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8年达到良好水平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吉林> 要闻 > 正文

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8年达到良好水平

来源:凤凰网2022-09-23 14:49

  9月21日,吉林省召开生态强省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韩良表示,今年的9月26日将迎来第二个“吉林生态日”,届时,吉林省委、省政府将召开生态强省建设推进大会。一年来,吉林省先后出台了18项重要文件及系列行动方案,启动实施了27个重大项目,谋划实施了211个重点工程。省、市两级生态强省建设组织领导体系、规划体系、政策体系、清单体系、施工图体系等基本构建完成,全省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生态强省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

  聚焦“双碳”目标,深入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方位全链条推进绿色生产、绿色能源、绿色流通。

  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工业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奥迪一汽新能源、红旗新能源、比亚迪动力电池、吉化120万吨乙烯系列工程等重大项目相继实施。绿色农业全面推广,千亿斤粮食、千万头肉牛等重大项目全面启动,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807.84亿斤,肉牛饲养量达到580.7万头。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东、西“双线”遥相呼应,“冰雪”、“避暑”双业并举,“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等系列主题活动形成强大市场号召力。

  绿色能源体系加速构建。加速打造国家松辽新能源基地核心区,加快推进“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项目,“陆上风光三峡”1257.77万千瓦装机并网发电,“山水蓄能三峡”全面启动。新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22个,其中,三一通榆风电智能制造产业园等9个项目建成投运,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等13个项目扎实推进。

  绿色流通逐步完善。持续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今年1-8月,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8.6%。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和绿色公共交通工程,累计建设专用、公用充电桩5160个、换电站47座,更换新能源公交车417台。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高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深化燃煤污染治理,全面完成117家燃煤供热企业达标整治,长春、吉林、白山成功申报国家北方清洁取暖示范城市,全省清洁取暖率达到81.3%。严格实施秸秆全域禁烧,多渠道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秸秆露天焚烧现象有效遏制,2021年秋季至2022年春季,秸秆露天焚烧火点数量同比下降77%。今年1-8月,全省空气环境质量再创新高,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1%,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PM2.5月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微克/立方米。特别是7月和8月,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吉林蓝”成为生活常态。

  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统筹实施“三水共治”,以“两河一湖”为重点,实行“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治理,辽河流域稳定消除劣五类,饮马河流域水质大幅改善,查干湖水生态环境全面恢复。西部河湖连通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大水网”建设全面启动,万里绿水长廊加快建设。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不断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全省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截至8月底,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78.9%,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3个,占比2.8%,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

  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力推进四平黑土地保护示范区建设,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3283万亩。严格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管控,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9.9%和100%。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长春、吉林被确定为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去年以来打造“美丽庭院、干净人家”20万户。全域统筹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利用率达到94.93%。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着力构建“两屏两廊”生态安全格局。

  自然生态功能保持稳定。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实施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启动“林草湿”连通工程。有序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首批国家公园之一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全省累计建成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167个,总面积达到319.2万公顷。不断夯实自然保护地监管,“绿盾”专项行动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整治率达到98.99%。进一步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实施中华秋沙鸭“安居工程”,开展清山清套清网和候鸟护飞专项行动,越来越多的野生旗舰物种在吉林安家。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8年达到良好水平。

  环境安全得到有效维护。持续强化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有序推进长春艾仕得和松原石化2户企业搬迁改造,一年来,全省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夯实

  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责任体系逐步完善。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全面实施,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深入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第二轮省级督察全面启动,一批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生态环境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生态环保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全面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深入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基本实现固定污染源全覆盖。持续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积极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不断深化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执法效能显著提升。

  社会共治作用持续彰显。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日为契机,组织开展系列生态环境宣传活动,采取线上“云”参观形式组织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持续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和有奖举报制度,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展现出强大合力和积极作用。

  坚定推行秸秆全域禁烧

  目前,秋收季节即将来临,关于秸秆全域禁烧的相关部署工作,韩良表示,今年8月30日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上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专门提出,秸秆全域禁烧要坚决抓好,保持“三个不变”,秸秆全域禁烧政策不变、对违规焚烧秸秆打击力度不变、对产生火点地区的追责力度不变,切实巩固扩大禁烧成果。8月中旬组织召开了全省秸秆全域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会议,就秸秆离田、禁烧监管、“五化”利用、主体责任等四个方面,对2022年度秸秆全域禁烧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部署。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也组织本系统召开秋冬季秸秆禁烧工作部署会,组织各地全力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春新民大街开街迎客

  • 巡山可可西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加载更多