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链向“新”,势从何来——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观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吉林> 要闻 > 正文

全链向“新”,势从何来——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观察

来源:吉林日报2024-04-15 09:34

  开栏语:

  当前,吉林省经济发展进入“上升期”、驶入“快车道”,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和增强。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吉林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在这一进程中,吉林经济呈现出哪些新变化,又有哪些新招式?吉林日报今起推出“经济观察”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剖析解读吉林经济现象及发展亮点,提炼总结具有吉林特色的经济发展规律性认识,为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

  汽车产业规模大、链条长、带动力强,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能之一。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新能源汽车风口正盛。

  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带动下,吉林省启动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围绕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快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正在逐步构建,传统汽车零部件厂商也面临相应转型。

  自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以来,吉林汽车产业链已有70多年历史。全链向“新”,不亚于一次工业巨变,吉林是否准备好了?

  空间哪里来?

  ——主体壮大销量提升

  转型要顺应经济大势。市场表现,是判断“风口”的金标准。

  放眼全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58.7万辆,同比增长35.8%,新能源汽车发展增速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聚焦吉林,2023年中国一汽省属口径产销量分别完成156万辆和157万辆,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6.7%、17.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43.2%、62.7%。

  不难看出,2023年中国一汽省属口径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旗下新能源车型市场占有率强势提升。

  利好不止于此,吉林新能源汽车的布局还将在未来引入更大“增量”。

  1月26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启动预批量生产,项目总投资358亿元,是奥迪在中国首个基于PPE平台、专门生产纯电动车型的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15万辆,将成为“一汽血统”落地长春的第六大整车基地。

  主体壮大、销量提升,带来规模更大、附加值更高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需求,为全省零部件企业“上台阶”开辟了新机遇。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25年,吉林省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70%,汽车产业规模突破万亿级。

  “万亿级”未来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地位必然越来越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更巨大的发展潜力、更多样的产业生态、更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配套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可以加速就地分工、有效协作,解决时空错位问题,缩短制造周期,降低物流、库存和管理等成本,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高芸认为,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大量人口和企业流入,提高财政税收、居民收入,促进就业,带来区域经济的活跃和繁荣。

  创新强不强?

  ——关键技术不断突破

  新能源汽车领域,吉林已不缺乏底气和实力,但新赛道上竞争者众多,唯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方能问鼎桂冠。

  今年以来,短短一个季度,中国一汽一系列创新成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红旗EH7全新上市,搭载行业领先的22500转/分钟转速电机、行业首发低温电芯,0—60公里时速加速时间1.8秒,80—120公里时速加速时间2.3秒,冬季续航保持率70%;

  “红旗4GC20TD混动专用发动机及HDU28混动系统”荣膺“‘中国心’2023年度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获奖机型”,为红旗后续产品注入更为澎湃的动力;

  中国一汽首款扭矩矢量双电机M190/M220首台A样机成功试制下线,红旗电机电驱研发能力迈上新台阶……

  如今的吉林,已走在中国汽车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最前方。过去3年间,中国一汽累计突破高效高速电驱、智能线控底盘等451项关键核心技术,2022年专利公开量、授权量均居汽车行业第一。

  与此同时,全省众多汽车产业链企业也纷纷入场,驰骋在研发创新的赛道上。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 “独角兽”企业,自主研发的汽车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已进入量产攻坚。至今,企业获得国际专利数量达到150多项,国内专利近千项。

  长春博超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固相共混热致聚合物基麻纤维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研发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长春市首家获得这一奖项的汽车零部件民营企业。

  长春亚大汽车零件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电池快换技术,上市新结构电池快换接头,专利技术已达国际最高标准,目前已在多款纯电车型中试装推广。

  ……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关键支撑。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研发总院党委书记梁贵友表示:“技术自立自强、产品极致创新,将作为衡量贯彻落实成果的唯一标准和本质体现。”

  生态好不好?

  ——全链布局集群发展

  2月2日,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一期项目正式投产。自此,新能源汽车“三大件”之一的动力电池实现“吉林制造”,补上了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

  在辐射全省的汽车产业重心——长春国际汽车城里,一汽红旗繁荣工厂、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汽弗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构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黄金三角”,吸引更多供应链企业集聚。

  2023年1月,长春汽开区2023年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共签约项目64个,总投资近442亿元。其中总投资59.65亿元的12个项目落位启动,涵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多个产业领域。

  2023年6月,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暨奥迪PPE配套项目在长春开工,共计集中开工23个项目,总投资445亿元,将为吉林省打造万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纵观长春市,汽车产业“家底”雄厚,拥有大陆、纬湃等世界100强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及富维、富奥等本地骨干配套企业总计11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387户,配套产值规模近1600亿元。这些资源,正在成为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新基座。

  上下游产业链的日益完善,满足了新能源汽车所需的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发展需要,让企业发展信心更加充足。

  “我们正在积极参与一汽奥迪的投标项目,比如电池壳体、底盘、屏幕等。”长春市旭阳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明哲说,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的落位,进一步提振了零部件企业投资兴业的信心。

  “目前,国内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已是行业趋势。企业能做的就是积极拥抱变化,主动向新能源汽车赛道转型。”高芸建议,吉林省应进一步助力零部件企业跨过技术、投资、人才要素等“门槛”,融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化产业生态,加强合作沟通,促进上下游互动,实现共享式发展,组成协同创新联合体,共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加快经营主体培育、强化服务保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记者赵广欣 华泰来)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