发力,跨国交往就像串门走亲戚。”许丽介绍,俄罗斯游客喜欢自由自在的“换城度假”模式。珲春在旅游服务上做足了功课,珲春口岸执行每周7天、每天10小时通关制,商圈的牌匾采用中朝俄三国文字,当地商超、店铺服务人员大多会说简单的俄语,民众也十分热情友好。俄罗斯游客无需导游,就能在珲春自在畅行。
珲春既有白山黑水间的关东民俗,也有朝鲜族、满族等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还有三国交界的“国际范儿”,多元文化形成强大吸引力。“俄罗斯游客既能逛早市、跳广场舞,也能品尝锅包肉、石锅拌饭,还可以体验中医艾灸,每天行程丰富得很。”许丽说,如今,在珲春体验“中式生活”,已成为俄罗斯游客的风潮。
珲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办公室内的一张清单显示——今年3月,中俄学生在珲春共同制作“非遗艾条”;4月,“边城武韵”中俄青少年儿童武术套路大赛开赛;5月,珲春赴俄罗斯跨境自驾游首发团踏上旅程……“相互交流正从一项项活动转化为一整套机制,常态化开展。”俞美说。
7月1日,吉林省公安业务和社会化服务“一站式”口岸入境游综合服务窗口在珲春正式运行,一队由16名俄罗斯游客组成的自驾旅行团成为该窗口接待的首批入境外国游客。“这是我第一次自驾来珲春,在口岸办理通关手续十分便捷、迅速。”俄罗斯游客达吉娅娜说,“我们将在这里品尝延边特色美食,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当车队顺着中朝俄三语路标指示驶向珲春市区,阳光将珲春口岸的国门染成金色。伴随着往来更便捷、交流更频繁、贸易更繁荣,三国交界处的珲春,不断谱写出多元文化的瑰丽交响。
■链接·吉林延边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边境线长768.5公里,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镜北道、两江道、罗先市相望,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拥有9个对朝口岸、2个对俄口岸和1个国际空港,口岸过货量占吉林省90%以上。
近年来,延边大力优化提升各类开放平台,将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开放优势和发展红利。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延边跨境进出口中心创新“线下体验+线上通联”模式,助推全州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两位数增长。延吉机场国际货站、跨境电商监管作业区投入使用,珲春公路口岸实施“7天10小时工作制+旺季预约通关”,珲春铁路口岸扩展“直装直提”模式……高效畅通的开放通道,让周边国家“好货”在珲春口岸完成“全球分拨”。(门杰伟)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9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