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经参|“凉资源”何以撬动“热消费”——吉林壮大“避暑经济”见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吉林> 要闻 > 正文

经参|“凉资源”何以撬动“热消费”——吉林壮大“避暑经济”见闻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4-07-26 15:27

  酷暑时节,全国多地开启“蒸笼”模式,一些城市最高气温逼近40℃,“热得只差一把孜然了”成为网络热梗,“到哪避暑”也被推上热搜。

  相较其他地方,“冬夏并举”的吉林省不仅冬季冰雪热度攀高,夏季旅游市场亦不断“破圈”,受到众多游客青睐。做大、做活“避暑经济”,吉林有哪些“凉”方?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研。

经参|“凉资源”何以撬动“热消费”——吉林壮大“避暑经济”见闻

  这是长白山天池。记者 许畅 摄

  数百项活动盘活“凉”资源

  盛夏的长白山,林海翠绿,生机盎然。清冽的天池湖水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宛如一面“天空之镜”,引来游客争相打卡。

  “凉快”“空气好”“满眼绿”……记者在长白山景区采访时,听到最多的是游客们对当地生态气候的称赞。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三江源头,天池之水奔流而下,滋养着沃野千里、林田相间。加之吉林森林密、河湖多的生态禀赋,以滨水避暑、森林避暑、草原避暑为产品特色的“三江避暑休闲带”应运而生。

  避暑资源也与气象条件密不可分。吉林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共同发布的《吉林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报告》指出,吉林夏季全域平均温度22℃,平均湿度70%,紫外线平均指数不超过5,每日平均日照时长达7.3小时,微风日数达120天、白天无降水日数达110天。高纬度、低温度的吉林,是全国四大避暑区域避暑资源和条件最好的省份之一。

  半年冰天雪地,半年绿水青山。携程数据显示,阔别冰雪热的吉林,再迎避暑潮:长白山景区、净月潭、长春动植物公园、延吉恐龙王国等地成为热门景区;从客源地看,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地的游客较多。

  近年来,吉林突出冰雪和避暑“双产业”架构,以品牌思维构建现代化旅游业体系,形成冬有“长白天下雪”,夏有“清爽吉林·22℃夏天”的旅游IP。“让‘冷’资源‘热’起来,让‘凉’资源‘火’起来,吉林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杜一力评价说。

  7月初,第八届吉林省消夏避暑休闲季在长春全面启动。从长春消夏艺术季的精彩纷呈,到吉林市京剧展演的国粹韵味;从辽源琵琶文化艺术周的悠扬琴声,到长白山之夏文化旅游季的壮丽风光;从查干湖航空文化周的激情四溢,到延边咖啡文化周的浪漫情调……本届消夏避暑休闲季,吉林策划了277项消夏避暑文旅节事活动,以及“精彩夜吉林”、露营音乐会、主题演唱会、国外精品剧目演出等50余场艺术盛宴。

  “经过多年探索发展,消夏避暑休闲季已成为我省全方位展示消夏避暑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重要窗口。”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孙光芝说,要把避暑休闲产业作为万亿级旅游产业的重要引擎,打造多业态、沉浸式的消夏避暑生活场景,不断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

经参|“凉资源”何以撬动“热消费”——吉林壮大“避暑经济”见闻

  这是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的花海景观。记者 许畅 摄

  各种“跨界”升级旅游业态

  随着消费需求升级和文旅融合深度发展,传统旅游业与其他行业跨界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因一场赛事、一个展览、一部戏剧而奔赴一座城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也为旅游业态升级提供契机。

  记者观察到,这个夏季,吉林各大景区、滑雪度假区尤其突出“文体旅”融合概念,利用生态资源和场地条件,通过体育赛事活动的辐射、引流和带动效应,掀起运动和消费热潮。

  纵情山野,在泥泞中一步步跨越障碍、挑战极限。近日,长春天定山滑雪场举办了一场青少年越野障碍赛——DS自然探索赛,现场热闹非凡。“与孩子一起挑战极限,共同成长,感觉特有意义。”参加亲子组比赛的家长李熙平说。

  “夏季的滑雪场依旧魅力十足。”长春天定山旅游度假小镇宣传部负责人蔡慧瑜说,暑期来临,小镇通过举办赛事、接待研学团队,带动了民宿、露营、餐饮等业态发展,目前平均每周接待游客量约15000人。

  不止天定山,据了解,吉林市万科松花湖度假区今年将升级打造2024凯乐石东北100松花湖跑山赛,预计参赛人数超3000人。长白山解锁运动新玩法,“环长白山”森林自行车赛、“天池云路”登山赛、长白山森林马拉松赛等品牌IP在业界已初具影响力,当地通过体育赛事资源“引客入吉”。

经参|“凉资源”何以撬动“热消费”——吉林壮大“避暑经济”见闻

  2024中国·吉林边境森林马拉松系列赛长白山站现场。新华社发(艾贵生 摄)

  “旅游+美食”,“吃”出旅游新动能。近期,吉林市举办的世界锅包肉大赛火出圈,频登热搜,更是吸引许多游客来到此地品尝东北美食,全市20天累计销售出56万份锅包肉。

  “美食旅游是以地方特色美食为主要消费载体的新型旅游方式。”中国烹饪协会文旅特色美食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陈强认为,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觉的需求,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情感,各地以城市、乡村等为美食空间点,向游客展示多元饮食文化。

  从冬季的铁锅炖,到夏季的锅包肉,变的是季节,不变的是人间烟火。雪衣豆沙、延边冷面、高丽火盆……近期,吉林省还推出了300多道“吉大碗”旅游美食,让美食与旅游融合发展,逐渐成了当地将“流量”变“留量”的特色招牌。

  随着旅游业转型升级,游客在旅游中不仅欣赏美丽风景,也在体验美好生活。日前,美国亚利桑那图森男童合唱团在长春唱响天籁之声,现场美国孩子们还与中国少年合唱团同台互动,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引进精品剧目是“精彩夜吉林”2024消夏演出季的重要板块,除国内舞台艺术的精品力作,也有展现异域风情的国外艺术作品。此外,以冰雪为题材的沉浸式文旅演艺《粉雪传奇》、被网友称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长春动植物公园西游记主题演艺活动、感受千年渔猎文化的松原查干湖舞台情景剧《盛世契丹春捺钵》、仿佛一夜“穿越”千年的长影世纪城原创戏剧《山海奇情》……这些“旅游+演艺”都为吉林文旅添了把火,成为拉动消费市场的重要一环。

  “旅游向上,打开演艺市场新空间;艺术下沉,满足多元旅游文化需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

  花式运营“上大分”

  “烤肉嘎嘎好吃”“朝鲜族服饰真美”“东北人特别热情”……近日,“青春续‘吉’伴夏出发”大学生文旅共创体验团来到延边,旅拍、美食、观光,网红小城的独特魅力让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的师生们流连忘返。

  “小砂糖橘”和“雾凇宝宝”的双向奔赴,曾在冬季温暖了许多人的心。当避暑季与毕业季相遇,吉林创意开展大学生文旅共创活动,面向全国高校招募爱旅游、爱记录、爱分享的大学生“青年旅行家”,发放价值千万余元、超20万张免费门票,并结合“最美国道”G331吉林段等特色线路,开启一场“夏日之约”。

  “搭起吉林文旅和大学生之间的桥梁,播下文旅青年产业人才培养的小种子,激发一股推动文旅创新发展的年轻动力。”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金振林说。

  年轻化、网络化、个性化,升级文旅市场,需要丰富独特的旅游产品业态,更需要能引导创造旅游消费需求的情绪价值。为做活“避暑经济”,吉林文旅不断加强网络营销和IP运营,释放文旅温度,推动线上引客。

  “看开头就知道是吉林文旅”“大学多的地方果然人才多”“视频传到哪儿了”……近期,网络平台上“又皮又有料”的吉林文旅官方号不断得到网民点赞,“吉吉”在“整活”中让更多人了解大美吉林。携程数据显示,暑期前往吉林的游客中,“90后”已近四分之一。

  面对火热的避暑游市场,吉林各地也在不断优化游客体验,推动服务品质“提档升级”。

  暑期以来,凭借区位和口岸优势,吉林省珲春市迎来边境游、跨境游热潮。对此,珲春不断推进防川景区、哇斯托克欢乐岛、珲春海鲜街等项目街区扩容升级,各部门同时强化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意识,打响特色文旅品牌。

  长春机场为迎暑运高峰,推出了“清爽吉日·畅快出行”航空地面服务项目,预计保障航班2.2万架次,运输旅客322万人次,日均航班量达360架次,日均旅客量达5.2万人次。

  在长白山,为打通服务游客的“最后一公里”,暑期前夕,350台网约车已投入运营,大长白山区域交通运输体系和旅游产业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长白山机场暑期还新增“长白山-沈阳-深圳”“长白山-天津”航线,为旅客提供更多便利。

  “我们还全面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等旅游基础设施,推动旅游智慧化发展。”长白山管委会主任高飞说。(记者 王帆金津秀)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